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才疯子高二郎(第2/7页)

高洋有两个喜欢的情人,一个是元昂的妻子,另一个是姓薛的舞女。元妻乃李祖娥的姐姐。高洋将大姨子的丈夫元昂射死,先后射了一百箭,血流满地。这还不算,高洋亲自参加元昂的葬礼,当众搂抱遗孀。李祖娥气得天天流泪不吃饭,皇后也不想干了,让给姐姐当。太后娄昭君实在看不下去,替皇后说了几句公道话,才将高洋的心思熄了。

薛氏因美貌擅风情被高洋纳入后宫,封为贵嫔。两人如胶似漆,一次酒后高洋忽然忆起薛氏曾经与叔叔高岳有过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当然那是认识高洋之前。高洋心中突然升起一阵憎恶,挥刀将薛嫔的人头斩落。卿卿我我,如漆似漆,转身人头落地,香消玉殒。美丽人头落到地上的瞬间高洋后悔了,收起曾经深爱过的情人的头颅藏于怀内,肢解开身体,用薛氏的腿骨制成一面琵琶。

高洋怀抱情人美丽的头颅、手持人骨琵琶去东山参加宴会。酒宴刚刚开始,高洋取出情人头颅放在身前案几的盘子里,凝望人头泪流满面,手弹琵琶轻唱李延年的名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不是谁都能够欣赏野性的艺术,真实人类的艺术。娄太后瞧不惯高洋酒后那副癫狂样,举拐杖揍他,一边打一边道:“如此父生如此儿!”一个英雄的父亲生了一个癫狂的儿子。高洋边逃边叫:“看来得把这老太太嫁给胡人啦。”娄太后勃然大怒,从此闭嘴不言,脸上失去笑容。高洋为讨母亲欢心,竟然偷偷匍匐身子爬到床下用身子将床猛得抬起,坐在床上的娄昭君不曾防备,从床上跌落受了伤。

递手纸的宰相

我们讲得这一切都是高洋酒后的事儿,高洋不饮酒时一切正常,端庄威严,人不敢欺。高洋记忆力特别好,特聪明,谁都骗不了他。

领导天天喝醉,大家也跟着日日喝酒,出工不出力,或者干脆不工作,本是常情。这种情况在北齐朝廷中不存在,高洋甚至亲自过问官员们的考勤情况。尚书郎皇甫亮三天不上班,高洋把皇甫亮叫来,问他为什么旷工。皇甫亮说:“第一天下雨,第二天喝酒,第三天醉得头痛,起不来啦。”

高洋没有生气,因为他认为皇甫亮说的是实话。皇甫亮倘若扯谎,说自己发烧感冒三天下不了床,依高洋的性格非一刀砍翻在地不可。结果只揍了小腿三十棍完事。说起来这位皇甫亮先生实在有些迂腐,他曾经卖过房子,买房的人问他为什么卖。皇甫亮回答说:“我这座房子地势低洼,下雨积水不通,水能流到床底下。”这样说当然卖不出去,皇甫亮先生下雨天只能睡在水上面。换成现在的房产商,冬天才卖这座房子。当然,如果换成高洋皇帝执政,房产商们都会被砍掉脑袋的。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

领导明察秋毫,员工不敢懈怠。高洋天天醉酒,总有清醒的那么一天半天,官员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国家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北齐国有一位好丞相,尚书令杨愔。杨愔出自真正的北方望族弘农杨氏。杨氏家族不亚于东汉的袁氏家族。一门之内,赠太师、太傅、丞相、大将军者二人,太尉、录尚书及中书令者三人,仆射、尚书者五人,刺史、太守者二十多人。隋文帝杨坚即冒认杨氏家族的远亲。

杨愔小名秦王,从中不难看出杨家对他的殷切厚望。杨愔好学,学校门前有棵果树,果实落地,孩子们上前争抢,唯独杨愔不动地方。杨愔幼年丧母,有一次去见舅舅源子恭,饭菜刚刚摆上,舅舅问他读什么书。杨愔回道:“诗经。”舅舅又问:“读到《渭阳》了吗?”杨愔痛哭流泪,源子恭也哭了,两人饭都没吃。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国风.渭阳》是一首送别舅舅的诗,杨愔从中想到过世的母亲。源子恭感叹道:“以前听说秦王不是很聪明,从今以后刮目相看。”

杨愔内慧,不喜欢多说话,故而许多人感觉这个小孩子不够聪明。杨愔的智慧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六镇大起义爆发,十五岁的杨愔跟随父亲杨津防守定州。义军将领葛荣攻占河北和山东,想把女儿嫁给杨愔。杨愔装病,为使大家相信他是真病,口含牛血当众呕吐,亲事也就作罢。杨家帮助北魏孝庄帝对抗尔朱家族,失败之后满门抄斩,杨愔在外逃过一劫。杨愔投靠高欢,高欢将女儿许配给他,这是杨愔所娶高欢的第一个女儿。

六镇将领之所以争着把女儿嫁给杨愔,因为杨氏家族势力庞大。打回洛阳之后,杨愔重新埋葬亲人,时值隆冬,朔风怒吼,大雪纷飞,杨愔光着脚丫子步行号啕大哭,参加会葬的人将近万人,这些人不是一般的平民,足见杨氏家族的影响力。

杨愔的妻子高氏去世,高洋将寡居在家的太原长公主下嫁,太原长公主即孝静帝元善见的皇后,娄昭君的亲生女儿。也就是说,杨愔娶过高欢两个女儿,深深融入高氏皇族。高澄和高洋兄弟均非常信任杨愔。

杨愔此人自私狡猾,兰京在东柏堂刺杀高澄,杨愔非但没有挺身而出保护主子,反而狼狈逃跑,跑掉一只靴子,躲过一劫。此事王纮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高洋喝大了,责备王纮说:“你和纥奚舍乐一起保护我兄长,为什么舍乐死了,你活下来?”王纮回答:“刺客用力太轻,所以我受伤未死。”高洋不满意他的回答,大臣燕子献把王纮摁倒在地,长广王高湛揪住他的脑袋,高洋抽刀要砍。王纮大叫:“杨愔、崔季舒逃跑,反倒升官;冒死效命之士,反倒被杀,旷古未有此事。”这句话提醒高洋,王纮不能杀。杀掉王纮证明高洋站在刺客一边。

这件事足以说明杨愔此人善于见风使舵,杨愔的马屁功夫炉火纯青。高洋上厕所,杨愔递手纸。这个不要笑,拍马屁是中国官场的特色,不会拍马屁不足以在中国官场混,即便才高八斗,出身高贵。

杨愔从来不劝高洋戒酒,你说他明哲保身也好,说他溜须拍马也罢,在高洋发酒疯的那个时代杨愔保护过许多人。大臣裴谓曾经上书劝阻高洋不要随便杀人。高洋对杨愔道:“这个蠢货怎么敢这么做!”杨愔回答道:“他大概想让陛下您杀他,好成全后世的名声吧?”高洋嘿嘿一笑:“小人!我不杀他,看他如何出名!”

高洋皇帝喜欢洒后杀人,随身携带砍刀和弓箭,死人尸体多被肢解,或抛进火中焚烧,或扔进漳水。杨愔总能给皇帝提供死囚,杀死刑犯总比杀寻常人好吧,况且只要这些死囚呆在皇帝身边三个月不死,一律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