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佟生口述(第2/6页)

定:他们这些太监都有后人?

王:……都有后人。但是后人不一样。像李家跟孟家啊,都勾着,包括插儿他们家……

定:插儿是谁?

王:他名字叫周某某。为什么把周家弄过去?因为我太姥爷他进宫以后,就拜周太监为师傅,人家在宫里时间比较长,我那太姥爷得管人家叫师傅啊。(溥仪出宫以后)他一看这怎么办,得先把师傅照顾好啊,所以就把师傅他们家弄了过来,让他们种了块地。周某某他们家那是纯太监,没有后,他爷爷是太监抱的义子。

定:他们是什么地方的?

王:也是献县的。那时候不是有120亩地嘛,靠西边的这一片地离家比较近,就交给周家来种,然后把那好房子让给他师傅一家住。那时候紫碧山房的房子好着呢,我太姥爷去的时候,好像最早的老房就剩了9间。让给人家4间,剩了5间房子。

福海那儿啊,当时也算一个村了,后来为什么划分生产队的时候单作一个队啊,就在双鹤斋这一片这儿,也算一村,就是孟家、周家、李家。这三大家儿。

1902到一九二几年,圆明园里没多少人。后来就陆陆续续地……什么南皮的、献县的、高阳的,注184都是这帮人进了圆明园了。那时候到民国,特别乱的时候,为什么民国最乱?皇帝都给轰出宫了,园子就没人管了。真正他们进来的时候都是1937年以后了,闹日本嘛,当时整个国民党和日本打的时候,先打的河北,河北人到处跑,就跑北平去吧,跑到北平到哪儿能躲起来?就跑到圆明园里头了,在那个期间进来的。到1938年进圆明园的就100多户。

定:日本人没进圆明园?

王:日本人没进。后来进圆明园的人就不好说了,(一九)五几年又进去一批人。

邢新欣(以下简称邢):当时进去的这部分人都是什么人?

王:大部分是比较穷的……

定:那就比你们晚多了。

王:他们比较晚。我们家是最早的。因为当时圆明园不让进哪,进不去啊。原来孙中山跟皇室签的那协议,说这园子包括皇宫是任何人不能进的。园子还是皇家的园子,皇宫还是皇帝跟那儿住。政府这边是变了,特别是袁世凯以后打起来了,乱了。完了以后像张作霖从东北跑到北京来了,奉系跟直隶这边打啊,这一打,像王怀庆注185他们都属于军阀。军阀怎么着?有的建自己的园子,有的修自己的碉堡。为什么现在圆明园里头有几个碉堡。

定:王怀庆?

王:达园。那园子是拆圆明园里好多东西盖的。

邢:就从圆明园外头进去的还是?

王:从河北。这一批是面儿比较大的一批。

邢:这些是您父亲讲的?

王:对。这些都是我父亲我母亲讲的。我们家住的正好是紫碧山房正殿,因为它从中不是有条河嘛,这个河,登山有山道,我们家是在山道的两侧。

定:我记得紫碧山房都是假山石,堆得特高。

王:原来紫碧山房上面有横云堂,我们家就住在横云堂下面,这不都烧了嘛。

定:你奶奶的爸爸早前当侍卫,在圆明园那儿分的地,后来生的您奶奶,那您奶奶也是在寒山生的吗?

王:不是,她是在老家。因为我这太姥爷,就是这个林老爷,林太监,是没进宫之前生的这孩子,他就这么一个闺女,所以他就把这个女儿带到身边,好侍候他啊。我奶奶跟着他的时间比较长,从一九零几年就一直跟着他,在这边种地种了9年,后来(一九)三几年的时候太姥爷岁数也大了,都七十多了,老家家里还一大堆事,那边还一大片地,那不都有钱庄……沧州那边,我奶奶就回去了。

定:那您奶奶回去了,太姥爷留在这儿,谁侍候他呀?

王:我爸爸侍候。我爸也一直在这儿。为什么我那太姥爷老说“我就这么一孙子”啊,其实是他外孙子。

定:就是说,这个太姥爷到了圆明园这儿以后就没离开?

王:一直没离开。他一直在这园子里头。我太姥爷一百多岁死的,就死在这紫碧山房。圆明园东边有4棵大的桑葚树,他埋到那儿了,就紫碧山房东边。

定:寒山那儿当时除你们家之外还有几家?

王:最早的时候就是两家,主要是林家,我们家是王家,是跟着林家走的。刘家是后来以后过去的,(一九)四几年过去的,把他们弄过来之后他们自己盖的房,就靠近东边。还有一郝家,郝家那老头是在北大教学。还有一个,我那时候管她叫姑奶奶,她在北大南面有一大院子,那是她们家的,那老太太有钱,也是没有后人。圆明园紫碧山房那儿就这么几家。

2.另一个太姥爷

王:我两个太姥爷,一个太姥爷在宫里当侍卫,就是这个林太监;一个太姥爷是张之洞。就是我奶奶那边是一支,我母亲这边是一支。

定:您老姥姥这又是一家了,不是王家也不是张家,是……

王:李家。那时候张之洞四个媳妇,第一个是石夫人,然后唐夫人、王夫人,王夫人就是王懿荣他妹妹,不是都死了嘛,然后还有我那老姥姥李佩玉。

定:她是什么地方人?

王:是山西人,太原。她一直住在太原的晋祠,她爸爸一直是在那儿教学的。李佩玉是张之洞到山西以后纳的妾。其实说纳妾他也没纳妾,张之洞不是到山西当巡抚去了么,那会儿王夫人不是死了么,到山西他就算了一命嘛,人家就说张之洞,说你这一辈子啊,你骨太硬,你以后不要娶妻,不要纳正室的人,你就娶妾。正好他在山西不就碰见我这太姥姥李佩玉吗,我太姥姥弹琴弹得特别好,她跟张之洞从感情上又特别好,张之洞又刚死了夫人,又不愿意再娶个夫人,后来不是给他调到两广去了,到两广当总督去了吗,这样,就把李佩玉带到两广去了。带两广去以后李佩玉就给他生了几个孩子,老二叫挺,我姥爷是老三,叫侃,还有老四,叫实。好几个呢,还有老六也是,叫张仁蠡。要说起这个就太复杂了,就跟圆明园都没关系了。后来这个挺不是死到湖北新军了嘛,张之洞练湖北新军的时候他死在湖北了。我亲姥爷叫侃,他是生在广州。张之洞死的时候把他弄回来了,让他回南皮去,回老家隐姓埋名。张之洞他们家的(行辈字)原来是按金木水火土走的,洞是水,然后下面是木,我姥爷应该在木字上头,这才对。张之洞就让家里以后改成“仁厚尊家法,忠良报国恩”,往下这么排。我姥爷后来单起了一名(张)丹亭,亭不也是木头嘛。实际他叫仁侃,张仁侃,是李佩玉生的。我母亲过去叫张厚贤,就是按“仁厚尊家法……”按这个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