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安娜希塔女神

在萨珊王朝(1)时期的浅浮雕上,人会赫然发现,安娜希塔女神竟在天主奥玛兹达及其匍匐在地的对手阿利曼一旁坚守阵地。萨珊王朝的皇帝都是恪守教规的琐罗亚斯德教(2)信徒,琐罗亚斯德教又是教义严格的一神论宗教。魔鬼不可与天主匹敌,而除了魔鬼,场上再也不留其他神明,他们要么被升华为奥玛兹达的品质特性,要么被贬黜到恶魔行列。既然伊朗人早已如此接近一神论,为什么他们又再度背弃了一神论呢?阿契美尼德王朝(3)到了晚期似乎已经重新承认了对安娜希塔的崇拜,就像后来的萨珊王朝那样。为什么安娜希塔被单独从整个多神教的众神当中挑了出来,去重新占据一个应该没有哪位虔诚的琐罗亚斯德教信徒愿意赋予她的位置呢?安娜希塔成为最受青睐的多神教神明绝非偶然。安娜希塔是水之女神,没有水就没有农业,而没有农业就没有人口。琐罗亚斯德是农业的虔诚信徒,这就意味着他也是安娜希塔的虔诚信徒,尽管他无疑会拒绝承认该论证的说服力。

印度教神明湿婆的配偶名唤帕尔瓦蒂,号称“我们的雪山女神”;让波斯女神安娜希塔冠以这一名号,恐怕也是恰如其分。在波斯,水是高山赠予人类的礼物。群山吸引了雨云,把雨水积蓄在他们怀中。清泉汩汩喷涌而出,这下轮到人类来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了:人类必须保存每一滴赋予生命的水,以免蒸发受损,与此同时,还必须经过骄阳下的长距离输送,把水从半山腰光秃秃的碎石山坡引到平原的沃土上。五六千年的历史过程中,针对这一问题,伊朗人想出了可谓是既巧妙独特又艰苦费力的解决之道。

据说主张飞越伊朗上空而非经陆地游览的一大理由是,从空中俯瞰,你可以随着视线,密切观察从山脚下朝四面八方发散出去的坎儿井的管道路线。坎儿井是人造的地下水道,发端自地面以下的深处,其起始点的深度可能深至300英尺;最终到需要用水浇灌绿树和庄稼的地方,再出现到地表。在恰到好处的深度开启坎儿井,以便在要求的地点把水输送到地表之上,这需要在实践层面上对水平面和坡度具备非同一般的了解。一座坎儿井可能长达25英里,有时候甚至长达50英里;不过建造并且养护坎儿井需要极其庞大的劳动力。你从空中看到的,是一行巨大的鼹鼠丘(4),绵亘到远方,直至一小片葱茏草木之地才总算走到了终点。那些小丘都是弃土堆,人类鼹鼠在开掘坎儿井的时候挖了出来,每隔几十码远就出现这么一堆。土堆作为检修孔,供维修养护队进入坎儿井疏通淤泥,保持良好状态。这项工作充满危险,需要行家里手来做。亚兹德的人就以他们擅长疏浚而著称,他们之所以技术高超是有理由的,因为亚兹德正是波斯干燥核心腹地的一片人造绿洲。

迄今投入坎儿井的技术方面和劳力总额是相当惊人的;但比起成效,如此花费支出其实算不上太厉害。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倘若没有了坎儿井,波斯实际可用的地区将只局限在里海沿岸的各省份、阿塞拜疆(5)以及呼罗珊最北面的地带,而南方四分之三的国土将会和阿拉伯“空旷的四分之一”(6)一样荒芜不毛。

水被引到土壤表面以后,便有大量的水用于养护树木。在波斯,树木算不上难得鲜见的奢侈之物。作为最典型的波斯培育树种,杨树提供了必要的建筑材料,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此外,绿树成荫还起到调节气候使之温和的作用。在波斯,树木可不能丢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因为树木在波斯有四大死敌:烧炭者、寻粮秣者、山羊和旱灾。假如农夫不在斗争中站到树木这一边,不种下树苗,勤于浇水,筑起土墙围住园圃,很快这片土地上就一棵树都不剩了。

波斯风景的一大典型特色,便是两排杨树组成的林荫道,杨树紧靠在一起,中间一道小溪欢快地流淌。这些林荫道贯穿城市,延绵数英里到原野之外,是波斯风貌的主要美景之一。

因此,让我们欢呼,为充满活力的安娜希塔,米堤亚人的伟大母亲;但也要为你喝彩,难以捉摸的女神,你的名字我不知晓,你是安娜希塔的魔法神水未能润及的所有干涸土地的女神。你这位不知名的神奇女神,比安娜希塔还要法力无边;因为你知道如何从干燥的岩石和灼热的尘土中产生美。你的作品,是堪称波斯沙漠之荣耀的野花:野蜀葵、白阿福花、宝蓝蓟,还有那香气远胜过琼浆玉露的多刺矮灌木。即便是安娜希塔掌管下芦苇密布的河床上的那些夹竹桃和杜鹃花,也比不上你美丽的杰作。向你致敬,干旱女神,向你再三行礼叩拜。

————————————————————

(1) 公元224年至651年的波斯王朝,都城泰西封,后被阿拉伯人征服。

(2)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又译祆教、拜火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波斯,由琐罗亚斯德创立,宣扬一神论,认为世界上存在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永恒斗争。

(3) 公元前550年至前330年的波斯王朝,也称波斯第一帝国,是古代波斯地区第一个把领土扩张到大部分中亚和西亚领域的王朝,也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4) 鼹鼠打洞扒出的泥土堆。

(5) 此处提到的阿塞拜疆是伊朗省名,而非西亚国家阿塞拜疆共和国。今伊朗阿塞拜疆省已分为东阿塞拜疆省和西阿塞拜疆省。

(6) 指鲁卜哈利沙漠,其阿拉伯语名称意为“空旷的四分之一”,因其面积占据阿拉伯半岛约四分之一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