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东吴,今夜谁为你哭泣

孙权的眼睛湿润了。他自怨自艾、爱恨交加、惆怅莫名,为一个时代传奇的缺席和沉沦。

徐盛站了出来。

舍我其谁地站了出来。

但是孙权的眼皮并没有抬一下。因为徐盛给出的竞选统帅的理由太单一了,只有一个字——勇。

在这个世界上,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曹丕的三十多万水陆大军不是从狭路上过来的,而是从广阔天地冲过来的。靠什么抵挡,怎么抵达?问题都大大的。

却也只能用他。

因为没有别人了。

徐盛的统帅竞选其实是等额竞选不是差额竞选,好也是他、坏也是他了,孙权别无选择。所以在徐盛豪迈的誓言(若曹丕亲渡大江,臣必主擒以献殿下;若不渡江,亦杀魏兵大半,令魏兵不敢正视东吴)鼓舞下,孙权封他为安东将军,总镇都督建业、南徐军马。

把东吴就这么交给他了,希望徐盛真的可以无往而不胜。虽然东吴方面有外援(蜀军的助阵),但人世间多少事,最可靠的还是自己。

孙韶却忧心忡忡,在徐盛被委以重任之后。

作为孙权的侄子,扬威将军孙韶并没有太大的野心。

他只是有一个理念: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眼见得徐盛以重兵守护江岸,不肯渡江迎敌,孙韶便急了。在他看来,这是自找死路。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在在活地上求生存,那是求无可求。

便请求渡江作战,打过长江去,活捉曹司令。

徐盛不许。坚决不许。

僵局就此形成。

事实上,人生有很多僵局是观念的冲突导致的。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他人是错误的;甚至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真理的化身,维护自己就是维护真理。

徐盛也是如此。他是老将军了,知道一动不如一静,也知道凡事要有退路。现在东吴的安危系于一身,更是不可轻举妄动。所以徐盛注定不能像孙韶那样置之死地而后生。

什么死地——曹丕的三十多万水陆大军可以毁灭一切,所谓打过长江去,活捉曹司令简直是痴人说梦!

徐盛不屑一顾。孙韶也不屑一顾。

因为他年轻,年轻到有足够的自信支撑着他按照自己的理念行事。孙韶曾经做过广陵地区的守备军总司令,熟知广陵路势,他之所以愿去江北作战,与曹丕正面交锋并非心血来潮。

孙韶玩的是出奇制胜。这个在战争学上也是有依据的。

二人便相持不下。徐盛和孙韶为了各自的战争理念继续僵持,直到徐盛的眼神突然阴暗了下去。

因为他觉得孙韶其实应该去死。

表面上看,他们是为了各自的战争理念在相持不下。但是一触即发的战争需要这样的相持不下吗?

特别是孙韶挑战了他的统帅威权。这是战场上的大忌。如果所有的手下都像孙韶这样和他进行战略战术研讨,我靠!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徐盛断然下达了命令——孙韶不听号令,处斩!

胜在固执己见上

人生常常是这样,生死只在一念间。

不在自己的一念间,在他人的一念间。

就像此时的孙韶,已然被五花大绑,推出辕门之外,直待徐盛一声令下,刀斧手便手起刀落,结束孙韶那自以为是的一生。

不错,自以为是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一个下级自以为是地挑战了上级的权威之时。只是孙韶明白这个道理时,他的人生已不由自主。

但是,刀没有砍下去。不是刀斧手心软了,是有一个人心软了。

孙权。

孙韶是他的侄子,如果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自己人手下,孙权以为,这无论如何是一出悲剧。

便出手制止。

应该说,这是一件违反法律的事情。法大还是权大,是孙权多少年来没有搞明白的事情。不错,孙韶的命是要保的,徐盛的统帅威权也是要维护的,当两者不可兼得时,孙权还是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虽然能不能硬起来只有天知道。

徐盛一声叹息,为孙权的暧昧、黏糊。

孙韶也一声叹息,为自己的继续苟活。

虽然,他的命是被孙权救下了,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被挽救——他的战争理念。

以攻为守、出奇制胜的战争理念。孙韶当时哭着对孙权说:不在江北与曹丕厮杀,直待他下了长江,东吴指日休矣!

但是孙权为了维护徐盛的统帅威权,也为了稳妥起见,没有支持孙韶的冒进计划。因为在孙权看来,那是找死。

孙韶只得赌一把。为自己的明天,也为东吴的明天。

这是寂寞之赌。没有人看好他的行动,除了他自己。

但要命的是寂寞的代价却很沉重,它甚至包括生命。

所以那句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随波逐流的人是这样,逆流而行的更是如此。

孙韶就这样出发了。在没有得到孙权和徐盛授权的情况下,带着三千人马偷偷突出江北,走上了自己凶多吉少的命运之旅。

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的对手,是这个世界上目前最强悍的男人——曹丕,以及他身后的三十余万水陆大军。

三千对三十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真是遥不可及。

但是孙韶却输不起。因为他的赌注太大了,是生命。

为了理想或者说心中的理念,要把身家性命押上,很多人不会这么干,孙韶却乐于为之。

因为他是孙韶。

自以为是的孙韶。

和世界对着干的孙韶。

于是曹丕在某个大雾弥漫的早晨,从江面上看见南徐沿江一带一连数百里,城郭舟车,连绵不绝,城楼上枪刀相互辉映,遍城都是旗帜。

这是一种假象。因为人是芦苇做的,城也是假城,但在曹丕眼里,却是一种气势。大雾弥漫之中,一种精神在蔓延。

那是“告诉你,世界,我来了”的精神。

孙韶也真的来了。当曹丕的大部队在大雾中胆战心惊地靠岸时,孙韶率军杀到,一时间鼓角齐鸣,喊声震天,魏兵魂飞魄散之下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淹死者无数。与此同时,外援赵云引兵杀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间,这场战争竟然以魏兵的大败而告终。

胜利了。东吴胜利了。但真正的胜者只有一个人——孙韶。

他胜在自以为是和固执己见上。

当人人循规蹈矩时,孙韶离经叛道,并最终出奇制胜。

这是一个人的战争,一个人的性格之战,但是这场战争的意义却没有被孙权充分认识。在孙权看来,战争其实没有任何意义,除了输赢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