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性难驯 多怀激烈游寿的困境与突围(第4/5页)

壬午之冬来游西川。寄居咏南山馆亚门,香飘雪曳,冰肌玉质。顾视绿萼梅一株,蟠矫偃翥,长自瓦砾,南枝如鹏翼垂云,伸覆墙外,盖上有樟楠竹桂,蔽雨露之泽,草木有本性,槎枒以望生。明年,余移居海红花院。又明季夏,主人伐而去之,曰:枝干虬囷,伤籧篨也。余默然久。兰芷当门,锄而去之,此言不虚。乙酉冬,余居驭仙草堂,又出入山院,门庭无改,独不见故枝羁旅门墙。感草木虽无言,而性灵或有同者,遂赋之。12

“壬午之冬来游西川”,即1942年,游寿应曾昭燏之邀,到李庄中博院作助理员。“寄居咏南山馆亚门”,是“接花移木”的“借景”。咏南山馆在距离镇上七八公里的板栗坳栗峰书院,那里是史语所考古组办公地。距李庄镇还有八里多路。初到李庄,游寿是住在镇上张家祠堂的中博院。1943年9月,她才由山下的中博院调到山上板栗坳史语所图书室,也就是赋中所写“明年,余移居海红花院”。“又明季夏,主人伐而去之”,“余默然久。兰芷当门,锄而去之,此言不虚。”心有所感,情发于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按说,诗人对主人“伐绿萼梅”的谴责和对梅树兰芷遭遇的同情,当形诸纸上。而这份伤感一直压在心里两年多,直到“乙酉冬”,“又出入山院,”睹物伤情,“感草木虽无言,而性灵或有同者,遂赋之”。

咏南山在李庄板栗坳,板栗坳是张家聚族而居的场所,从明万历时期开始,陆续修建,修成了七处大院子,还附带一个戏楼院。最北的在田边上,对面是桂花院,其间坐落着老房子、柴门口、牌坊头、戏楼院及新房子。史语所的百多号人就分住在那七处大房子中。也就是说即使真有人伐绿萼梅,“凭吊处”也是天天经过的寻常之景,何以要经年才感怀赋之?联想前述“借景”,“伐除绿萼梅”也多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游寿撰写并书《伐绿萼梅赋》。

伐绿萼梅处,咏南山亚门,正是董作宾的办公地。董作宾曾写过,“一座装潢雕刻精美的咏南山大舞台,那是董彦堂(作宾)的工作室,他整天在那里披览、摹绘、抄写。或者木坐呆想他的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13《伐绿萼梅赋》将背景置于此,指向不言而喻。“处士过此而盘桓,妒妇见之亦恨嫉”,“熏莸臭味既殊趣,清浊浮沈又甚分”,“甲第混负贩,同贵贱而联翩。或无为而称治,或损益以求贤”……游寿已非单纯写景状物,而是发不平之鸣。

这并非笔者穿凿附会,游寿的《山居志序》的地点,即史语所所在的栗峰书院,她在序中说:

峰以栗名,地乃为坳。陟坡陀以升降,绕江流如襟带。水路交臻,时有山市。一苇西泝,爰适此山。既怀嘉□(此处原文为方框“□”),即削名籍。职同守藏,将泥水以自蔽。居寄庑下,无赁舂之劳苦。借百城之富,□(此处原文为方框“□”)抽思之写……

寄人篱下,有志难伸,唯一安慰即坐拥书城。然而,“少慕狂狷,率性任情。长读诗书,风雨无晦,鸡鸣不已。”高士之志总是难谐现实环境。

若夫爵登封五等,恩隆九族,苌弘之数典,张华之博物,楛失蘩弱,金路玉斝,雕版绘像,比物丑类。骨列专车,计尺度而分氏族;辨音夷貉,论方言以记輶轩。或则吮墨含毫,焚膏继晷。灯豆摇影,龟卜繇兆方紬;稚子索哺,孺人怨语如絮。

史语所分四个组,一组历史,陈寅恪兼任主任,长期不在任上,由傅斯年代理;二组考古,李济兼任主任;三组语言,李方桂代任主任;四组体质人类学,吴定良任主任。正如傅斯年唯我独尊,游寿对史语所治学的路子和方法也未必认同:

人怀荆山之璞,家悬灵蛇之珠。天纲八纮,顿之落山矣。故鱼目混珠,滥竽邀赏。诩平生著作,自题手泽。美闺中淑女,谓居秦楼。国无世业,犹依父荫以扬声,制非封建,竟比翰花而自贵。道无四皓,遁隐商山,安望玄德,礼致令下,一纸顾盼。南溪何怪,妙选不伦。或则髨□(此处原文为方框“□”),□(此处原文为方框“□”)俗执拗,仍同顽禅。贾竖学儒,气度自然斗筲。客无三千,士难五百,不知狗盗,亦惭鸡鸣。

环境与心境互为因果,又互相影响:

膏沐未施,掠云鬟以欲颓;锦绮间叠,看珠碧而溅泪。生长戚里,但知歌吟,未习机杼,试濯江波。调姜韭初尝辛酸,问米薪始知珠桂。此是女伴,长话殷勤。

不愉快发展到极致,卒章显其志:“夫尺蠖能屈,龙性难驯。多怀激烈,直抒慷慨。未闲典故,词甚鄙陋,通人拊掌,无所恨也。”这段话与1946年10月4日,游寿分掷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和代理所务的董作宾那一纸嗔言,“平生志在为学,岂较区区作驽马恋栈耶”何其相似!

1946年,游寿回到南京,在恩师胡小石的推荐下,进中央图书馆任金石部主任。此阶段成果迭出:《唐人卜葬邙洛之风尚》以墓志资料结合正史,探究唐人卜葬邙洛风气之渊源;《梁守谦墓志与唐代宦官》以墓志与两《唐书》相印证,并补正史之缺;《晋黄淳墓表跋》论晋黄淳墓表相关史事及其书法特点。此外还有《金文武功文献考证》《论汉碑》等文。但这些成果应该多是出于李庄阶段的积累。一年后游寿离开中央图书馆,她在日记中记载,一次性向继任的金石部主任功莹辉移交自己编辑整理的金石拓片五千五百一十种,未登记金石拓片六十七种八十三幅,快雪堂帖一函五册,画像二十幅等。可见除了治学,她对本职工作也孜孜以勤。1947年,游寿转入中央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

1948年,游寿(三排左一)与宗白华、唐圭璋、曾昭燏等贺胡小石先生六十寿庆。

1949年后,中央大学并入南京大学。1951年游寿随丈夫陈幻云调入山东会计专科学校,继而入山东师范学院任副教授。195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游寿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受学背景尤其是与中研院的粘连,都成了洗不清的罪证。即使李庄的那段委曲的经历,也没人会理解和同情,反而会认为她在“隐瞒历史,以曲求伸”。唯一的选择是告别过去,切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