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的权力(第3/4页)

因此,在君臣关系上,古代中国历来强调“君命无二”331,“事君不贰是谓臣”332,在君命与生命发生矛盾的情况下,要求臣“死君命”。所以说中国的官吏,并不是“公职人员”而是“事君之臣”333。到清时则更为严重,直接以奴才自称,并且只有满族官员才有资格这样自称,汉族官员还不配。

虽然一切官僚权力都是由皇权衍生的,依附于皇权的,但是中国历史上总有特殊情况,当皇帝能力偏弱时,个别官僚权力就会膨胀,异化为超越于皇权的权力。

如汉朝霍光。霍光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病死,死前立刘弗陵为太子,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成为8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于是“政事一决于光”334。另两位辅命大臣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不服,与燕王刘旦密谋政变,被霍光粉碎。此后,霍光权倾朝野,其儿子、女婿、弟弟纷纷担任要职。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年仅21岁,因为他没有儿子,需从汉武帝其他子孙里挑选。斟酌之后,霍光等决定拥立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即位。之后以太后的名义派车迎接他入京登基。纨绔子弟刘贺喜出望外,在进京途中就开始胡作非为,这让霍光等众大臣都感到问题很严重。于是在刘贺即位的第二十七天,霍光将所有在朝大臣、列侯、博士等召集到未央宫,举行会议,当众历数了刘贺在位二十七天里干的1127件荒唐事,奏明当时主持汉室的15岁的上官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即日,废掉刘贺(史称汉废帝),并将其所属官吏统统收捕,随后又将刘贺发送回昌邑。“国不可一日无君”,还得从汉武帝的子孙里挑一个,于是又将长期生活于民间的刘病已335挑了出来,这就是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执掌朝政,并得到宣帝的很多赏赐。

再如明朝张居正。1564年,40岁的张居正被首辅徐阶推荐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在裕邸期间,“王甚货之,邸中中宫亦无不善居正者”336。1566年,嘉靖帝朱厚熜崩,裕王朱载垕继承皇位,是为明穆宗。1568年,朱翊钧被立为太子,张居正为太子太傅,从此,“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337。沉湎酒色,纵欲过度的明穆宗在位六年,36岁就死了,10岁的明神宗朱翊钧即位,48岁的张居正借助冯保的力量赶走了高拱,把持一切军政大权十年。由于朱翊钧年幼,帝师张居正对其严加管教,对皇权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尤其在皇室的奢侈性花费上,锱铢必较,寸步不让。万历七年,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张居正不同意,说,“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338为了“节用爱民”,他还要求神宗节省“一切无益之费”,最后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都被废除了,更过分的是还将万历安排在晚上的课程也改到了白天,说是为了“节省灯烛”。专权自负的张居正不仅左右朝政,而且左右皇权,导致淳朴善良而又“教帝颇严”的慈圣皇太后在教育年幼的明神宗时,就经常拿张居正来吓唬他。张居正的改革之所以能推行下去,跟他的专权有着直接的关系。

清朝的慈禧同样是这样一个权力异化的人物。1852年(咸丰二年),18岁的叶赫那拉杏贞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成为咸丰皇帝的“小妾”(维新派是这么称呼她的)。

1856年,慈禧21岁时,生皇长子载淳,当日晋懿妃,第二年晋懿贵妃。

1861年,慈禧27岁时,天天忙于听戏和纵欲的咸丰皇帝驾崩,6岁的皇子载淳继位,是为同治皇帝,叶赫那拉杏贞以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九月,在恭亲王奕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太后(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杀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垂帘听政。

1862年,慈禧28岁时,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1874年,慈禧40岁时,“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的同治皇帝染“淫毒”驾崩,时年19岁,因其无嗣,遵皇太后之意,由4岁的载湉339继位,即光绪皇帝。

1881年,慈禧47岁时,慈安皇太后钮钴禄氏病逝,慈禧专权。

1888年,慈禧54岁时,大婚后的光绪帝亲政,慈禧“训政”,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340

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后妃们,右一为隆裕皇后,左一为瑾妃

1894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原以为中国必胜,所以光绪帝主战,慈禧太后也主战。因有战事,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移作军费,慈禧太后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341后来由于形势日益紧张,慈禧不得不于八月二十六日宣布:“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342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于“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343,第二天,慈禧死。“天颜戚戚,常若不悦”的光绪终年38岁,而慈禧却活了74岁。据说,慈禧死前说了这样一段话:“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344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国,通常的情况下,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无法超越的,当然这种权力是法理上的,是逻辑上的,而不是必然的,在皇帝个人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中国会产生出超越于皇权之上的权力,这个权力没有准确的定位,不是固定在某一个职位上,而是因时、因事、因人而变动。但是,一旦这某一异化的权力左右着皇权,它就成为中国的老大,替代皇权行使一切权力。当然这一超越皇权之上的权力,是比较脆弱的,一切不确定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一权力的消失,最终权力归于皇帝。

大一统而皇权至上的中国,任何一项改革,必须得到一号人物的支持。无论是吴起、商鞅或是王安石,所有政治家的政治主张没有一号人物的同意都是不可能影响到现实社会的,除非自己成为一号人物,如张居正。

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了,跟没有得到中国一号人物的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1898年,28岁的光绪皇帝名义上亲政十年了,但是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当然这一现实状况维新派也认识到了,本想借助袁世凯囚禁慈禧,改变这一态势,却被袁世凯出卖了,害得光绪自己从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