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归亡(八)(第2/2页)

可以说,在形同前后孤绝的情况下,他费了极大的气力和精神,才控制住麾下部队的逃亡,令这个前进营地不至于崩解离析,又力排众议苦苦支撑,最终坚持到我们全师归来。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功,这里虽然没有城中攻战的跌宕起伏,但是在满地胡马儿游荡之中,依旧能够不离不弃的,为我们守住这么一个后路据要,同样也是功不可没的。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信任和品质,倒让我对他更重几分了。而最终能够留在这里的将士,同样是身经百战而比较可靠的种子。

因此,在汇合白马寺的留守部队,有交换和补充了资源之后,我们没有多停留就放火少了这个营地,重新拔营继续向着,当初来路的武牢关进发了。

而在回程的沿途上,则让我们见到了更多被冻死在道路上的人和马匹,还有废弃的营帐杂物什么的,其中既有顶盔掼甲的南朝将士,亦有皮袍毡帽的塞外胡马。

而越往东走就遇到的越多,相对于分散在洛渡附近原野上,而感觉不甚明显的尸体,这里显然更加扎堆和密集,几乎是密密麻麻连片出现在道路中。

有些甚至是在不远的距离之内,本属于敌对阵营的双方,相安无事的出现在道路两边。

他们几乎是成群结队的靠在一起,尚没有被大雪覆盖而露在外面的身体部分,还栩栩如生的保留着生前最后一刻的姿态。仿佛只是刚刚睡着,或是简单的打个瞌睡而已,或是正在做些什么,努力抖擞着身体活动取暖,然后下一刻就被突然而至的大雪和降温,给迅速冻僵了。

再加上凝结的汤锅,覆灭的篝火,被风雪吹翻或是压垮的帐篷……就像是一组组沉默而无声诉说的雕塑,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凭生些不寒而栗的味道。显然其中大多数人,对这北地的残酷,缺少足够的心里准备和预期。

又像是当年嘉佑大进军失败后的历史重演,当年那些来自炎热和温暖地带的海藩联军,就是这么用冻僵和饿毙的尸体,铺满了从关中到岭外的数千里漫漫回归之路。

似乎,这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和可能的下场,如果我们的准备不够充分,或是在敌军的追击下,逃亡的再仓促一些话。

尽管是如此,这一路上的艰难跋涉和过度驱使,还是令我的队伍至少损失了一千多匹马,以及两倍以上数目的大牲口,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累死在路上,或是意外滑倒陷没,摔死摔伤折断蹄足而不得不被放弃的,一起损失的还有相应数量的撬车,尚不在计算中。

长时间在厚积的雪地里行军,对我们这些缺少相应体验的南方士兵来说,同样是一种严酷而艰难的考验,轻微的冻伤和各种失足摔伤,依旧频发而难以避免,更别说这些北区使者疲于奔命的可怜牲畜了。

这时候,我们在洛都城里大量收罗建材,拼命抢工打造出来的雪地撬车,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了,虽然还有些粗糙不耐用的问题,但是从相对亢余的数量上弥补了沿途的意外损耗。损坏的车辆被就地拆解,完好的零件留作他车备换,剩余的额部分则劈了做柴烧,以煮食取暖。

靠着勉强提供到人手一份的热食,以及用撬车围成防风挡雪的临时宿营地,我们就这么一路修修补补,一路丢下无数破烂的,走完了汜水河谷这段艰难跋涉的路途。见到了灰白天色之下,依稀高耸的那道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