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专政君主体制和王权的终结(第5/7页)

这个保证稳定了人民的情绪,常设委员会开始从容地组织民兵。民兵计划只用了四个小时就完成,计划决定在未发生新的情况以前,巴黎的国民自卫军人数定为四万八千人,每区设一个营,由自己的首领指挥,将绿色徽章改为红蓝两色徽章。各区都十分拥护常设委员会采取的新措施,新组建的巡逻队开始在街上维持秩序。人民一直在等待市长兑现许诺,天黑之后,运来了贴有“炮兵”标签的木箱,大家以为里面装着从夏尔维尔兵工厂运来的步枪,打开之后却发现只是一些旧衣和木块。而在此之前,民众刚刚在城门附近截获五千公斤准备秘密运出巴黎的火药。害怕官军夜里发动袭击的民众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愤怒,认为自己被出卖了,大家开始抱怨委员会和市长,并加以威胁。市长声明自己和大家一样是受人欺骗,为了争取时间或者为了摆脱群众,市长让大家到沙特勒伊去找武器,可那里根本没有武器,这更加重了民众的怀疑和愤怒。委员会看到,只有铸造长矛才能武装巴黎,解除人民的疑虑,于是下令制造五万支长矛。人们立即开始行动起来,为避免再次发生过火行为,巡逻队在全城加强巡逻,巴黎灯火一夜未灭。

攻占巴士底狱

7月14日一早,没有找到武器的民众就到委员会索要武器,并责备委员会在前天晚上的失败行为。委员会并未找到武器,夏尔维尔、沙特勒伊都没有运来武器,连军械库也空空如也。民众早已听不进任何辩解,他们确认自己是被出卖了,于是成群结队涌向荣誉军人院的大武器库。民众丝毫不惧怕驻扎在练兵场的军队,在荣誉军人院的地窖里,他们找到了隐藏的二万八千支步枪,此外还运走了大量的刀、剑和大炮。大家欣喜若狂地将大炮装在城厢入口处、杜伊勒里宫、塞纳河岸和几座桥上,用来保卫首都、防御官军。

上午,人们发出警报说驻扎在圣德尼区的军团已经行动,巴士底狱的大炮已对准圣安东街。委员会立即安排市民保卫城区的这一侧,派人连续侦察,同时选派代表到巴士底狱和要塞司令谈判,要求他们撤除大炮且不采取敌对行动。

这次警报和这个堡垒所引发的恐惧,加上人们对这个堡垒所代表的势力的憎恨,以及在起义时占领巴士底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多种原因的引导下,人民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巴士底狱上。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两点,巴黎全城呼喊着一个口号:到巴士底去!到巴士底去!从各区前来的民兵们扛着步枪、长矛、大刀等各式各样的武器向巴士底狱进发。巴士底狱周围已经聚集了很多人,要塞像处在战备状态一样,岗哨密布、吊桥悬起。

圣路易文化区一位名叫杜里奥·德·拉罗西埃尔的代表站出来与要塞司令德洛内谈话,要求司令改变炮口方向。司令回答说自己无权卸下一门安在炮楼上的大炮,但为了安抚民众情绪,他可以命人将大炮后撤并拉出炮眼。杜里奥想尽办法才进到要塞里面了解情况以验证司令的话,在里面,他看到四十名瑞士士兵和八十名荣誉军人守护着大炮,正对准通向要塞的所有街道,准备消灭进攻者。杜里奥以荣誉和祖国的名义,劝导士兵和要塞参谋部的人要保持冷静,不与人民为敌,官兵们异口同声地发誓除非遭到攻击,否则决不使用武器。接下来,杜里奥登上了炮楼,站在高处的他看到民众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圣安东区的人成群结队向前挺进。等候在外面的人因得不到杜里奥的消息变得十分焦躁,大声呼喊要求要塞放人,为了使人民放心,杜里奥来到堡垒的边沿,向大家示意自己马上就回去,他首先向大家报告了执行任务的结果,然后准备到委员会去汇报。

民众们却早已急不可耐,要求堡垒立即投降,人群中不间断地爆发出“拿下巴士底狱,拿下巴士底狱!”的呼声。人群中有两个人似乎比别人更坚决,是埃利和于兰,他们一下子从队伍中冲出来,奔向一队守护的卫兵,开始用斧子砍大吊桥上的铁链。士兵们拿着枪高声呵斥要求他们后退,否则就要开枪了,但他们不为所惧继续挥动斧头,很快,铁链被砍断,吊桥放了下来,他们带领着大家一起冲过桥来到第二座吊桥前,准备再次把铁链砍断。于是守备部队朝人群前面的空地上开了一排火枪以示警戒,但是,被子弹驱散的人群很快又卷土重来,他们丝毫没有放弃第二座吊桥的意思,要塞方面便不断开火阻止他们接近,这样持续了好几个小时,被激怒的群众试图用斧子劈开大门,并准备火烧守备队。在这种情况下,守备部队打了一发开花弹,杀伤了许多群众,对围攻者造成了致命冲击。但是民众们的士气反而更加高涨,在埃利和于兰英勇顽强的带动下,人民继续坚持包围要塞。

市政厅的委员会对这种情况忧心忡忡。委员会认为民众包围巴士底狱是一件胆大妄为的事。当它接到一个又一个来自堡垒墙下发生的不幸消息时,更加觉得自己处在危险之中,如果是军队取得胜利,它将面临来自军队的威胁,而另一方面,来自民众的危险也一直持续。由于委员会无法为民众继续包围要塞提供军火,人们认为委员会背叛了他们。委员会已经派出两批代表前往巴士底狱谈判,要求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并要求要塞司令将守卫任务交给民众承担,但是现场一片混乱,到处是喧嚷和火枪声,代表团根本无法讲话。因此,委员会派出的第三个代表团携带着一面旗帜和一面鼓,便于人们区别,但结果依旧不如意,双方都拒绝听他们的劝告。市政厅的议会为此作出的一些尝试和活动,反而加重了民众对它的疑虑。尤其是市长,更不得人心,有人说:“今天一天他就欺骗了我们好几次。”另一个说:“他主张开一条战壕,实际上是为了拖延我们给自己争取时间罢了。”更有一个老头儿充满激情地大声呼喊:“弟兄们,跟着这些叛徒不会有什么结果,大家跟我来,用不了两个小时我们就可以拿下巴士底狱。”

要塞被围攻四个多小时后,状况发生了改观,当法兰西禁卫军团带着大炮出现以后,守备部队开始掉转矛头,敦促要塞司令投降。倒霉的德洛内看到情势不利,便想把堡垒和市区一同炸毁,使自己葬身瓦砾之中,当他手里拿着点燃的火绳绝望地向炸药走去时,守备部队的士兵逮捕了他,并且在炮座上竖起白旗,将枪口朝天、炮口朝下,表示放弃抵抗。但进攻的人并未停止,人们高喊着:“放下吊桥!”一个瑞士军官从城墙的枪眼内向外喊话,表示自己愿意投降,希望能按照两军作战的传统体面地离开要塞。人群高喊着:“不行!不行!”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军官提出,如果能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就放下武器。冲在最前面的人回应说放下吊桥就保证他们的安全。得到这个保证后,守备部队便放下了吊桥并把门打开,围攻者拥挤着冲进了巴士底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