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第2/3页)

可以说,川军一出川,刘湘就已经失去了控制权。接下来,全靠四川子弟兵们自己,证明自己了。

4

川军出川的第一仗,就是被称为“绞肉机”的淞沪战场。

1937年9月,川军第二十军在杨森率领下,进入淞沪战场——当时,没人看好这支部队。

川军当时在全国军界,被称为“中国最糟糕的军队”,或“杂牌军中的杂牌军”。因为川军的军事素养一般,装备更是非常差。几十万川军,短裤、草鞋,背着“老套筒”(开几枪可能就哑火了),甚至背着大砍刀,就热血沸腾地出川了。而杨森的第二十军,更是川军中装备最差的一支部队,以二十军第二十六师为例,一个连有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步枪的枪柄是用麻绳系着的,以防脱落。

这支部队,9月1日从贵州出发,没有交通工具,穿着草鞋,每天白天徒步行军100多公里,夜里再自己编织新的草鞋,昼夜兼程,到了湖南才坐到了船。坐完船再换火车,经历了40多天的颠簸,10月12日才抵达淞沪战场。

刚刚抵达,二十军就被投入到惨烈绞杀的上海大场一带的阵地。

军长杨森视察阵地时,发现日军的火力装备远在简陋的川军之上——别说川军,就连德械装备的中央军也完全不能匹敌。但他依然做了一番战前训话:“我们二十军是川军中的铁军,是全国闻名的勇敢部队,所以才调到上海来对日作战。我们这次打的是国际战,是最光荣的!如果上海这一仗抵不住,我们就要亡国,我们要为国牺牲,这是最光荣的!”

面对日军排山倒海的攻势和漫天炮火,还没来得及休整的二十军接替友军防务,迅速进入阵地。

一时之间,很多四川士兵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巨大火力,铺天盖地向自己倾泻而来。日军一轮炮火轰击,川军有时整个排就被炸死在战壕里。伤亡巨大,但二十军死战不退。

二十军第一二四师第八〇五团团部少尉见习官胡忆初后来回忆:“深约2米的战壕,在战争开始时,人们还要站在踏脚坑上才看得出去,随后战壕逐渐被战士的血肉填满了,此时死尸堆积竟比战壕还高,活着的人是用先烈的血肉做掩体,继续打击敌人的……全团数千人参战,最后只剩下150人。”

装备最恶劣的二十军第二十六师打到最后,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完仅剩下600多人,但最终还是坚守住了阵地。

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师,成了淞沪战役中战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全师5000人,撤离战场时仅剩600多人。

淞沪会战中,川军伤亡惨重

杨森原先也是打内战的“好手”。但在出川前,他曾对着将士说:“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二十军没有辱没使命。

5

另一支奉命进入山西的川军,命运更坎坷了。

进入山西的,是川军将领邓锡侯麾下的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发前,川军部分旅长和团长,以为会得到中央给的补给,士兵们穿着单衣、带着简陋的武器就出川了。但到了西安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拒绝补充物资,让他们找“山西王”阎锡山。

精明的阎锡山推诿:山西方面的一切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早已运过黄河储存于潼关附近,没办法补充。结果第二十二集团军的四十一军整整一个军,仅得到了阎锡山给的山西造轻机枪20挺。

在缺衣少枪的情况下,部分四十一军的士兵砸开了阎锡山的军火库,自己补充军火。这下惹恼了阎锡山,要求将川军赶出自己所辖的战区,因为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蒋介石随即让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程潜接收,结果程潜也坚持不要。

满腔热血出川的川军,遭遇了一个尴尬局面:各个战区都不愿意接纳装备低劣的他们。

这时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站出来表态:来,到我这里来!诸葛亮扎个稻草人都能吓退敌兵,川军比稻草人肯定要强吧?

1938年1月,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进入第五战区,开始加入徐州会战。在这场惨烈的会战中,全国都知道了川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因为他们死守了滕县城三天,是后来中国军队获得台儿庄大捷的关键前提。

当时负责进攻徐州的日军板垣、矶谷两师团是日军中最顽强的部队,之前发动“二二六”政变的日本少壮派,几乎全在这两个师团之内。在滕县,日本最强的部队和中国最烂的部队不期而遇。

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四川新都人。在那场著名的“滕县保卫战”中,他身先士卒,在知道援军抵达无望之后,发出电报“决以死拼,以报国家”,一直坚守到城破的最后一刻。

根据李宗仁后来的回忆和著名记者范长江的记录,王铭章在城破之时,坐镇城中心的十字街道继续指挥巷战,最后身中数弹而亡。同时殉难的还有师参谋长赵渭滨及川军一二四师(当时在城外血战)参谋长邹绍孟等人。

王铭章

王铭章牺牲后,守城的川军继续战斗,除少数突围外,全师5000人尽数殉城(有不同说法,说没有那么多)。最后不愿意投降的数百川军,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李宗仁后来留下评语:“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6

尽管被分散到各个战区独立作战,但川军确实打出了自己的血性。

在整个抗战期间,一共牺牲了24个少将以上军衔的川军将领,占到整个中国军队牺牲将军数量的十分之一。其中,14个川军将领是1938年之前,也就是出川一年间就阵亡的。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这些主要战场,到处都是川军的身影。

在这些将领中,有一位最高将领,是病死的。那就是刘湘。

刘湘身边的人,包括他的妻子,其实当时是坚决反对刘湘出川的,因为他有严重的胃溃疡。

胃溃疡发作的时候,刘湘经常会吐血。出川前,他请了一位德国医生做诊疗,医生关照他必须要开完刀才能走,但刘湘不答应,把德国的那位医生一起带上了。

1937年11月中旬,刘湘抵达南京,此时中国军队已从淞沪会战败退,日军先后攻占嘉定、常熟等地,沿京沪铁路和太湖南岸兵分两路逼近南京。作为负责该地区的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曾向蒋介石请战,将川军两个集团军集结,由他来指挥保卫南京(后来选的是唐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