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爱郎,真乃仙人也(第4/4页)

对于略有才能,且已做了朝中小官的张易之,武则天更是赐他司卫少卿的高官。

如此,张氏兄弟一路攀升的势头锐不可当,直到朝廷终于没有了适合这对男宠的更高的官位。来自朝廷和来自皇室的言论,一浪接着一浪,几乎把女皇淹没。

武则天的后宫生活不仅成为那些朝中大臣们私下议论的焦点,就连武、李两大皇族之人也关上门交流看法。李显的爱女永泰郡主由武则天做主嫁给魏王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怀孕已将临盆。她的兄长也就是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前来探望他们夫妻二人。

兄妹几人议论起朝堂和后宫之事,尤其是聊到“二张”得势,更是让他们难以抑制激动的情绪。于是双方你一句,我一句,言语中也就有贬低武则天之意,身为女皇怎能如此不检点自己的行为?后来这些人因为发生口角,争执中说漏了嘴,私下密语就传了出去。张易之听说后就添油加醋地将他们私下议论之语学给武则天听,几个年轻人因此遭遇了灭顶之灾。

武则天找来李显,当面质问。难道这就是你培养的好儿女、好女婿?!你来亲自处置他们。用他们的血警醒其他人,身为皇家子嗣,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不该说。既然做了,就要承担后果!

对于李显来说,武则天这句话无异于晴天霹雳。李重润是他的嫡长子,年仅十九,尚未娶妻生子。而永泰郡主年仅十七,身怀六甲已将临盆,叫他这个做父亲的如何下得了手?

既然武则天已经表明了态度,作为执行者的他还有其他的选择余地吗?武则天的手段他早已领略过了。就算他下不了手,结果也已经注定。李显只能在心中默念:“孩子,上路吧,如果有来生就不要生于皇家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来就是一件令人断肠之事,何况是父亲逼杀子女。李显带着武则天的诏令,去执行杀自己子女的任务,下令赐李重润自尽。武延基虽为武氏族人,但很可能也是由岳父李显赐死。

本已接近产期的永泰郡主在突闻兄长和丈夫的死讯后,受了惊吓早产。在这种情况下,无人敢伸出援手,包括她的亲生父亲,任由她痛苦万分地死去,早产的孩子也随母亲而去。

李显继位后,追封重润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为“永泰公主”,并史无前例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由此可以体会到,李显在这次事件中承受的内心痛苦以及身为太子无法保全家人的深深愧疚。

补充一点,李重润是韦妃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他的死,令韦氏后半生母凭子贵的指望完全落空。后来,她联手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毒杀自己的丈夫唐中宗李显,阴谋篡位,估计与这件事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武则天为了“二张”不惜向自己的孙儿孙女痛下杀手,可见她对于“二张”的宠爱与袒护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恰恰也证明了“二张”在某些方面的确是有干政行为,不然武则天不会如此严厉地处罚非议之人。对于武则天来说,这时候的“二张”不仅是她的面首和保健医生,更像是她的政治盟友和心腹,是自己的一双耳目。

尽管武则天给予“二张”无限的宠爱,可是却无法让他们得到朝臣们的理解。这让武则天很是头疼,也很是郁闷,她甚至连愤怒的力气也没有了。有一天在寝殿,她终于憋不住了,问上官婉儿:“这天下是朕的,朕在朕的天下可以为所欲为,他们为什么就容不下这两个孩子呢?”

上官婉儿回答:“朝官们认为这张氏兄弟无德无才,只会吃喝玩乐,而圣上却给了他们那么高的职位。在朝臣看来,如果把官位给了这样无能的人,那官职不也就成虚名了吗?”

“他们又会做什么事?”武则天也面有难色。

“不知道陛下是否记得,您一直想编纂一本将儒、道、佛三教精粹汇集起来的书,成为后世垂范的经典。何不让张氏兄弟的奉宸府来试着做做,以解陛下之忧?”上官婉儿提议道。

武则天摇摇头,无奈地说:“他们哪里懂这些?”

上官婉儿笑道:“陛下多虑了,不懂不等于就不能去做。天下有那么多文人学士,招募进奉宸府不就是了。只要奉宸令亲自监督,这本垂范千秋万代的书就一定能够编好。如此还能为易之、昌宗兄弟正名。”

这次谈话之后,由“二张”领衔编纂《三教珠英》的工程很快便投入实施。朝中由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等二十六位文人组成的编书班子成立。参与编辑的文人雅士们也纷纷前来张易之的奉宸府报到。

上官婉儿使武则天获得了解脱,而她自己在繁忙的政务之外,却被深深地陷在了编辑《三教珠英》无穷无尽的事务中。前来编书的文人雅士们其实都知道,真正主持操作这项浩繁工程的其实是上官婉儿。于是编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也是同上官婉儿商量。他们信服上官婉儿,崇敬上官婉儿,他们心甘情愿在上官婉儿的领导下工作。

上官婉儿为了这部书,自然也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最后在他们的默契和共同努力下,这部总共一千三百卷的《三教珠英》果然很快问世,世人不禁对奉宸府刮目相看。

从建筑学上来看,奉宸府绝对算得上是建筑史上的一个精品,可谓匠心独运,鬼斧神工,宛如道家修真的洞府。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在其间载酒而行,诗情画意;粉面桃腮的俊俏少年临风弄笛,不染俗尘。别说老年的武则天,就是连那些后宫的女子也没有几个能抵挡得住这神仙般日子的诱惑。

武则天游嵩山时还特地往谒升仙太子庙,亲自作文刻碑,文中除了汪洋恣肆地炫耀大周的繁荣昌盛,字里行间还透露了武则天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当然也少不了对主人公升仙太子王子晋的赞美,然而字字爱意都是送给身边的玉人六郎的。

这块碑刻于武周圣历二年(699)六月,现存于河南省偃师县缑山仙君庙。碑刻共有行草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有飞白书碑额。碑阴刻有武则天《游仙篇》诗文,是武则天七十六岁时所作。《升仙太子碑》的正文,语势畅达,气象恢宏,情韵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有专家将此文章与其书艺相互比较,得出结论,书胜其文!其书风遒劲潇洒,笔势婉转流利,结体宽严适度,落笔铿然有声。既得二王神笔,又有自家风格,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