第四章 夜奔淮南(第6/8页)

定策难

沿路他们听说了些消息,说大周军早就已经突破南唐境,并在河口、涂山、潢川与南唐军形成三处胶着点。幸好是南唐淮河水军营据河而战,阻止了大周军的长驱直入,也使得周军后续兵马粮草不能为继。否则的话这三处胶着点都可能无法形成,周军过河之后便会横扫淮南、无可抵挡。

从这消息推断,齐君元最初觉得自己这趟的刺活儿应该是针对南唐军的某处高级将领,比如说淮河水军大帅、清淮节度使。可庖天下说过,除了自己这三个人,还有众多刺客在淮南等候,而此处洗影儿的谷生谷客全都起水,为刺活儿铺垫或直接参与刺活儿。这样的规模刺杀不可能只是针对一个军营大帅,刺齐王刺吴王都没用这么大的排场,除非是刺元宗李璟。难道真像自己之前的猜测,李璟亲自去往淮南督战了?但是过来时已经通过各种公文、诏书看出李璟一直在金陵,而且他是个畏怯之人,怎么都不可能亲身亲历危险的战场。可除了他又会是谁呢?

齐君元突然间灵光一荡,脑子里整个翻了个个儿:“是了!李璟虽未曾来淮南,可周世宗却是御驾亲征来到淮南,莫非这一回的刺标是他?”齐君元的这种想法不是没有可能的,刺客行中接活一般不问理由。今日替你消恨,明天再替他复仇,今天的恨主很可能就是明天的刺标。南唐已经死了两个皇位继承人,而且国家正遭受别人入侵,所以现在也该轮到其他国家的重要人物成为刺标了。

可如果刺标真的是周世宗,那么离恨谷这一趟的安排便是不够妥当的。周世宗身边肯定有诸多高手,然后手下将领中也不乏江湖出身的好汉豪杰。所以虽然撒出洗影儿的谷生谷客打听周世宗具体所在和行踪,隐蔽性看似较强,但还是有可能会被对方有所察觉。而且据庖天下所说,除了他们和洗影儿外,还有许多各处参与刺杀的谷生谷客也都在周边聚集。大周兵马虽然未大动,但秘行组织肯定先行出动。所以聚集如此多的谷生谷客过来,也是极有可能会被大周秘行组织发现的。

其实周世宗虽然是一国之君,但现在是在外御驾亲征,纵横沙场,各方面的安全防范肯定是大大低于在京都皇宫之中的。所以只需要用个别厉害刺客混入周军,然后采取立功、行贿等手段尽量往中心组织和高层接近,反而可以不显山不露水,有更多机会到达对周世宗可靠下手的最近距离。或者是在战场上利用混乱和无防范的角度,采用远射杀器远距离刺杀。

如此大的刺局应该是离恨谷中最高级别的主事人来布局下兜,而且身边肯定不乏智囊协助。连庖天下、郁风行都只是陪着自己一起做刺活儿的,那么主事之人和他身边出谋划策的智囊层次能力就更可想而知了。像这样层次能力的一帮离恨谷刺客,他们肯定是会注意到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将整个兜局往自己最有利、最有可能的方向推动,所以怎么都不应该在这样一个大的策略方向上发生错误。除非,除非他们的目标不是周世宗!

不是周世宗那还有谁值得动这么大手脚、下这么大本钱呢?齐君元困惑了,他已经无思路可循。

就在大周与南唐兵马攻杀相持之时,也是齐君元带着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在这相持的战场周围到处游荡的时候。蜀国的成都却是一片欢腾喜庆的气氛,家家户户挂灯张红,沿街都是吉幡彩旗。那感觉就像过年一样,不对,应该比过年更热闹。

大周伐蜀,蜀国丢失凤、成、秦、阶四州。这四州中成、秦、阶三州为契丹灭后晋时主动依附后蜀的,而后后蜀出兵又将凤州拿下。虽然四州原本就是蜀国的妄取之财,但是已经是长到自己身上的肉,现在硬生生被撕了去,对于孟昶而言心里怎么都不可能感到舒服。而毋昭裔、赵崇柞这些老臣就更加觉得心痛不已,因为失去这四州对于蜀国整个局势来说不仅是陡然少了一道屏障,而且是失去了东进与北扩的立足点。

但是毋昭裔、赵崇柞这些老臣的心痛是无法安抚的,除非趁着大周与南唐开战之时,蜀国再度出兵夺回四州。而持有这种想法和建议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在毋昭裔、赵崇柞的带领下曾多次找机会向孟昶表达了这种心愿。

不过也有人是竭力反对这种做法的,比如说王昭远,他所持观点也不无道理。原来大周攻伐蜀国之时,南唐并未曾出力协攻大周,逼迫大周首尾应接不暇而从蜀国撤兵。而这个时候蜀国去夺四州的话,正好实实在在地是在帮南唐解围。他人未曾对我仁,我又何必对他义?而且大周如果攻南唐失利,说不定就会迁怒于蜀国,转回头来全力再伐蜀国。而且从双方现在形势上看,也是对蜀国不利。当初蜀军以守御攻尚且不是周军对手,现在换成以攻夺守,那难度就更高了。很显然,王昭远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交易理念上的。他可以成为一个很斤斤计较的生意人,但绝不会成为一个叱咤政坛的政治家、军事家。真正做大事者应该不拘小节,不吝小利,与人恩惠其实就是与己天地。

偏偏孟昶也是个出不了大手笔的人,自从李弘冀因病早逝的消息传到蜀国之后,孟昶便完全将南唐这个在地理位置、军事实力上可相互利用的最佳强援给放弃了。因为李弘冀不在了,南唐再没他信任的人。假如李弘冀还是个活太子,那么他倒真的会考虑趁此机会出兵夺回四州,同时助南唐解困。那样即便元宗李璟不认这个账,李弘冀也是会在合适的时候给予蜀国回报的。

朝堂之上的事情有所纠结,只有两个女人可以给他安抚和劝慰,甚至可以建议他作出怎样的决定来,这两个人是秦艳娘和花蕊夫人。

如今的秦艳娘不仅是在肉体上让孟昶极为依赖,而且在一些决策事情上也会让他听取她的一些意见。这一点如果作为秦艳娘和花蕊夫人的争斗点的话,秦艳娘又是要略胜一筹的。

但最近不知怎么回事,孟昶经常会莫名间想到花蕊夫人,即便是正在与秦艳娘纵情之时也会如此。而且每当想起,心中便抓挠般的难受,好像不马上见到花蕊夫人心肺就会被掏空一样。

所以与前段时间相比孟昶去花蕊夫人处的次数多了许多,而且仍和从前一样喜爱花蕊夫人的词曲,也热衷于在花蕊夫人身上获取欢愉。虽然每次去往慧明园,只要用了“培元养精露”,他便犹如金刚附体,久战不泄,让他在享受欢愉的同时找回不少信心和雄心。但在一些国家大事上,孟昶却很不愿意听取花蕊夫人的意见,即便有些意见是十分中肯有利的。因为他下意识中会对花蕊夫人给予自己的建议产生一种抵御的心理,而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和花蕊夫人的方式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