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10节(第3/3页)

钟繇则去拜会大司农李玮,双方言谈甚欢。钟繇告辞离开时,李玮笑着说,我听说郗虑大人是位孝子,腊月二十八是他母亲的寿辰,每年到了这一天,他都要在家陪伴老母。即使远在千里之外求学的时候,他也风雨无阻,几十年如此,不容易啊。

腊月二十八,太常丞袁涣拜会治书御史郗虑,并送了一封重礼为他母亲贺寿。郗虑为人低调,除了李玮、崔琰、赵松等极少数大臣外,没人知道今天是他母亲寿辰。郗虑很感动。第二天,郗虑回拜,并送给袁涣一份“薄礼”作为回谢。

当天晚上,袁涣派人把这份“薄礼”转赠给了袁耀。袁耀又连夜转赠给了大将军。

大将军看完之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大汉有这种祸国殃民的官吏,岂能不亡?”

主薄蒋济被连夜召见。

这是一份陈留济阳县令写给朝廷的弹劾奏章,而弹劾的对象就是陈留太守张超。奏章中说,张超在洛阳大战期间,利用军需囤积于本郡的机会,伙同自己的三个兄弟,擅自挪用军需从事买卖土地等不法勾当,从中牟职暴利。这位县令还怀疑张超和他的兄弟们利用一些商贾和叛军秘密来往,贩卖粮食军械等违禁物资。

这份弹劾奏章去年就送到了长安,当时朝廷诸府正在搬迁,比较混乱。然后这份奏章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位上奏的县令据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被刺杀了,这位县令的十几位下属也先后死去。时任兖州刺史的丁立闻讯后,亲自到济阳县去了一趟,听到了一点传闻,于是他书告陈好,请他在御史台仔细查查。陈好没查到,告诉了郗虑。这份奏章郗虑看过,是他亲手递给刘和的,他马上就想了起来,但此事牵扯到刘和和张邈两位公卿大臣,他一个治书御史哪敢没事找事,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摆在李弘案几上的这份奏章是郗虑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来的。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次派上用场了。

“你即刻赶到兖州,和张辽大人秘密调查。”李弘怒声说道,“此事可能牵扯到军中将领,你要小心一点,不要泄漏了机密。”

蒋济躬身领命。

“我给你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内,你务必把问题查清楚。”李弘写了一道手令给他,“如果碰到紧急情况,需要动用军队,你拿这道手令向荥阳的诛虏将军雷重大人调兵。”

蒋济连夜离开长安城,急赴兖州。

新年转眼就到了。

正月初一,大臣们云集栎阳宫,参加新年大典。

天子下旨,改年号为“元平”,大赦天下。

大汉国元平元年(公元203年),正月。

正月十五,百官齐聚栎阳宫参加新年的第一场朝议。

大鸿胪袁耀、光禄大夫钟繇、尚书令崔琰联名上奏,要求修改《田律》。

三天后,奏议被驳回。

正月十八,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廷尉张邈、太仆孔融联名上奏,要求尽快把原兖州刺史丁立、原甘陵国相许混、原济阴郡太守朱魭押到京城受审,以便尽快结案。

天子诏准。

正月二十日,长公主召见大将军李弘,催促他尽快审结谋刺天子案。。李弘无奈,回到长安城敷衍了事。

正月二十四日,主薄蒋济回书李弘,陈留郡太守张超的势力太大,调查严重受阻,请大将军设法把张超调离陈留郡。

二月初一,大司马徐荣、代行太尉事的光禄勋张燕、大将军李弘、左车骑将军鲜于辅联名上奏天子,考虑到颖川郡处在荆州和豫州的两面夹攻之中,军政分开不便于阻敌,建议由骁骑将军王当督领颖川军政,召回颖川郡太守韩铭。

丞相蔡邕等大臣对此议持否定态度。

长公主和凤凰池的大臣们商议。中书监陈群说,还是召回韩铭为好,因为据说韩铭和王当等人关系处得不好,容易误事。他建议让陈留郡太守张超到颖川任职,让兖州刺史张辽暂时兼领陈留郡太守。如果今年叛军攻打颖川,就让王当将军兼领太守,再让张超大人回陈留郡,这样可以两不得罪。

长公主下旨,召回颖川郡太守韩铭,让张超出任颖川郡太守一职,陈留郡太守暂时由张辽兼领。

二月初八,长公主再次下诏催促大将军。如果此案迟迟不能审结,我将亲自主审。

大将军心急火燎,再催蒋济,秘密抓捕张超的三个兄弟,抄查他们的宅院,先拿到贪赃枉法的证据。出了事,我负责。

二月初十,丞相蔡邕等大臣联名上奏,弹劾大将军,认为他故意拖延审案时间,有袒护罪囚之嫌,恳请长公主亲自主审。

二月十二日,长公主亲临长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