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祈求和平的万里长城(第2/2页)

慕田峪长城一段

中国人在修建长城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百姓承担的苦难和内心的辛酸。但不能由此推论出,中国人憎恨长城。孟姜女的故事中透露出对暴君秦始皇的憎恨,却没有对长城本身的诅咒。人民没有理由去诅咒一道保护自己的安全屏障。

长期以来,长城还被中国人当作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巍峨的长城,横亘在中国的北方,它的存在就说明,众志可以成城,群体团结的力量可以移山倒海,创造人间奇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就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激励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团结奋斗。

长城的建设,显示出中国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看今天北京郊外的明长城,高墙在陡峭的山脊上延伸,人攀登上去尚且困难不已,而要在薄薄的山脊上建筑巨大的城墙堡垒,它需要付出怎样的辛劳。当年的施工没有今天的机械化工具,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见,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完成的。长城的建设者,绝对不是有人说的是“将自己封闭起来的懦夫”,而是顶天立地的壮士。

长城的美

长城的确是“伟大的城墙”,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建筑。长城的美,就体现在它的雄奇博大上,它不仅纵横万里,体量巨大,而且大开大合,如同一位书法家,在无垠的天幕上留下的壮丽墨迹。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在创造和欣赏长城的独特的美。如长城烽火台的设计可以说极尽奇思妙想。为了传递信息,一有战端,在夜晚就举火示意,在白天就于烽火台上燃起烟火,人们谓之“狼烟”,狼烟四起,在旷野之中缭缭升腾,十分壮观。

长城是防御工事,但它不是简单地建一道单调乏味的城墙,将敌人拦在墙外,它是一个复杂的防御体系,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烽火台等组成。烽火台、敌楼等绵延长城的一个个节点,为无限延伸的城墙注入变化的节奏,造成长城起伏跌宕的气势。长城不是直线的延伸,而是蜿蜒曲折,笔走龙蛇,伏脉万里。我们今天登上长城远看,总觉得内心中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意味在回荡,无法抑制的情感随着长城的龙脉而婉转,我们感受到一种流动的气韵。

司马台长城

长城这种跌宕起伏、回旋流动的气势和韵味,在司马台长城体现得最充分。

司马台长城在北京郊外,是一段明长城。有人说,长城之美,尽在司马台;司马台之美,尽在险峻中。

司马台长城建在陡峭的山脊上,山脊委婉曲折,长城的身段也随着山势而起伏,忽而落入深渊之下,忽而跃于山顶之上。它就像一条巨龙,一会儿到一片苍松翠柏的深山中豪饮山泉,一会儿又到高高的天穹上舞动身姿。

司马台长城最险处是名为云梯和天桥的两段不长的路段。云梯号称为“万里长城险绝处”,它是单面墙体,有的地方不过半米,人走在其中,两侧为悬崖陡壁,像一个直梯子一样向上直接跃升,势如山立。云梯之上有天桥,长约百米,桥面极窄,真是“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

司马台长城的最高处是望京楼,到此处,可以纵目四望,长城尽览眼中,此时你看到的长城如同倒挂在悬崖峭壁之上——一条正在抖动而飘飞的彩带。这里有连绵不断的村落,偎依着群山,轻烟袅袅,一片祥和。再向远处望,北京城隐然在目。有人说,这里才是北京城的至深至美之处,你到了这里就会觉得这并非妄言。这种美,使你真正感到人的创造力的伟大,把你投入一种恍惚与赞叹的愉悦之中。

司马台长城的建筑受到人们广泛称誉。这里有35座敌楼,每一座都绮丽壮观,楼分两层,端坐于绵延的长城之上。楼以大方石块垒成,坚固稳实。经过岁月的洗礼,敌楼的墙面斑驳陆离,一幅饱经沧桑的画面,也记载着长城曾有过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