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酒中有深味

中国人有几千年饮酒的历史,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三千多年前,黄酒就成为人们普遍的饮料。约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了白酒。白酒和黄酒是中国两种最主要的酒类。

中国的名酒非常多,白酒有贵州的茅台,四川的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山西的汾酒,陕西的西凤酒,安徽的古井贡酒,台湾的金门高粱,北京的莲花白、二锅头,黄酒有浙江的女儿红、竹叶青、花雕,啤酒有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等。

对于中国人来说,酒并非仅仅是美妙的饮料,它还和人的心灵密切相关。人们饮酒,不仅是身体之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心灵的需要。中国人用饮酒来表现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情调;在酡然沉醉的境界中,体验世界的妙趣;用酒来安慰自己的灵魂。正如陶渊明所说:“酒中有深味。”

酒以成礼

“酒以成礼”是《左传》中的一句话。几千年前,酒便成为中国人祭祀必备之物,在人们交际宴饮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酒与中国的礼仪文化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统中国是个农业社会,酒是对在土地上辛勤耕种的人们的馈赠。人们利用收获的稻谷、高粱等酿成美酒,用醇浓的美酒装点生活。《诗经》中就描写了三千年前人们借酒来敬老安民的内容。在一篇表现庄稼人生活的著名诗篇《七月》中,描写农民经过漫长的辛苦劳作,有了好收成,“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用刚刚收获上来的稻谷,酿造成好酒,以这样的好酒给长辈们祝寿。

《诗经》中的《鹿鸣》写道:“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鹿是吉祥之兽,它在野外悠闲地吃着草,发出和美的叫声,为宴饮宾客的场面创造了一个背景。屋子里热闹非常,宾客盈门,主人以最美的音乐、最美的酒来款待他心仪的客人。在淡淡的酒香和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主宾心情和悦。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在酒中得到了加强,酒成了礼仪秩序的强化物。

父辛爵   西周中期

中国古人强调喝酒时要循礼自制,反对纵酒失德。《诗经》中说:“饮酒孔嘉,维其令仪。”意思是说,饮酒是件好事,但一定要保持好的形象。《诗经》又说:“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喝酒只喝到微醺,情意舒畅,又不失礼节。愚笨的人,烂醉如泥,举止失当,这便违反了礼法。孔子非常重视饮酒时的礼节。他说:“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和同乡人在一起饮酒,仪式结束后,要等拄着拐杖的老者离席,才能离席。孔子谈到君子比武的礼节时又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有德行的人最好不要争夺,如果要说有争夺的事,那就是射礼。即使这类比赛,也要先互相行礼,然后登堂,比赛结束后还要互相敬酒。

酒融进人的灵魂

酒和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是节日聚饮的情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亲友送别的情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边塞生活的情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羁旅生活的情景。酒成了构筑中国古人的生活情景的重要因素。

古代很多仁人志士,他们本是忧国忧民,饮酒又更加激起他们的万丈豪情。南宋志士王质有《何处难忘酒》诗四首,其中说:“何处难忘酒,生民太困穷。百无一人饱,十有九家空。”所以他高喊:“此时无一盏,拍碎石栏杆。”北宋诗人苏洵有“壮心时傍醉中来”的名句,南宋诗人辛弃疾有“醉里挑灯看剑”的名句,都是抒发他们的壮志豪情。

楚汉相争,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困于垓下。夜晚,项羽听到四面楚歌,大惊失色,起身在帐中饮酒。有美人虞姬侍候在侧。项羽于是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在这里,酒、美人和项羽的悲歌,都加浓了英雄末路的悲凉、悲壮和悲哀。

唐   怀素   苦笋帖

小说中也有这类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曹操的“乱世奸雄”的性格就是在酒所创造的精神氛围中显示出来的。小说写曹操请刘备饮酒,这时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曹操要刘备指出当世英雄有哪些人。刘备首先提袁术,曹操不屑说:“冢中枯骨。”刘备接着提袁绍,曹操笑笑说:“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刘备接着又提了几个人,曹操鼓掌大笑:“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接着曹操说了他为英雄下的定义:“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先以手指刘备,后又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借着酒兴,把他的不可一世的王霸之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武松打虎”,武松打虎的神威,也是在酒所创造的精神氛围中显示出来的。小说写武松走进一家挂着“三碗不过冈”的酒招的酒店。这家酒店的酒气力大,三碗就醉,名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所以武松吃了三碗再要吃时,店家不给筛了。武松哪里肯依。结果吃了三碗又要三碗,前后一共吃了十五碗。这十五碗“透瓶香”创造了一个浓郁的酒香的氛围,武松就在这浓浓的酒香中,乘着酒兴,走上景阳冈,在暮色苍茫中空着手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

葫芦摆件   清

《聊斋志异》是写花仙、狐仙的故事,但很多花仙、狐仙的性格和命运也同样离不开酒。如《黄英》篇中的黄英,是菊花幻化成的“二十许绝世美人”,和世代喜好种菊的马子才结为夫妇。黄英哥哥陶某,喜欢喝酒。马子才的友人曾生带来酒与陶共饮,陶喝过了量,大醉卧地,化为菊。黄英闻讯赶来,已经晚了,她哥哥化成的菊花的根和叶都枯萎了,不能复活了。黄英十分悲痛。她把这株菊花的梗埋在盆中,每日灌溉,九月开花,闻之有酒香,名之“醉陶”,成了一个新品种。最有趣的是种这种菊花,不是浇水,而要浇酒,给它浇酒就能长得很茂盛。饮酒赏菊,本是中国人的习俗。《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妙处在于他让菊花和人一样,也爱饮酒,菊花化成的陶某爱饮酒,陶某醉倒还原为菊花,仍然爱饮酒,而且散发酒香,名为“醉陶”。酒融进了菊花的灵魂,菊花和酒合为一体,菊仙成了酒仙,真是神妙之极。蒲松龄可以说把酒和中国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关联写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