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俘获的获还是收获的获(第3/4页)

但孟获不是一般的人。他现在生存下去的唯一价值就是将躲猫猫进行到底。

成为诸葛亮的对手,并继续成为诸葛亮的对手,是他的人生价值之所在。这是个被游戏绑架的男人,游戏的乐趣就是他生之乐趣,尽管在这场游戏中,他可能永远是输家。

诸葛亮却希望游戏尽快结束。

时间耗不起是一方面,孟获不是对手是另一方面。

不错,孟获以为自己是诸葛亮的对手,但诸葛亮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能成为另一个人的对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旗鼓相当。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个人的智慧应当是不分上下、在伯仲之间。如此,争斗才有乐趣。

就像当年的周瑜和诸葛亮。虽然周瑜始终差那么一点点,但诸葛亮却能找到对手的感觉。

离间计、苦肉计、将计就计,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周瑜的英气和豪气,也是诸葛亮的英气和豪气,因为他尽在掌握,并且略胜一筹。

所以周瑜临死前才有如是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相比之下,孟获就差劲多了。诸葛亮给他设的局他无所不钻。包括故意在林地里连营扎寨,包括故意请他阅兵卖个破绽,孟获都兴致勃勃地一探究竟,不以为是计。

而孟获设计的计谋都是小儿科,什么里应外合、夜半袭营、火烧连营等等,这都是诸葛亮玩剩下的,只能让诸葛亮哑然失笑。

的确,世界上没有新鲜的计谋,但拜托,能不能用点心,将计谋活学活用一下好不好?

孟获却一脸的不服气。

这真是一个对抗到底的男人。似乎输赢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抗。

永无止境的对抗。

并且每一次对抗,他都能找出不服输的理由。比如这一次,他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我弟弟贪杯误事,导致我的里应外合计谋失败,所以不是我的错,是我弟弟的错。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马到成功的。

诸葛亮简直无语了。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不服输有千万条理由,服输却只有一条理由:从心里放弃抵抗,不再对胜利抱有幻想。

很显然,孟获对未来可能的胜利还是抱有幻想的。所以每一次失败,他都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怨天尤人,唯一不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就像我们中间的很多人,不肯为自己的失败负责一样。

诸葛亮决定,再放。此时他已是三擒三纵孟获,看孟获已然是彀中人,所谓黔驴技穷,谅此人将来也玩不出什么新鲜的套路,他只是陪他玩罢了。

陪他一步步认清自己,终究是庸人一个,而所有种种的自命不凡,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虚幻得可笑。

你以为你是谁?

诸葛亮含笑不语看孟获,刹那间天机通透。

孟获又回家了。

这一次他的心情显然不是很好,毕竟被诸葛亮捉拿了三次,又受教育无数,自尊心已是大受打击。

便恼羞成怒,要咸鱼翻身。他放下种种身段,派心腹之人携各种金珠宝贝,前往八番九十三甸等处以及蛮方部落去借兵。

借数十万兵。

虽然这些兵们东拼西凑,整体战斗力不强,孟获对他们又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但孟获相信,他还是可以制造奇迹的。

因为有了资本。

咸鱼翻身的资本。

孟获是个革命的乐观主义者,不仅能为自己过往的失败寻找各种开脱的借口,以增加前行的勇气,还能为将来可能的胜利寻找理由。

哪怕是牵强的理由。

比如这一次,他就认为自己非胜不可,因为大部队来了。几十万兵,几十万熟悉当地地形的兵在他掌控之下,他就一定能够带领他们打败诸葛亮的蜀兵们。

孟获以为,诸葛亮带领蜀兵们劳师远征,一直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胜利来得太轻而易举,便一个个都成了骄兵。所谓骄兵必败,孟获相信,这次无论如何也该轮到诸葛亮失败一次了。

否则,也太没天理了吧。

计谋背后有潜计谋

诸葛亮成了缩头乌龟。

当孟获带领他的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到蜀军阵前时,他骄傲地发现,诸葛亮把头缩了回去。

不敢打了。高挂免战牌。

尽管蛮兵们轮番骂阵,极尽侮辱之能事,诸葛亮还是下令紧闭寨门,不许出战。

孟获笑了。

如释重负地笑了。

志满意得地笑了。

诸葛亮手下的将领们却哭了。那是愤怒之哭,他们纷纷找到诸葛亮要求出寨决一死战。

诸葛亮不许。

在诸葛亮看来,一个将领是否敢决一死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什么时间或者说时机去决一死战。比如说这次,蛮兵初来,气势汹汹,是决一死战的好时机吗?

错!

所以诸葛亮需要将领们忍耐。

有时候忍耐比冲动更重要。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学会忍才能有所得。诸葛亮谆谆教导他的将领们。

便忍。忍到蛮兵懈怠时。

经过几天的叫阵之后,蛮兵们大多疲惫不堪了。人世间的游戏讲究互动。一方兴致勃勃,另一方毫无反应,那是很无趣的。

诸葛亮要的就是这样的无趣。

他对同志们说,现在时机成熟了,可以行动了。

诸葛亮所谓的行动却是撤退。他下令弃寨而走,退过河北;同时拆去浮桥,移到下流,以渡赵云、魏延的军马过河来接应。

这里面真是大有玄机。只是诸葛亮手下的将士们看不懂。

在冲动时忍耐,进攻时撤退,诸葛亮对世事总是反其道而行。这不是正常的战争思维。

但孟获却以为自己看懂了。

孟获总是有一个错觉,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的对手就可以和他过招,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逮住一个名人就合影留念,以为自己也是名人了。

当然,孟获所谓的看懂还是有依据的,因为他看到了灯火。

诸葛亮营寨中的灯火。

虽然大部队已经弃寨而走,营寨中却是灯火通明,给人的感觉是蜀兵并未离去。

孟获的脑海里就浮现了四个字——虚张声势。

诸葛亮在虚张声势。

诸葛亮为什么要虚张声势呢?

孟获开始陷入严肃的战争学思考。

很快,他得出结论——出大事了。蜀国肯定出大事了。不是东吴入侵,就是魏国伐蜀。否则诸葛亮不会率军匆匆离去。

尽管,有那么一瞬间,孟获脑海里闪过诸葛亮会不会对他搞阴谋诡计的念头,可他看着空荡荡的满营灯火,追击的欲念还是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