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帝国大厦和马六甲(第3/4页)

此外还有三艘排水量三千吨的羚羊级战列舰,其中两艘从法国购买,一艘自己建造,又有英国泰晤士铁厂建造的“佩尔维茨”号等等早期铁甲舰以及武装商船、补给舰。

不算补给舰只,整个舰队共有二十余艘军舰。

俄国海军部对中国海军的实力一直在进行评估,基本上,认为这是一支技术先进足以抗衡英国任何一支地区性分舰队的强大力量,而且与英国海军的差距逐渐缩小。

中国人的软肋也很明显,那就是没有多少海战经验,话说回来,进入铁甲舰时代,各国海军几乎都没经历真正的海上战争,反而是中国海军多次挑起事端,此外就是奥地利和意大利海军曾经爆发过冲突。

布塔科夫思忖间,不由得轻轻叹口气,与中国人的较量,只怕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艰难。

“塔尼娜号报告,距离中国人的大亚齐港口一百海里!”

指挥室里,陡然紧张起来。

大亚齐是中国人势力范围最边缘的殖民港口,进入大亚齐海域,也代表着己方舰队开始碰触这个张牙舞爪盘踞在中国海和南洋的恶龙的触角。

布塔科夫深深平复了一下呼吸,突然下达了命令:“左转向!驶向马六甲海峡!”

舰队大张旗鼓的东来,中国人肯定早有准备,而且舰队在各处港口停泊,甚至报纸都可能有报道,估算时间,中国人也差不多能知道自己的舰队大概进入印度洋的时间,大亚齐,说不定已经有中国舰队集结等待着自己,有岸炮支援的中国舰队对己方的威胁将大大提升。

布塔科夫突然放弃了攻击大亚齐的计划,准备一鼓作气,将中国人甩在后面,冲入马六甲海峡,再直袭广州,出其不意的敲掉中国人正建造的巨舰,破坏其船厂。至于沿途遇到的中国商船,他们只能自认倒霉。

令人遗憾的是英国人虽然处处给予方便,但却不肯与自己共享情报,是以中国舰队的行踪,自己一无所知。

长约600公里的马六甲海峡,在新嘉坡附近的最狭窄处,海峡宽度仅为两公里。

而布塔科夫没想到的是,在新嘉坡海域,英国人的眼皮底下,马六甲的咽喉,他的舰队遭到了中国人舰队的阻截。

比起中国人的胆大包天,反而他们如何能事先得到消息甚至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舰队的一举一动,清楚的知道自己舰队哪一天离开布莱尔海港,倒没那么令布塔科夫惊奇。

当行驶在最前面的轻型武装商船报告发现中国人舰队的那一刻起,俄国人舰队立刻忙碌起来,编队结阵,等待着中国人进入己方的射程。

而此时的新嘉坡,一艘挂着英国国旗巨大无比的风帆战列舰静静的停泊在港口中。

“阿基里斯”号,排水量9820吨的万吨级战列舰,配备8吋前装线膛炮4门和7吋前装线膛炮22门,装甲带贯穿舰体全长。

英国人的万吨级重舰,本来只在海峡舰队和地中海舰队这两处大英帝国最核心的区域服役,但近年中国崛起,“阿基里斯”号遂被编入了印度舰队。

参谋长匆匆进入休息室找到正浅酌的舰长同时也是印度洋舰队司令詹姆斯·何伯爵士。

詹姆斯·何伯有个外号叫“好斗的吉米”,曾经与太平天国有过亲密的接触,而且他有个怪癖,就算进了港口,他也更喜欢逗留在自己的舰船上而不是上岸狂欢。

参谋长一脑门怒火的讲述中国人的挑衅,大声道:“将军阁下,中国人是在露骨的蔑视大英帝国的利益,就在十几海里外,也并没有事先向我们发出警告,就开始了对俄国舰队的攻击!”

“好斗的吉米”却表现的极为冷静,慢慢放下酒杯,道:“传令!水手紧急集合登船。”

参谋官转身兴冲冲而去,看着他的背影,何伯不由得摇了摇头,年纪大了,眼前的世界,和这些血气方刚年青军官看到的世界就截然不同。

中国人,不知不觉间,已经有能力挑战帝国在印度洋的利益,只是这些年青的军官不愿意承认而已。

万吨级重舰又如何?勇士号建成还不到十年,在海军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今已经显得极为落伍,已经沦落到编为预备役的境地甚至很可能再过几年便被从海军中除籍。

排水量9100吨的勇士级战列舰黑王子号几乎要面临和勇士号同样的遭遇。

中国人却是厚积薄发,根据情报,中国人已经建成了流体力学船模试验水池,从词义大体上能分析出其实验室的性质,但作为中华帝国的秘密军事试验场,却从来没有外国人亲眼目睹过到底这个水池是怎生模样。

但看着中国人雄心勃勃的在打造的万吨级战列舰,看着他近年噼里啪啦下水的各种型号的铁甲舰,不难想象中国人的工业建设能力和军工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承认其为列强俱乐部之一员,接纳其进入大英帝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体系才是最稳妥的作法,愈是打压,反弹愈强,马六甲海峡,可以任由中国船只通过,而其愈是依赖马六甲海峡,实则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就等于掐住其咽喉,反而更容易控制这个崛起中的强国,如果一味的想将其圈禁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只会引发激烈的对抗。

不过,还是祈祷俄国人能给中国人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吧!

何伯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

林加群岛左近海域,中国皇家海军南洋舰队与部分中国海舰队舰只蜂拥而至,与俄国舰队展开了激烈的炮战。

中国海军编为中国海舰队和南洋舰队两支,数年下来,除了数艘铁甲舰编为预备役亦或训练舰之外,两大舰队拥有的铁甲舰数量已经超过了三十艘。

参加林家群岛海战的舰只除了北上配合东部战区消灭俄远东残余海军力量的中国海分舰队,其余舰只可以说倾巢出动。

南洋舰队提督、摄政王号舰长、海军中将李成谋是此次战役的指挥官。

站在舰桥指挥室中,李成谋下着一道道命令,面对俄国人,他总是会想起当年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牺牲的士兵,每次想起他们唱着军歌在海水中慢慢沉没的画面,李成谋心里就阵阵刺痛,这根刺,他知道,一辈子也不会磨灭。

参加林加群岛海战的中国海军舰只为“摄政王”号、摄政王级的“金星”号、蓬莱号、迪化号、柳州号、奉天号、吉安号等等共计二十一艘铁甲舰,编成两个编队对刚刚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俄国舰队左右夹击。

当布塔科夫上将见到中国人舰队灵活快速的结阵,心下就是一沉,这是一支极为训练有素的海军力量,与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

震天炮声中,海涛声变得细不可闻,金星号在溅起的水柱中穿行,大小口径的炮口,都有如臂指,齐刷刷的一起转动对着彼得大帝号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