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烟雨迷离中的江南园林

中国人建造园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三足鼎立的格局。现存的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就是举世闻名的园林。中国的佛教和道教寺院也多建有园林,如杭州灵隐寺就是一个庞大的寺院园林。在这中间,江南私家园林独具风味,今天在江南和长江沿岸的苏州、扬州等地所见的园林,多是明清两代留下的,它们如同一幅幅山水画,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曲径通幽

中国人重含蓄。烟雨迷离中的江南园林,月光朦胧中的亭台楼阁,别具一种风味。

欧洲传统园林所见到的,多是笔直的林荫大道,而在江南园林中,通常见到的却是蜿蜒曲折的小径。人们走进园林,但见一片丛林,建筑掩映在密林之中,曲折的小路不知通向何方,沿着小路前行,似乎要走到了尽头,但就在路将不通处,突然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亭台楼阁,假山泉水,让人不由得一阵惊喜。

沧浪亭   小门

中国园林进门处多不畅通,总是横出障碍,或有巨石障眼,如扬州个园一进园门,有一块巨石堵住,颐和园的东宫门的入口处,有一大殿挡住人的视线,给人们的心理一种抑制。当你转过障碍,眼前豁然开朗,千奇百怪的假山,碧波荡漾的湖面,就横在你的眼前。

来到江南园林,似乎来到一个曲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是委婉曲折的。在苏州拙政园,巨大的芭蕉树后面是白色的墙壁,墙壁上方做出婉转优柔的形状,像云彩飘动,这叫云墙。看这样的云墙,如注视一条蛟龙飞舞,白色的墙壁和黑色的瓦在青山绿水之中勾出一条逶迤的曲线。曲曲折折的回廊沿溪而建,长廊每隔一段便有一亭,小亭伸入水中,亭上方的卷角如鸟翼展翅欲飞,给这静止的画面加入了飞动之势。

在江南园林中,就连园子中的花木也多是曲的,高高的柳树,将它柔美的纤条垂落到水面,数百年的古树,展露出它虬曲的老枝。还有数不清的龙爪树、缠绕的藤蔓、萧疏的寒梅,等等,无不在渲染着曲的世界。

沧浪亭一角

园林的风神与韵味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园林是一个生机活泼的生命体,亭台楼阁、山水花木只是她的形;山因水而活,石依树而生,亭台连接着细径,云墙牵引着绿植,更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这都是她的风神。没有风神,园林就缺少了韵味,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场所罢了。

拙政园的香洲,是一片有韵味的空间。夏日来观,但见粉墙黛瓦,在绿色的天地中勾勒出一道纤纤的丽影,无风竹自动,有意藤轻缠,别有一种潇洒的韵味。尤其是那飞檐,如一只翠鸟,在轻柔地飞旋。冬日来观,若是大雪漫天,雪落溪上,雾笼阁间,茫茫天地中,枝木横斜,老树参差,更有魅力。

苏州同里退思园,是一个以水见长的园子。园中一汪水池,水里有锦鳞若干,红影闪烁,若有若无,若静若动,湖的四边驳岸缀以湖石,参差错落,石上青苔历历,古雅苍润,驳岸边老木枯槎,森列左右,影落水中,藤缠腰上,与园中诸景裹为一体。岸边又有水榭亭台。人们到此,虽然空间不大,却感到清新而活泼。

拙政园的粉墙

江南园林多在细节中出韵味。如江南人偏重细腻,却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上又大又绿的芭蕉。走进苏州拙政园香洲旁的一个院落,映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的芭蕉,那伞盖般的大叶,就在一弯粉墙前抖落,与纤巧的香洲飞檐构成奇妙的关系。它硕大的身影映照在一汪静水上,青翠欲滴,微风轻过,沙沙作响,别有一种大开大阖的风韵。真是“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这为精巧的南方园林,糅进了一种豪放大气的格调。

拙政园   逶迤的廊

石头的意味

园林是叠山理水的艺术,其中的叠山,就是假山的堆积。假山虽然不是真山,却将真山的意味凝聚其中,甚至超过真山的美。

没有假山就不能算作真正意义的中式园林。西方的游览者很容易发现,中国传统的园林没有西方庄园别墅常见的雕塑,或许假山就是中国园林的雕塑,它在中式园林中的地位超过西方园林中的雕塑。

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是一座独立于清泉旁边的太湖石,造园者围绕着这座假山,作了精心构思。我们看到,冠云峰的瘦影颔首水面,将它的身影伸到深潭中,假山本来是真山的影子,而潭中假山的倒影则是影子的影子,在这种亦真亦幻的转换中,创造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假山脚下是或黄或白或红的微花细朵,烘托着一个孤迥特立的山体。山腰一亭翼然而立。再往上,是冠云峰昂首云霄。虽然只是一片假山,但从水底、水面、山脚、山腰,直到天幕,形成了丰富的层次,这正是江南园林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地方。在这个假山旁边,我们看到了空潭清影、天外云风,领略了宁静中的丰富。

留园   冠云峰

太湖石是江南园林假山常用的珍贵石料,人们用瘦、漏、透、皱四个字评价太湖石的美。瘦,像冠云峰,如一位清癯的老者,拈须而立,超然物表,不落凡尘,它是孤高独立的象征。漏,太湖石多孔穴,通透而活络,使得灵气可以在其中往来。透,是说太湖石玲珑剔透,细腻温润,如玉一样。皱,好的太湖石应该有皱纹,皱纹与水是分不开的。冠云峰峰顶就有皱纹,一峰突起,立于泽畔,这皱纹似乎是波光湖影长期折射而成。瘦、漏、透、皱不光是形式美感,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体现。

空间的美感

宋代大画家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中国园林的基本思想。江南园林多是小园,为了小中见大,“望”就特别重要。就是要使游览者可以望出园去,从小空间望到大空间,望到一个新的境界,获得丰富的美的享受。

明代造园学家计成在 《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物,为什么柱子这么高,为什么窗户这么大?就是为了“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也就是使游览者把外界无限时间、空间的景色都“收”、“纳”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