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长孙无忌尽失权柄(第2/9页)

不过浮想联翩的却不止媚娘一人。缕缕青丝飘然落下,薛婕妤衲衣在身、念珠在手,从此变成宝乘比丘。与高祖皇帝的其他嫔妃相比她落发出家晚了整整二十年,但享有的荣耀却无人能及,亲手教导出一个皇帝,拜了一位天下最有名的高僧为师,在皇宫禁院中创立了一座寺院,还培养出一个三十三岁便担任门下省副长官的好侄儿,此刻她该心满意足了吧?然而薛婕妤心中竟油然泛起强烈的失落感——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几年她虽带发修行,心中何尝不是日日萦挂着雉奴?想起小雉奴在文德皇后的丧礼上哭得死去活来,仿佛还是昨天的事。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她的小雉奴已长大,是个成熟的帝王,不再需要她的照顾,不需要了……

三日典礼完毕,谢过众位法师辛劳,李治与媚娘双双向宝乘祝贺——自此不再称师傅、婕妤,而称大师。

宝乘心虽惆怅,还是合十还礼:“阿弥陀佛,贫尼沐皇家恩露,窥佛法之门,感念陛下与高祖、太宗三代洪恩,愿为我大唐社稷诚心祈福,朝朝暮暮。”

“难得大师发此宏愿。”李治也双手合十,“朕决定,即日起鹤林院更名隆国寺,是为皇家道场,一应香火乃至佛节法会开支皆由太府供给。今后朕若思念大师,便……”

话未说完却被媚娘笑呵呵打断:“陛下何其痴也。大师已是出家人,非我等俗类,岂能轻易涉足凡尘?再者大师辛劳半生,也该好好颐养天年。陛下切莫无故劳烦大师,可遣内侍旬月问安,问寺内所需时时供给,这才像天子礼佛的样子。”媚娘有所忌惮——以利相交,利尽则散。我与王氏相争时她之所以站在我这边,说到底还是为了她侄儿。如今薛元超虽未当上宰相,但已是黄门侍郎,离宰相之位不过半步之遥,买卖既成人情也该散了。这个老妇了解我太多底细,焉知日后不会背着我跟雉奴算计些什么,不得不防啊!

李治不悟,笑而点头:“还是媚娘想得周全。”

宝乘闻听此言,心头一阵发凉。

媚娘又拉着李治的臂腕道:“一连三日授法,大师必定劳乏了,陛下不要多扰。昨日德业寺法乐大师也来奏请,也想让玄奘法师前往授戒,几位大德还要前往德业寺,陛下应该礼送才是。”

“对。大师好生安歇,过几日朕派宦官来向您问安。”说罢李治便牵着媚娘的手去了,临行前还回头朝宝乘笑了笑——那是一抹沐浴在爱情中的年轻人的笑容,既亲切却又显得对旁人毫不在意。

宝乘死死盯着二人的背影——不!并非雉奴不需要我,而是我在雉奴心目中的地位已被人取代。这个强势的女人进入皇宫,不但夺取了正宫椒房,也夺取了雉奴对所有人的感情。王皇后的夫妻情被夺走、萧淑妃的君妃情被破坏、先帝的父子情被亵渎、文德皇后的母子情被淡忘、长孙无忌的甥舅情被践踏、李忠的父子情被毁灭,连我与雉奴的师徒情谊也被这个女人隔断了!这个女人唯我独尊,为了独占雉奴不惜用谗言、用阴谋、用杀戮!

一阵“咯咯”之声打断了思绪,宝乘这才发觉手中念珠竟被自己捏得作响。贪、嗔、痴谓之三毒,乃是佛门之戒,她连忙收摄心神,口诵佛经,但依旧难消业障。事到如今落发皈依,她自己一切都无所谓,而侄子元超呢?虽说侄儿已当上黄门侍郎,将来武媚会不会连元超与雉奴的友情也一并破坏掉?薛家的前途又会如何呢?

二.甥舅再会

玄奘法师皇宫授戒之事传遍京城,德业寺也恭请法师授戒。

所谓德业寺其实就是感业寺,因媚娘当上皇后,不愿世人再议论往事,于是请求李治将感业寺改名,以绝众人之口。不过媚娘与寺中几位大师关系还不错,三年前小公主暴卒,她便将女儿安葬于德业寺中,期望这条苦命的小灵魂能在佛祖超度下获得安宁。此番玄奘法师莅临,阖寺上下精心准备,虽比不上皇宫的排场,倒也十分隆重,于是法师又在此为许多先朝宫婢授戒,法会持续数日。

所有法事结束,御制的大慈恩寺碑文也镌刻完毕,为了感谢法师为皇家的辛劳,李治决定亲临大慈恩寺立碑;媚娘自幼随母亲诵佛,又曾出家为尼,当然自诩是虔诚信徒,执意要同去,李治也未拒绝。于是皇帝、皇后的车驾卤簿同时行进在朱雀大街上,太常设九部乐、五色旗仗,长安、万年两县令骑马开道;指南车、白鹭车、四望车、辟恶车,宝驹金辔光华夺目;飞龙旗、玉马旗、角兽旗、金牛旗,遮天蔽日葳蕤斑斓;骁果、虞候威风凛凛,宫婢、女史婀娜婷婷;长刀大槊锋芒闪耀,华盖伞扇浮翠流丹;紫燕而共罗辔,纤离以并鸾铃,异彩纷呈、妙乐声声、警跸传鼓、金钺竦峙;长安百姓夹道争睹,真是盛况空前。

媚娘这是第一次乘坐皇后的金根车出行,难抑喜悦兴致,竟然叫宦官掀去车帘,向围观的百姓微笑挥手——霎时间,所有人都把那些街谈巷议的宫闱秘闻抛诸脑后了,大家都被这位新皇后的魅力倾倒。她美丽端庄,犹如雍容华贵的牡丹;却又平易近人,恰似娇艳俏丽的玫瑰,浑身上下散发着亲和感。而热衷外事、爱出风头、喜欢亲近臣民这几点更是以往那些深居宫中的皇后所不能比拟的!

大慈恩寺位于长安西南晋昌坊,南邻曲江池,乃是在北魏净觉寺遗址上仿照祗园精舍扩建而成,占据半坊之地。寺内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共有十余院落,房舍一千八百九十七间,皆以梓桂櫲樟等香木筑成,伴以朱玉金翠、秀木奇石,瑰丽繁华五彩缤纷;建寺之初便有僧众三百人,这几年更有增加,此外还有许多外地来的高僧,如简州福聚寺靖迈法师、幽州昭仁寺慧立法师、洛州天宫寺玄则法师等五十余名大德同奉神居,协助译经。

大驾降临之际玄奘法师身穿先帝所赐的摩云袈裟,率领阖寺僧众出门迎接。于志宁、来济、韩瑗、李义府、杜正伦五相,御史大夫崔义玄、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侍郎李友益,给事中刘仁轨、源直心、许圉师,中书舍人李安期、董思恭、孙处约,尚书左丞长孙祥、尚书右丞刘燕客,以及阎立本、辛茂将、许敬宗、高履行、唐临、段宝玄等朝廷重臣无不到场。释门更是来了不少大德,如普光寺栖玄长老、大总持寺普应法师、弘福寺怀仁法师、丰德寺道宣法师、德业寺萧氏三尼,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便是太尉长孙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