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的权力(第2/4页)

自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再也无法控制诸侯国,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东周中央政权衰落的程度。

一是周郑交质。周幽王之子,东周第一代王周平王(约前781—前720年)为避犬戎,把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在这个过程之中,郑武公立有大功,被封为周朝卿士。郑武公死后,郑庄公继位,仍为周卿士。周平王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虢公,以保持权力的平衡。郑庄公生气了,“郑伯怨王”,周平王矢口否认也不行。问题严重了,周平王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于是做了个举动,交换人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317。中央政权在自己的人事安排方面,竟然如此无自主权,还与郑庄公采用了平等的“二国”之间的办法,中央王权的衰落可见一斑。

第二件事是周郑交恶。是接着第一件的。周平王死后,人质姬狐回朝继位,然而不幸的是,姬狐回朝后就病死了,于是其子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郑庄公在朝廷上继续以卿士身份专权。姬林不甘心受郑庄公的控制,就把他撵走了。郑庄公回国后,便开始寻衅滋事,“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318,不久,郑庄公又假借天子之命,出兵攻伐宋国。姬林大怒,干脆免了他卿士的头衔。郑庄公也不示弱,一连五年不去洛邑朝见。姬林实在忍耐不住,不顾臣下劝阻,亲自统领军队去讨伐郑庄公,郑庄公也点起兵马迎战。结果是王师大败,周桓王在撤退时被郑国大夫祝聃一箭正中肩膀。事后,郑庄公假意派臣下去向姬林赔罪,姬林只好借此下台阶,宣布免郑庄公之罪。长葛之战使姬林威风扫地,打掉了周天子“受命于天、辅有四方”的牌子,从此,诸侯越来越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了。

周朝是靠礼建国的,但是到春秋后期,随着王权衰落,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伴随着一些贵族势力的不断增长,他们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鲁国的卿家贵族季孙氏,三桓之首,就曾“八佾舞于庭”319,所以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20

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与周王朝软弱的“封建”体制让各派思想家们在国家管理的根本问题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那就是大一统。《管子·兵法》中强调“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墨家则从国家存亡的角度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墨子说,“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321而儒家思想则更直白的强调,“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322提倡性恶论的荀子更是认为,“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自古至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323法家的代表韩非子说得更明白:“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324甚至以“无为而治”著称的道家也强调“大一统”,庄子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325

长期的分裂终于迎来国家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废除封建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等政府机构,在地方则实行郡县制,完成了由中国古代封建贵族统治到“大一统”的君主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转变。

大一统的国家存在形式需要高度的中央集权去完成,而这一中央集权在秦朝就完成了他的雏形:在行政方面,“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326,要求绝对统帅和指挥自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所有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完全根据他的意志和指令办事;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方面,皇帝的指示优于一切现行的法典法令,遇有抵触,一律以皇帝指示为准;在财政方面,皇帝认为,全国的人口、土地都是自己的私有物,掌有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全部支配决定之权;在军事方面,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通过权力分割等方式完成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和最高指挥权。秦朝政治体制的设立,奠定了中国后世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历代王朝,除了在意识形态上不断把皇权神圣化外,还不断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为避免分权或“僭取”做出种种努力。

汉高祖刘邦在夺取政权后,大肆屠杀异姓王,如燕王臧荼、楚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等等,通过对异性王的打击,巩固刘姓政权。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杯酒释兵权”,罢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禁军职务;实行“更戍法”,让将士经常“易置”和“调换”,以达到“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327的目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凡军机大事,直接对皇帝负责;设转运使负责各地税收,使节度使和地方官吏无权过问地方财政。

明朝“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正式昭告群臣和天下:废丞相,革中书省,权分六部,而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因此,胡惟庸成为中国最后一任丞相。

靠朋党起家的雍正帝,深知朋党对皇权的威胁,为强化皇权,于雍正七年(1729年)设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其后职权愈来愈大,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干脆废止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变成只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真正成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虽然它行使了国家最高权力,但是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兼职,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人选都是由皇帝特选,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这就使得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因此,人们也说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因为“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328的只能是皇帝,所以乾隆说,“一切庆赏刑威皆自朕出,即臣工有所建白而采而用之,仍在于朕,即朕恩泽也”。329

皇帝拥有超现实的,不受任何干预和制约的权力,它是绝对的、无限的、无所不能的和无所不包的,可以控制整个帝国的一切财产和生命。但是皇权的实施和维护不可能靠皇帝一个人来完成,它需要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这个官僚体系是很大的,西汉时大约有13万余人,东汉时大约15.2万人,清道光时期,全国文官数字(县令以上)是11316人。这一庞大的数字我们通常把他们和皇帝联系在一起,统称统治阶级。但是,他们与皇帝却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只是皇权的附庸,产生于皇权,依附于皇权,因此我们说中国的官僚制度是建立在“主卖官爵、臣卖智力”330的人身依附和雇佣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根据与皇权的远近及衍生秩序构成一个支配和服从、主导和依附的等级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