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空降巡抚的立足之道(第4/9页)

老六李昭庆,在家乡成立了征兵办事处,不停招募新兵。而李鸿章不断派人从上海来,凑足一支队伍,就拉走一支。只是后来包括曾国藩在内的各地官员,只要逮到机会就制造摩擦,动不动就进攻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新兵,把他们捉走押入战俘营或是充当敢死队,李鸿章的这条兵源才被活生生掐断。

老四李蕴章是有心无力,他因为瞎了一只眼睛,专注于文学创作,是家里唯一没有为李鸿章打工的。

而大哥李瀚章,他事实上已经替代父亲成了一家之主,正所谓长兄如父。当他知道二弟李鸿章陷入沪上两难之局时,就不惜倾其所有,在广州通过传教士的关系,购买了精良洋枪三千条,急如星火地给李鸿章送过来。

正是这三千条洋枪,救了李鸿章的性命。

倘若没有大哥李瀚章不惜血本的帮助,李鸿章的淮军根本就无法上战场,去了也是当靶子让太平军射击。没有一两场像模像样的胜仗,他怎能坐稳这个署理江苏巡抚的官位?

梦寐以求的武器来了。同时,李鸿章又得到了一员大将郭松林。

郭松林之所以投靠李鸿章,说起来都要怪程学启。此前,程学启在湘军的时候,别人都是湖南人,只有他程学启是安徽人;别人都是跟着曾夫子的老员工,而他程学启政治上又不清白。所以,不论是谁心情不愉快了,就来修理程学启作为发泄。等到程学启跟李鸿章走了,湘军一下子失去了娱乐活动,陷入了郁闷与寂寞之中。

长期郁闷可不成啊,大家一定要再找一个冤大头出来。于是郭松林就进入了大家的视线,沦为了大家打击修理的主要目标。

为什么要修理郭松林呢?

从李鸿章的书信上来看,修理郭松林的,就是曾老九曾国荃。而曾老九之所以这么干,只是因为郭松林太能打了,以至抢了曾老九的风头。余者诸将,发现曾老九在打击郭松林,立即冲上来帮忙。

人生苦短,要感谢你的敌人,是敌人丰富了你的生命。

曾国荃有圣人哥哥撑腰,想打击哪个,就打击哪个。他是玩得开心了,可是郭松林郁闷到了无以复加。思前想后,觉得这事都怪程学启,明明大家都在修理程学启,可是他走掉了,害得自己沦为众矢之的。

要不,干脆我也去李鸿章那边好了!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就回家住。于是,郭松林就给李鸿章发私信,求包养。

李鸿章大喜,立即答应了郭松林。为了避免曾国荃扯后腿,就写信给曾老九,解释说:郭松林来沪,正值紧急之际,鸿章稔知其打仗奋勇,因调沪中旧营,令其选练五百人,求公赏借,勿苛责之,鸿章当时时箴砭其过。

枪有了,将有了,敌人也不缺。现在是淮军出战的时候了。

李秀成大败英法联军

1862年5月17日,就在李鸿章狠狠修理吴煦和杨坊的第二天,太平军中的天才军事家李秀成突然出现在上海城外,战局立时逆转,接连两场战役,让上海城一下子陷入极度危险之中。

第一场是南桥战役,华尔的常胜军攻打太仓失利,损兵折将,反被李秀成逐回松江大本营,并捉走了常胜军的副队长法尔思德,将松江围困得铁桶一般。李秀成勒令华尔立即投降,否则就不客气了。

常胜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低估了太平军的武器优势。常胜军以为,太平军和以前一样,武器主要是长矛大刀,所以攻打太仓时,先不慌不忙地重炮轰击城墙,等轰出缺口时,士兵们开始冲锋。岂料这时候城头上响起了激烈的洋枪声,将常胜军士兵一个个地撂倒。指挥战斗的美国军官们大为诧异,就急忙召开战前军事会议。可不承想,太仓太平军突然发动了炮击,一炮就端掉了常胜军的指挥部,导致了常胜军的溃败。

第二场战役中,那支曾经攻入北京、打得咸丰皇帝逃到热河的凶悍英法联军,在奉贤遭受重创,倒霉的法国少将卜罗德战死,残军在英国统领士迪佛立少将的带领之下,急急如丧家之犬,匆匆如漏网之鱼,向着上海城飞奔。李秀成统率数万太平军尾随追杀。太平军逼近青浦、松江、七宝、虹桥,直扑上海。

英法联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是高估了太平军的武器劣势。当时英法联军正在合击一堵薄薄的城墙,炮兵部队只不过十几发炮弹,就见那城墙摇摇晃晃,倒塌了下来,随后联军士兵以排枪扫射,大步前行。可万万没料到,这时候倒塌的城墙废墟之中,突然发出一声沉闷的哑响,就见漫天砖石,狂飞乱舞。遮天的尘埃之中,一粒小小的铁球命中法国少将卜罗德先生的腹部,将他送上了天堂。

杀卜罗德,擒法尔思德,困华尔于松江,追击士迪佛立于上海城郊,这表明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真的生气了。

起初,李秀成对英法联军是非常友好的,尽量避免双方冲突。首次攻打上海,因为太平军误杀了一名洋人传教士,李秀成立即将那名太平军斩之,并通报英国法国,表示愿意为此请罪。

于李秀成而言,他对英国人法国人,真的够意思了,并希望对方能够有所回报。

可怜李秀成罕世名将,慈悲成名,却又如何知道,他向上海城中的洋人表达友善之意,全然是不管用的。因为这些洋人,说了根本就不算。

那谁说了算呢?

英国长期的商业利益说了才算。

最熟悉中国风土人情的巴夏礼爵士评论说:南京或长江边的叛党,八年来一直在攫夺这个国家的命脉,他们有强大的力量足以破坏,但是不能建设。他们能够而且正在相当成功地颠覆清朝,但是我完全怀疑,他们在破坏后的废墟上能否建立另一个政府。

英国政府完全同意巴夏礼的见解,此后,有个罗塞尔勋爵发给英国驻北京公使的信中,明确指示:

女皇政府经过长期体验后,认为叛党用野蛮的暴军蹂躏他们的国家后,既不能建立正式的政权,也不能保护和平的居民,他们只会用野蛮的暴徒蹂躏那个国家。即使他们实际上没有杀害所占城市的百姓妇孺,但引起了如此强烈的恐怖,以致在他们统治之处,所有的居民都相继逃亡,一切正常的交往都终止了。

英国人伯纳特·M.艾伦则称:(太平军)攻陷南京时就屠杀了大约二万八千个满人——男人、女人和孩子,并且太平军经过的所有地区莫不大肆蹂躏和毁灭。“天王”的僭妄也愈来愈骇人听闻。他神道设教,勒令膜拜,颁布告谕,声称自己属于三位一体的神圣家族,即天父、天兄和天弟——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