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出罗马城,就是为了独霸亚平宁(第5/9页)

平民反对贵族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斗争发生在公元前287年。当时,平民进行了最后一次撤离,占领台伯河对岸的雅尼库路姆山,准备与贵族决裂。平民荷尔田希乌斯被任命为独裁官,公布了一项法律才平息了这次平民骚动——再次批准平民的决定对全体公民都有法律效力。

公元前449年由罗马执政官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所提出的权利,经过长达百余年的斗争,终于得到最后确认。这一事件标志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大约与此同时,罗马征服和统一了意大利。罗马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经过200余年的斗争,平民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果。全体平民在政治和法律上争得了与贵族平等的权利,他们有权担任国家公职,可以参加特里布斯大会(古罗马按照地域部落组成的会议),行使政治权力,在法理上成为共和国的主人。平民与贵族通婚的合法化使平民取得了和贵族平等的社会地位。平民的经济地位通过斗争也有所改善。这就使得罗马公民内部关系得到调整,扩大了共和国的统治基础。

特别是废除债务奴役制,划清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界限,开创了罗马奴隶主不再奴役本国公民,而是奴役外籍奴隶的道路。罗马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足够发挥自己才干的空间。为了获得更多财富,他们都将不由自主地全力投入到对外扩张战争之中,促使罗马人的狼性获得进一步释放。这是罗马在不断的对外战争中能获得胜利、越来越强大的重要原因。

4. 搭伙搞扩张,就是为了收益更大

为了争取权利,平民和贵族斗争了数个世纪,罗马不仅没因此陷入危机之中,反而越来越强大,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罗马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之中,并不断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本质上是瓜分战利品不均的矛盾,而在对外作战方面是一致的。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罗马人有缔结同盟侵略扩张的秉性,这一点与草原上许多小狼群为了围杀大群黄羊而汇聚在一起,而它们内部照旧会为争夺利益而斗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客观地说,罗马人能在对外扩张中不断赢得胜利,其根本因素不是罗马人战斗力无人能敌,而是在于他们善于结盟,利用同盟的力量,同时分化敌人,一一将敌人击败。在罗马人眼里,搭伙搞扩张,是为了受益更大——借助他人的兵力,来打败凭自身实力无法打败的对手。

最初,罗马只是台伯河东岸拉丁地区的一个小城邦,受伊达拉里亚人统治。在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伊达拉里亚末王“高傲者”塔克文,于第二年建立共和国。伊达拉里亚人不甘心放弃对罗马的统治,克鲁西乌姆城的统治者波尔谢纳攻占了罗马,并迫使罗马缔结屈辱性条约。公元前506年,波尔谢纳率军同希腊城市库麦和拉丁城市联军在阿里西亚会战失败,罗马才趁机恢复独立。

刚刚获得独立的罗马共和国处境相当困难:北方有强大的伊达拉里亚城邦,东部和南部有经常入侵的萨宾、埃魁和沃尔斯奇等山地部落;而邻近的拉丁城市不仅不承认罗马一度取得的领导地位,反而掉转矛头指向罗马。面对这种局势,罗马人唯有分化敌人,争取同盟者,通过战斗求生存。

对周边的各部落或城邦进行一一分析后,罗马人发现,山地部落是他们和拉丁城邦的共同敌人,拉丁城市是可以争取的同盟,而在拉丁城市不服领导的情况下,唯有先将其打败,然后说服与其结盟,才能实现目标。

公元前496年,在来吉鲁斯湖一役中,罗马人集中全力击败了拉丁城邦。随后,罗马人对拉丁人伸出橄榄枝,指出共同敌人是山地部落,彼此必须和平相处,一致对付山地部落。拉丁人内部意见不一致,吵闹了三年后,罗马人才如愿以偿——公元前493年,以罗马为一方,以30个拉丁城邦为另一方,缔结《卡西乌斯条约》。从此,罗马人和拉丁人有了共同利益。

不仅与拉丁人结盟,罗马人相当灵活,只要与对方结盟对自身有利,哪怕对方是敌人,也愿意与之结盟。他们比谁都懂得结盟的价值,比谁都善于通过结盟为自己赢得利益。

当时,萨宾人从东北方袭击罗马,埃魁人从东边进攻罗马,而沃尔斯奇人则从利瑞斯河谷发展到拉丁姆南半部沿海一带,经常侵入阿尔巴山以南地区。为了沉重打击山地部落,罗马人于公元前486年又与居住在埃魁人和沃尔斯奇人之间的赫尔尼西人订立盟约。

与赫尔尼西人结盟后,罗马人集中力量对付沃尔斯奇人。他们在拉丁城市和沃尔斯奇的边界建立诺尔巴、科拉、西哥尼亚和维里特莱等殖民城市,派罗马人和拉丁同盟的成员去镇守。

建立殖民地是罗马统治被征服地区的常用方法。罗马和拉丁同盟派去的殖民者在殖民地分得土地,代表罗马和拉丁同盟对该地区的统治。建立拉丁殖民地就是将新征服的地方分给拉丁人,让他们去管理那些土地。建立罗马殖民地就是将新征服的地方分给罗马公民,派他们去管理那里。一般情况下,在位置非常重要的地方,罗马人才会建立罗马殖民地,其他地方则多是建立拉丁殖民地,用其拉拢拉丁同盟者。

与拉丁人共同行动后,罗马人在同邻近山地部落的斗争中逐渐取得优势。公元前431年,罗马人在阿吉杜斯山中击溃埃魁人,同时,也打败沃尔斯奇人,夺回了被沃尔斯奇人占领的沿海土地,并在沿海的安提乌姆和阿德亚建立了两个拉丁殖民地——罗马人通过此举笼络拉丁人,将其牢牢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上。

此后,罗马人又接着发动了对北方的伊达拉里亚城邦威伊的进攻,最终攻占了这座滨河的重要城市,将此城洗劫一空,将其居民屠杀或贩卖为奴隶,并将土地没收为罗马的公有地。

不过,罗马人的对外战争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元前4世纪初,高卢入侵后,罗马的局势又急剧恶化。以前的敌人伊达拉里亚人、埃魁人和沃尔斯奇人趁机向罗马宣战;以前的盟友赫尔尼西人和某些拉丁城市也利用当时的形势反对罗马,企图摆脱罗马的领导。为恢复威信,罗马人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斗当中。

罗马人首先打击了伊达拉里亚诸城邦。经过多次战争,罗马人占领了苏特里乌姆的涅佩铁,并于公元前383年在那里建立拉丁殖民地。伊达拉里亚人见此,更加团结起来。塔尔魁尼和法列里结成联盟,夹攻罗马时,伊达拉里亚联盟都支持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