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福建事变爆发与国共的应对(第6/7页)

应对红军威胁是蒋介石平定闽变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蒋判断“赤匪未必急助伪闽……必在闽北赣乐间地区,以阻止我对闽行动,而以消极助逆”,但在抽调10个师左右兵力入闽时,仍然不敢大意,自我警醒曰:“匪主力既在黎光之间,我军动作极应慎重也。”[197]国民党军在江西保持了强厚的兵力,留在江西及赣浙边境的第三路军辖7个师的进攻部队及6个师的守备队,加上赣西第一路军部队,兵力仍数倍于红军。对浙江后方地区,也多有部署,事变发动当天,蒋就致电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提醒其“闽乱既起,浙防应从速准备”;后又电示浙省:“在龙泉、庆元、泰顺、平阳各县对福建之松溪、政和、寿宁、福鼎之各要隘,从速派员负责,专员修筑闭锁堡并囤积粮秣,以防万一。”[198]由于江浙一带为其基本区域,实力坚强,他甚至十分期望闽方攻浙。11月26日,蒋计划研究“如何使闽逆来攻浙”,晚间有闽方攻浙消息传来时,他更“不禁转忧为乐”。[199]为使自身在宣传上居于主动,蒋电告陈布雷等:“自即日起即宣传闽逆进攻浙边庆元、泰顺之消息,逐渐发布使国人注意闽逆开衅之罪恶。惟宣传方法应须有系统与计划,不可使人知为虚构也。”[200]深悉内幕的陈诚在家书中说得很明白:“闽逆军事行动与报纸所载完全不同,现已处被动,我军已过建瓯、邵武,即可知报载所谓犯浙,不过以祸首予闽逆耳。”[201]12月10日,蒋介石亲向第五路军入闽先头部队训话,强调:

你们第十四军这两师人此次同走一路出发,力量非常雄厚,而这一路兵又是土匪和叛逆所料不到的,敌人一定想不到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部队,由我们所决定的这个路线出去,你们这两师人的目的是要占取此后战争的中心要道,这一点对于剿匪讨逆战争最后的胜利,实有最大的关系。[202]

随后,为防止由赣东入闽时遭遇红军阻拦,蒋先发制人,要求第三路军“由黎川向东南德胜关泰宁方向进展,协同第二路军堵截伪三、七军团,冀歼灭其实力,并竭力掩护第二路军之推进”。[203]希望通过攻击赣闽边境红军,将其逼向建(宁)、泰(宁)地区,敞开入闽通道,使入闽军进展顺利。根据这一计划,12月11日,黎川一带国民党军奉命沿团村向闽赣边境的德胜关地区进攻,寻找红军主力决战。16日,国民党军进占德胜关,红军被压往泰宁方向。17日,蒋介石又指示:“为防匪由泰宁绕道北窜,扰我第五路军后方起见,第五纵队应即占领金坑。”[204]该部随即向东北方向的熊村、黄土关、金坑一线推进,截断建、泰红军往光泽一带的去路;同时加紧构筑碉堡,打通、巩固至光泽方向联络,此陈诚所谓“决先完成黎川至德胜关,及黎川至金坑、东山至熊村之封锁线”。[205]这样,在由金溪、资溪入闽通道东南方向,国民党第三路军构筑了一条环形防御带,确保其入闽通道安全。由于浙赣边界和浙西国民党军入闽部队本身就受红军威胁甚小,因此,当闽赣边境入闽通道基本被打通后,国民党军入闽事实上有了相当的安全保证。对于德胜关的占据,陈诚在家书中更揭示出另一层意义:“德胜关工事已完成,此后匪在赣南与赣东北完全隔绝,此举实其致命伤。尤以黎川附近之丰富资源,现被我掌握,对匪之物资补充更感困难,实可致其死命也。”[206]

随着第三路军的顺利进展及第五路军的入闽,蒋介石对红军威胁的提防逐渐减小,原计划主要用于警戒的自光泽一带的入闽部队除留一部分继续执行警戒任务外,有3个师部队投入前线,南京政府军兵力使用更为充裕。25日,蒋介石抵闽北浦城就近指挥作战,“虽一团一旅之众,亦亲临训话,砥砺士气”;[207]同时确定攻击计划,以延平、古田、水口作为首期主攻对象。

延平、古田、水口互为犄角,是控扼福州重要外围据点,直接关系福州乃至整个闽东南地区安危。十九路军在此却只是布置了新编的谭启秀第五军,分由该军第六师守延平,第五师两个团守古田,另一团及军直属部队守水口。而蒋介石布置的围攻部队是:第四、第三十六、第五十六3个师攻延平,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攻古田,第九师及第三、第十师各一部攻水口,仅从编制而言,就均为闽军3倍,至于实际兵力和战斗力更远远超出。因为“抽调入闽的兵力,全系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并集中了海空军及炮兵的优势力量”,[208]而谭启秀部是十九路军原补充旅(1933年6月改为补充师)基础上成立的新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有限,这样的接战态势使闽方一开始就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1934年1月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其攻击计划:“微日攻击延平城,八日攻击水口,十日占领闽清。十三日占永泰。十六日占莆田。廿日占泉州、漳州。”

1月5日,战事刚一爆发,延平守军就告不支,南京政府军第三十六师、第四师、第五十六师分从城南、城东、城东北展开攻击,守军退路也被切断,被迫于次日缴械,延平易手。7日,包围水口、古田的南京政府军发起总攻,当天即占领水口。此时,位于三城犄角顶端的古田已成孤城,蒋介石对古田引而不发,欲以古田作为诱饵,围点打援。攻克水口当天,他致电前方:“蔡逆决率其主力来援古田,并言十日可达古田附近,逆军出巢来犯,正我军求之不得者,现决对古田城逆暂取包围监视之姿态,不必猛攻。”[209]次日,蒋再次强调:“古田城逆,只可包围,昼夜佯攻,一面严密监视,不许其逃遁,亦不必留缺口,但不可攻破,务使蔡逆主力仍来增援古田。”[210]9日,当十九路军一部前出准备北上往援古田守军时,蒋介石更信心满满地指示卫立煌:“逆军已倾全力来犯古田水口之线,刻已进至白沙以西地区,望兄迅速准备在白沙洪山桥间地区,选择多数之渡河点,设法渡河,袭击逆军侧背,整个包围而歼灭之。”[211]其一心期望以古田为诱饵,吸引十九路军主力于古田、水口地区实施歼灭。但是,十九路军并没有足够勇气与蒋在闽北对垒,1月12日,北上往援的沈光汉部与南京政府军第三师稍有接触,虽然政府军根据蒋的指示后撤诱敌,但沈部并未乘势前进,反而见其“不战而退,更致狐疑”,[212]当晚即向白沙方向退却。其实,根据蔡廷锴的回忆,1月9日,蔡与陈铭枢、蒋光鼐等放弃福州向闽南撤退,这时的应援行动更多的只是一种姿态。12日,孤处敌后的古田守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