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卿相六

果不其然,由于魏国乖乖地献出人头,态度较好,而赵国则一度抵抗,秦昭王遂把“近攻”的矛头从魏国转向赵国。就在“索头”的同年,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又死了(当政三十三年),接班人赵孝成王不过二十岁左右,嘴上无毛,秦国更要趁此政权交接不稳时机,急攻之。

秦国攻赵甚急,连下赵三个城池。赵国国内一片惊慌。赵惠文王的媳妇是位巾帼英雄,大号“赵太后”,是个爆脾气的女子,带有燕赵之人的典型特色。史书说“赵太后”新用事,她一手拉扯着孩子孝成王,一手应抗秦兵。赵国国内也有良将,如廉颇、蔺相如之徒,但廉颇素惧秦人,只是善于跟六国争城夺地,一时之间竟无奈何。赵太后于是决定向东方大齐求救,时间是公元前265年。

齐国自从二十年前被五国联军攻破,面目疮夷,东海陆沉,悄无声息于诸侯事务。不过,人这种生物是很容易繁殖的,齐国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了。齐襄王(齐泯王的儿子)和相国田单(火牛阵的那位)一商量,认为赵国反复无常,多年敌视齐国(当年的五国联军就是赵国积极带的头,事后赵将廉颇、蔺相如也不断攻伐齐城),但是齐国有意重新插手国际事务,愿意借机出兵救赵。但是必须勒索赵国一把。于是齐襄王说:“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入齐为人质,齐兵才可发出。”

入为人质有什么不好的呢?第一是,一旦赵国未来向伊拉克派兵(对不起向齐国派兵),齐国就可以斩首人质为威胁。第二,一旦这个人质要回国为官甚至继位,齐国又可以勒索他一笔财货。所以,这么危险的行当,赵太后当然舍不得小儿子去。群臣聚在门口强谏,赵太后被谏急了,大吼,怒道:“有再敢瞎谏的,老妇必唾其面!”一边用手捶床(燕赵女儿厉害啊)。

这时候,一个退休老干部叫做“触龙”的,颠着个腰,迈着小碎步一跛一跛的进来了。就像现在老年人见面都喜欢互相推荐点“补血口服液”或者腰疼药什么的。老触龙也开口向赵太后推荐养生秘方:“太后身体还好吧,治理国家辛苦了。老臣脚也老闹毛病(似乎古人特别喜欢病足),左路一跳一跳的,好像跳hiphop,也走不快了。您的腿脚怎么样?”

“也不太利索,出门就打车。”赵太后打的车是辇,辇是用人拉的车。人不会像马那样尥蹶子。

触龙问:“太后胃口还好吧?”

太后一看这人怎么这么罗嗦,答道:“也只能吃些稀粥之类的软食了。”

触龙看赵太后依旧板着脸,气囔囔地,就往前凑了凑,自己没话找话说:“老臣近来食欲也不好,就练练气功,买菜都是走着去,活动活动筋骨,每天走三四里,多少还能提高一点食欲。”

太后的颜色稍解,来兴趣了,说:“这老妇倒是做不到。不知你那气功跟哪个学的。”

触龙跟她交换了很多老年保健娱乐知识之后,转入正题说:“我来是为了给我儿子找个工作。老臣有一个没出息的孩子舒祺(不是香港版的),年纪最小,中专毕业,在家呆着呢。有时候去海滩上写写真什么的,您能给他在王宫里安排个正经事儿干吗?”

赵太后说:“这小事跟办公室的人说一下就行了。”说完她觉得这老家伙触龙有点好笑,就抿嘴笑着说:“你们这些男同志也这么关心孩子啊?”

“那当然了,其实比比你们女同志更会关心孩子。老臣私下说一句话,我觉得太后您对燕王后的关心比对长安君强。”

燕王后也是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当媳妇了。赵太后不解:“I don’t think so。我对长安君爱死了,对燕后比对他差许多了。”

“非也,非也。当年,您送燕王后去燕国。临出嫁,这孩子都上了车了,您还拽着她的脚脖子哭,舍不得啊。可是后年您每每祝愿,说都不要她回来。怕她被婆家撵回来。您希望她世世代代在燕国为后,子子孙孙为王,宁可您不要见到她了。这是父母真正关心孩子啊。父母关心孩子,就为他们计深远。”

赵太后觉得触龙说得娓娓动听,不觉得向前膝移。触龙接着说:“可是,您对长安君就没这么深远了。您说,赵国自建国以来,一百多年来,王室子孙中那些被封君的,有几个把封君的位子一直传下来的吗?”

太后说:“没有。都完蛋啦。政治斗争险恶,富贵不过三代嘛,还不是都被后来人褫夺了。”

“是啊。不光赵国如此,列国都是如此。是这些君王的子孙不贤吗?不是,他们地位尊贵而没有建树,俸禄优厚而没有功劳,占有贵重宝器又那么多。当然无法服众,迟早被褫夺封君之位了。您虽然爱长安君,封给他长安的膏腴之地,但是不令他有机会立功于国,迟早┅┅,一旦您老像山陵那样驾崩了,谁还能罩着他不出事啊,永久富贵啊。”

赵太后至此被说得一点词都没有了,幡然动容,叹口气道:“唉!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真是没办法,随便你们安排吧。”说完,忍不住流下老泪。连忙用老手按住。舍不得啊。

于是,触龙为小孩子长安君约车百乘,把能想到的一切吃穿用度好东西都给他带上了(生怕到齐国吃亏)。长安君辞别母亲赵太后,千里东行,到齐国当人质,为国家“立功”去了。

这就是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触龙款款而谈,娓娓动听,把一副垂暮之年爱子心切的神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算千古传诵的妙文了。父母不可溺爱子女,溺爱等于祸害啊。毛主席也讲过这个故事:“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他在一个中央会议上用这个故事教育那些革命老干部的。

其实,触龙先生的话还有更深的寓意,所谓“计功受封”。看得出触龙是个有法家思想的人物:反对贵族党无端受福,垄断高位,而主张因功任人,量能授官。没有功劳,就保不住自己的财产和权力。这是法家思想。

齐国收到人质,立刻发兵入赵,襄救赵国。秦兵一看时机不利,远交近攻的策略,被暂时挫败了(齐国不买它的帐,不与之“交”),也就引兵退了。

正在齐国雄心勃勃,有复出江湖之想的时候,接齐泯王班,为政十九年的齐襄王却英年而逝了。他的逝世对中国未来走向影响巨大,接班的王子建是个懦弱之主,全听老妈的和收了秦国赃钱的大臣们的主意,采取远离战争的鸵鸟策略,四十余年置身战争之外,客观上为秦国的远交近攻做了呼应。终于在四十年后,齐王建苟延残喘也到了头,国破家亡,饿死于松柏之间。亦可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