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再战江湖(第5/10页)

马占山把眼一瞪:老子是上前线拼命,可不是带你们去享福的,再这样就不客气了。

真正的毁家纾难,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不斩楼兰,誓不生还,马革裹尸,在所不惜。

马占山迷途知返,不仅为自己正了名,而且使整个已趋于萎靡的东北抗战形势重新为之一振。

 

马占山的题字“还我河山”

 

王者归来,英雄还是那个英雄,好汉仍是原来的好汉。

复出后,很多旧部已难以召回。马占山能指挥调度的基本人马,仅相当于江桥抗战鼎盛时期人马的八分之一,但名将就是名将,他果断使出两招,很快化解了自己所处的困境。

第一招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马占山敏锐地看到了东北义勇军所蕴含的力量,不仅集中各县民团武装,还重点招纳了“胡匪”、大刀会等正规军一般不怎么待见的江湖人士,共集中十一支义勇军,整编为九个旅,使所部在短时间内就接近五万余人。

在下面,我们将看到,虽然马占山并非东北义勇军首创之人,但能将正规军和义勇军结合起来,并使其各自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相得益彰者,马氏实为东北第一人。

第二招是在战术上见功夫。

事实证明,马占山在江桥抗战中的表现绝非浪得虚名。他重新出山后,仍然是东北抗日将领中最懂得打仗的。

本来马占山还有两手棋,那就是在出走齐市时,留下了旧部程志远“代理省政”,这是准备里应外合时用的。同时,在嫩江驻扎的徐宝珍部也曾表示愿意响应配合,这支在江桥作战中以勇悍著称的部队已扩编为旅,如能得其相助,自然也是如虎添翼。

但这两手都落空了。程志远被日本人收买,转而以伪军的身份向马占山反戈一击,徐宝珍则口是心非,令人遗憾地选择了驻足观望,不愿再服从马占山的调遣。

只有靠自己了。

哈尔滨是当时日军重兵驻防的地区,关东军当时在东北有四个主力师团,哈尔滨就占了两个,日本人认为肯定万无一失,除非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否则任何抗日部队都不敢轻易来触这个霉头。

但有人就敢。

马占山找准的第一个目标,偏偏就是哈尔滨。

大帅非比常人,他用兵就一个字:奇。你认为他不敢的地方,他可能胆子特别大,而你认为他胆子特别大的时候,相反他倒又会表现得十分谨慎。

其实马占山非常清楚现在敌我力量对比所发生的变化。

靠他手中现在掌控的这点部队,根本就攻不进哈尔滨。退一步说,就算攻进去,一旦遭敌重兵围困,无疑等于自投罗网。

精明如马占山,当然不会这么傻。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对这个江省重镇发起全力一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李顿调查团此时就在东北,进攻哈市,既为了树起大旗,也是要让老外们对东北抗战留下深刻印象。

果然,当得知马占山兵抵哈市附近时,本庄繁立刻像火烧着了屁股一样跳了起来,急令两个师团“扑火”,无论如何不能让对方进城。

两个师团赶快分分工,一个师团看家,另外一个师团则准备上前与马占山干架。

从哈市出来的是宇都宫第十四师团。这个师团曾在一·二八淞沪会战的后期赶到上海,但是等他们去之后才发现,战役已经快打完了。分配到手的工作,也就是站站岗,放放哨,然后又赶到东北,在牡丹江的山沟沟里面找游击队,弄了一身泥,结果却连小鱼小虾都没捞着。

除了憋屈,还是憋屈。

这次总算碰上了名气很大的马占山,该好好打一仗了。

没想到的事发生了。

马占山跑了。

而且跑得肆无忌惮,跑得热烈奔放,跑得神采飞扬。

第十四师团师团长松木直亮中将(陆大十九期)出道甚早,日俄战争时就在“军神”乃木希典下面做中队长了,后来也一直混得不错,一直做到了大将。他对马占山的举动大为困惑。

乃木希典的作战之道,讲穿了其实就是一个字:拼,两个字:死拼。他的那个“军神”称号真是用部下的尸山血海堆积出来的。那时就为了打一个旅顺,六万人的部队一次栽进去三万,倒了一半,连两儿子都填进去了。

这种疯狂到极点的表现把老毛子都给吓坏了,得,顺了你们还不行,再能玩儿,咱也玩儿不过精神病院跑出来的啊。

乃木的劲头无疑也影响到了他的小弟。松木认为马占山既然号称东北第一名将,怎么着也会在哈尔滨城下摆开阵势,痛痛快快地和他厮杀一场。可是马占山却让他深深失望了。

世上名将从来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惜亲自抡把宣花板斧猛砍的,以硬比硬,你硬不过他,你就倒霉,他就成了名将;另一种是喜欢拿根绣花针挑来拨去,看似漫不经心,不务正业,一低头,你的要害穴位上可不正插着一根吗?

马占山居于二者之间。

接下来,他要给榆木脑袋的松木好好上几课,告诉他,打仗,可不只有死拼这一种,那是一门百花齐放的艺术。

早在进攻哈尔滨时,马占山已看出,步战和阵地战再非己方所长,只能依靠一个特殊兵种的优势——骑兵。

除吴松林骑兵旅外,新加盟的李海青部也以骑兵为主,既然都是骑兵部队,那就要把骑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松嫩平原适合马占山的骑兵作战

 

要选一个场地,这个场地马可以来去自如,人却举步维艰。

有一个地方非常适合这个条件,那就是松嫩平原。

马占山放弃海伦等城市,带着部队进入了平原。

松木紧跟着也来了,想跑,哪有这么容易。

一进去,就后悔了。

我说的是松木。

那时的松嫩平原,还没有怎么搞过生产建设,良田没有,沼泽倒是到处都是,草原更是一眼望不到边。

别看没有丛林高山,可是特别容易迷路,在里面转一会儿就晕。

松木晕,马占山可不会晕。东北骑兵,包括那些“胡子”骑兵就像是在自家门口转悠,别提多适应了。

宇都宫师团以步兵为主,大部分都靠两条人腿走路,哪里撵得上去。刚刚看到马的影子,等到累死累活地跑过去一看,人家早就跑得没影了。

回去吧,四顾茫茫,北在哪儿都不知道。

时值夏季,按说这种天气,在东北待着还是不错的。如果能到哈尔滨去避避暑什么的,那就再好不过了。可是哥们儿,这是草原啊,你想开心,蚊虫牛虻能答应吗,要知道,这里可是它们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