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教皇莱昂内!(第5/5页)

至于教皇对米开朗琪罗的忽视,与其说是他没有能力欣赏伟大的才华,倒不如说是他没有耐心容忍艺术家暴躁的脾气。米开朗琪罗是受尤利乌斯二世的鼓励来到罗马的,他是个阴郁、易怒、独立且固执己见的人,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进行创作,尤其不愿无条件遵从资助者的要求或是给创作设定时间表。教皇虽然公开表示对米开朗琪罗有很深厚的感情,而且每每想到两人年少时一起生活的经历就“几乎感动地落泪”,但实际上他们相处得一直不好。教皇鼓励米开朗琪罗做一名建筑师,并督促他回到佛罗伦萨为布鲁内莱斯基的圣洛伦佐教堂修建新的正面。[4]相比之下,教皇更喜欢和年轻顺从、谦虚有礼的拉斐尔·圣齐奥(Raffaello Sanzio)打交道。

拉斐尔是乌尔比诺人,布拉曼特把他推荐给尤利乌斯二世,后者于是指定拉斐尔装饰自己在使徒宫(Apostolic palace)的办公室。后来教皇莱奥要求拉斐尔留下来继续工作,在他们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了拉斐尔敞廊(Loggie di Raffaello)和拉斐尔厅(Stanze di Raffaello)的建造。[5]


[1] 神奇的圣母雕像(miraculous statue of the Virgin)在圣玛丽亚德尔因普鲁内塔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十三世纪,十五世纪重建,战争中损毁严重,现已被复原。圣母的大理石祭坛由多纳泰罗的一名追随者制作。

[2] 菲利波·斯特罗齐的第二任妻子是塞尔瓦吉娅·德·吉安菲廖齐(Selvaggia de’Gianfigliazzi)。吉安菲廖齐家族的家族教堂在圣三一教堂里。吉安菲廖齐宫位于科尔西尼河滨大道(2号)。“小王位凯觎者”(the Young Pretender)的妻子奥尔巴尼(Albany)伯爵夫人就居住在这里,拜伦(Byron)和司汤达(Stendhal)也曾在这里居住过。霍勒斯·曼爵士(Sir Horace Mann)的房子也在附近。查尔斯·哈德菲尔德(Charles Hadfield)的著名旅馆就在阿诺河对岸的圭恰迪尼河滨大道,十八世纪成百上千名热衷于留学欧洲(Grand Tour)的英国人来佛罗伦萨时都住在这里。他们之中很多人在这里的时候都让托马斯·帕奇(Thomas Patch)画过像,这位画家从1755年到1782年去世为止都住在佛罗伦萨。

[3] 佛罗伦萨雕塑家巴乔·班迪内利被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雕刻出一套可以乱真的拉奥孔大理石群像。真正的拉奥孔群像是1506年1月,由特拉亚浴场(Trajan)附近的一个农民在自家葡萄园挖地时发现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花了4140达科特买下了这套雕塑作品,并把它们运到了梵蒂冈。运送过程中,沿途都要撒上鲜花。

[4] 米开朗琪罗在和朱利亚诺·达圣加洛、雅各布·圣索维诺及巴乔·德·阿尼奥洛(Baccio d’Agnolo)的竞争中获胜,但是他的获胜方案最终并没有被付诸实践。他在卡拉拉的采石场里花了两年时间试图解决各种技术难题,结果圣洛伦佐教堂的新正面建造计划却被搁置了。

[5] 拉菲尔厅中有很多歌颂教皇莱奥十世与美第奇家族的暗示。比如在赫利奥多罗斯厅(Stanza of Heliodorus)中,拉菲尔被授意用匈奴王阿提拉(Attila)和圣莱奥(St Leo)的会面来隐喻拉韦纳战役。画中的圣莱奥骑着一匹白马,其实他代表的就是教皇莱奥十世,因为教皇在很多场合的坐骑都是一匹白马。教皇莱奥十世的形象还出现在了火灾厅(Stanza dell’Incendio)中,这幅画是由拉菲尔的助手于1514~1517年为教皇的餐厅创作的。这里的画作展现了八、九世纪两任教皇莱奥三世和莱奥四世的生活情景。窗户对面墙上的壁画展示的是公元847年的那场大火,据说火势已经猛烈到要烧毁圣彼得大教堂了,但是教皇莱奥四世对着火焰画了个十字手势,大火就熄灭了。如同在赫利奥多罗斯厅的壁画中一样,莱奥四世也象征着莱奥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