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个注定失败的计划(第2/4页)

荆轲最后到了北边的燕国,燕国的处士田光先生也很看重他,知道他不是平庸之人。所谓的处士,就是德才出众却不愿为官之人,这种人在中国文化里往往更受到朝野的敬重。盖聂和鲁句践觉得荆轲是个没用的胆小鬼,田光先生却觉得荆轲不凡,你觉得当时的一般人比较相信谁?而你又会相信谁?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荆轲在燕国住了一阵子后,适逢本来是人质的燕太子丹从秦国逃亡回到燕国。关于这一点,《史记》和《燕丹子》的记载有所不同。《燕丹子》说荆轲本来在卫国,是太子丹请来燕国的;而《史记》却说荆轲已到了燕国,而后太子丹才回国。这些不同之处,应该是太史公根据其他文献所做的修正。而关于此前荆轲的所有事迹,更不见于《燕丹子》之中,想必是太史公根据其他文献所做的补充。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燕太子丹曾经在赵国做人质,秦王政也在赵国出生。他们两个小时候曾经一起在赵国做人质,感情好得不得了。可是等嬴政被立为秦王,燕太子丹改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却对他十分不好,所以太子丹才会因为怨恨而逃亡回国。

各位应该发现了,太子丹是被放回去的还是逃回去的,《史记》和《燕丹子》的记载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燕丹子》中乌白头、马生角、放机关、学鸡叫等传说,全部被太史公删掉了。为什么呢?《史记•刺客列传》的“太史公曰”,对此做出了解释:

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因为太史公认为,这些传说实在太荒唐离谱了,所以通通删掉。

此外,太史公更在这里解释了为何太子丹会那么恨秦王;不像《燕丹子》一开头就说太子丹恨秦王,简直莫名其妙。以下关于两书的不同,除了重要的地方外,不再一一列举,各位不妨自行比较。

秦王为什么对太子丹不好?按常情想,太子丹到秦国去做人质,他在去之前必然会想秦王从小和他一起长大,过去的关系好得不得了,秦王一定会对他很好。

如果更进一步推测,当年的太子丹是以太子之尊去赵国做人质,嬴政则是赵国大仇秦国的人质之子,两者地位已有高下之差。而燕赵关系绝对没有秦赵关系那么坏(秦国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四十万人,赵国想必没有另外的四十万人给燕国杀),更可以推测出两个人当时在赵国邯郸的处境和待遇,必然是天壤之别。因此他们两个人小时候感情这么好,应该是燕太子丹曾多方照顾嬴政的缘故。燕太子丹幼时这么照顾嬴政,现在要被派到秦国当人质了,他心中必然认为秦王一定会回报他的恩德,一定会想起小时候的感情,会多方照顾他,把他当作上宾对待。

但结果却和太子丹想的完全不同,“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秦王对他极其无礼,这到底是为什么?

请问,秦王为何如此对待自己小时候的好朋友,各位认为原因何在?

难道是秦王天性残忍吗?这种答案太偷懒,我们先不考虑。

难道是太子丹在秦国做了什么让秦王愤怒的事吗?谅太子丹没这个胆。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很喜欢回忆过去,一种人则永远不想别人再提到自己的过去。秦王嬴政的过去如此不堪回首,否则他就不用在打下邯郸后,将过去所有欺负过他和他母亲的人找出来杀光了,这固然是嬴政的报复,但也是他告别过去的方法。

如今嬴政已是高高在上的秦王,他巴不得从此再没有人提起他的过去,但这时一个熟知他过去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你觉得他会做何感想?我想他每次看见太子丹,就会想起他不堪回首的过去,心中必然油然而生厌恶之情。更何况,太子丹说不定还想当面叙旧,还要提起当年的恩情,那就更蠢了。

各位可能会问,那为何不干脆将太子丹赶回燕国,让燕国派别人来呢?这是不可能的,太子丹既然来了,又怎么可能让他回去乱讲话?太子丹只要一入秦国,秦王就绝对不会放他走了。太子丹这时还能活着,基本就是一个奇迹,也难怪他要逃跑。

有时你施恩于人,别人未必会感激你,甚至会讨厌你。为什么呢?因为你念念不忘自己有恩于人。如果你给别人恩惠时,让对方感受到这是施舍,那么他不但不会感激你,甚至可能还会记恨。以后只要见到你,他又想起当年那一段处处受你施舍、处处不如你的日子,他又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的时候不只受人恩惠是一门学问,予人恩惠更是一门学问。你给人恩惠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人觉得尊严受辱,否则以后就会出现你不想看到的结果。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太子丹回国后,希望能找寻报复秦王的方法,但是“国小,力不能”。此后秦国不断出兵进攻东方各国,一步步蚕食,马上就要攻到燕国,燕国君臣都恐惧兵祸将至。太子丹也担心这件事,所以请教他的老师鞠武。

这里鞠武和太子丹的问答,没有《燕丹子》里面那么长,但大意是相同的。鞠武对太子丹说“秦地遍天下”,土地广阔;“民众而士厉”,百姓众多而战士勇猛;“兵革有余”,军队打哪个国家都是绰绰有余。拥有这样条件的国家只要有意图向外扩张,则燕国的土地,就不知主人是谁了。秦国那么强大,燕国那么弱小,应该想尽办法保全自己才对。结果“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怎么能为了太子丹你一个人的恩怨,就要去挑衅秦国呢?

什么叫作逆鳞?龙脖子下有一片倒生的鳞片叫作逆鳞,相传谁碰了,龙就会与之殊死搏斗,非把对方咬死不可。人也有逆鳞,那是他不想要别人碰到或提到的事情,你如果碰到或提到了那件事,他就终生恨你。国家更有它的逆鳞,你燕国今天要以小国去挑衅大国,还碰触它的逆鳞,请问大国会怎么报复你?这分明就是取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