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下一站太子(第2/4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杀的已杀,不该杀的也杀了,剩下的也被排挤出权力的核心,酷吏们围剿的对象也越来越少,也就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发生,无论如何,他们也要尽量找到猎物,哪怕无中生有。

同时,他们已经养成嗜血的习惯,如果长时间看不见鲜血淋漓的场面,他们便觉得哪里不痛快似的,变得困顿萎然。

剪除李唐宗室是武则天的主动出击,酷吏们不过是按照她的心意去办而已。

如今杀戮大臣很大程度上不是武则天的本意,而是武氏宗亲意欲夺嫡和酷吏们带着自身目的和要求插手进来的结果。这两方面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武承嗣和来俊臣,他们成为武则天伸展出去,却无法完全控制的权力触角。触角所到之处,血溅五步。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正值夺权路上的重要关口。这时候,她需要帮手。

此时诸武粉墨登场并得以重用。在武则天看来,就算整个世界都与她为敌,不认为武周政权为天命所在,武家子弟也不会那么认为。在他们看来,武周是武家的大周。

光宅元年(684),武承嗣以礼部尚书的身份,主持了嗣皇帝睿宗李旦的登基大典,大大风光了一把。没过多长时间,武承嗣就被提拔为了宰相,正式进入帝国的权力核心地带。

武则天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信不过,更不要说那些家门侄子了。武承嗣做了两个月的宰相便遭到罢相,半年后又再度拜相。这一次时间更短,一个月不到就被武则天挪了位置。

武承嗣心态好,能禁得住这么折腾来折腾去,要是碰上有气节的官员,早就撂挑子不干活了。可武承嗣没有半句怨言,他相信姑母终究不会亏待他们武家子弟。

就连对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武承嗣也是极尽谄媚之术,薛师长、薛师短的。

等到垂拱元年(685)以后,武则天除了提拔武承嗣为相之外,武三思等人也陆续升任相职。诸武由此纷纷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朝廷内外一股不可忽视的外戚势力,这也是武则天夺位的重要支持力量。

武则天登基,诸武自然群情振奋,自谓“武氏当有天下”。既然武氏代李氏而兴,那么下一个“龙种”一定还会从武氏族人中出现。他们力劝武则天诛杀李唐宗室,建武氏七庙,向天下臣民彰显武氏威仪。

2

天授二年(691)九月,武承嗣发动了夺储斗争。这时,正值武周帝国建立的第二个年头,朝堂上下依然保留着浓厚的李唐时期的政治色彩。

随着恐怖政治的不断深入,武则天的施政蓝图上也留下了深深的恐怖烙印,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嗅觉。

从垂拱四年(688)假造洛水宝图,武承嗣忙碌的身影就显得无处不在。

多年在官场摸爬滚打的实践经验告诉他,当一个人没有能力取得政绩的时候,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权力当家人的面前多争取几次露脸的机会。

武则天登基后,作为武氏嫡系袭爵人的武承嗣进封为魏王,并官拜首席宰相——文昌左相。此时,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宰相)韦方质负责编修《垂拱格》,他也算是帝国的老派官僚。

他有病在家中休养。武承嗣、武三思前往问候,韦方质靠着床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既不还礼,也不挪动身子,藐视群小。事后,有人劝他今后不要这么做,他淡淡一笑说:“人的生死自有命运的安排,身为大丈夫又怎能屈身侍候太后的近亲以求自保呢?”武承嗣的热脸就这样贴在了韦方质的冷屁股上。他知道韦方质刚硬,没想到会如此不识抬举。

武承嗣指使酷吏周兴构陷韦方质,将其抄家流放,害得他客死异乡。这时朝中的宰相虽然还有其他人,但武承嗣一人独大。话又说回来,宰相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他要飞得更高。

目标,随着身份地位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对武承嗣来说,下一站——太子。

武承嗣的感觉从来没有这么良好过,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武家。

在他看来,自己于武周朝的建立居功至伟,自己又是武家的嫡系袭爵人,大周朝的太子之位花落谁家,除了自己还能有谁?难道是那个幽居东宫的皇嗣李旦?显然是开玩笑,听东宫密探来报,那个挂名皇嗣每天担惊受怕,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自保,哪里还敢与自己争夺皇位继承权。

在武承嗣的眼睛里,武则天毕竟年岁已高,说不准哪一天就会突然驾鹤西去。自己的命运如何,武氏族人的命运又将会如何,一步走错,就会凶险万分。

他是武氏嫡长,最先继承了武士彟的爵位,姑姑称帝,自己又以亲王出任宰相之职。

尽管如此,武承嗣也是心如明镜,这一切靠的是武则天这棵大树,大树一倒,这天下绝不可能是他武家的,他们一定会被清除。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紧培植党羽,笼络大臣,牢牢控制朝局。

他十分清楚,只有皇嗣是武家的,是他武承嗣的,天下才能是武家的。他以合法的身份出现在朝堂上,反对派们只有依附于他才能继续在朝为官,最终必然也会站到他的阵营,那时武周的天下才能代代传下去。

武三思也劝武承嗣,得想办法尽快让武皇确定你为继承人。

每每听到太子、皇嗣、继位这些敏感字眼,武承嗣的眼神里就会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欲望的神采。武承嗣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武则天一夜之间将自己确定为皇位继承人。

最理解武承嗣心思的人莫过于武三思,因为武三思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要打。武三思提醒他:“办法总会有的,难道你忘了当年傅游艺带领关中百姓上书劝进的事了吗?”

武承嗣又怎会不记得,那是他们武家群情激奋的精彩时刻。在那些日日夜夜里,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事态的动向。

武三思说:“现在你可以向当年的傅游艺学习,花钱雇老百姓联名上表,请立你为皇嗣,然后我再找几个大臣在旁帮腔。如此内外联动,皇上一定会好好地考虑考虑,这事就有可能会成。”

这时,正值武周帝国建立的第二个年头,政治氛围中还弥漫着武则天称帝前后的血腥之气。恐怖政治高潮时期的政策,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维,酷吏们还在为所欲为。

武则天称帝之前还开创了另外一种政治作风,即广开言路,鼓励天下臣民请愿。

让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个方法的发明者傅游艺却在九月中旬,因有非分之想而触犯了武则天被下了大狱,然后自我了断了。人虽然死了,可是他却为武承嗣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并且开启了群众请愿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