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第2/2页)

等到了本朝,又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本朝廷曾经是东北的一个部落,崛起发达,入主中原,凭着数十万的外族人,驾驭着数万万主流民族的居民。他们不可能不存在满汉之分,势必要分出你我彼此,是现实的形势所致使的。滇、闽、粤三地曾经任命投降的将领作为知府,却形成尾大不掉朝廷难以控制的局面,朝廷竭尽全力加以改变后,威权才开始完全被朝廷控制。此后这两百多年来,只有满族的官员可以成为权臣,而汉族的官员里没有掌握权势的大臣。

像是鳌拜,像是和珅,像是肃顺、端华这些人,差不多可以和前朝的权臣相比的,他们都是满族人。统计每次军队军事行动,像平定三藩,平定准噶尔,平定青海,平定回部,平定哈萨克布鲁特敖罕巴达克爱乌罕,平定西藏廓尔喀,平定大金川以及小金川,平定苗族,平定白莲教、天理教,平定喀什噶尔,出兵十几次,用的都是旗人的军队,任用亲王贝勒或者满族大臣来率领军队。日常的情况,朝廷内部的重要职位,外派委任的地方主官,汉族人只是凑数补充而已,对于政事没有什么发言权。比如顺治、康熙年间的洪承畴,雍正、乾隆年间的张廷玉,虽然职位很高,个人声望很大,然而实际上只是一个摆设而已,有名无实。剩下的百余号同僚,更不值得一提了。所以说咸丰帝以前,将帅、丞相等这一类的重要职位,汉人从来就没有当上过(将领里有一两个,也是加入满族的汉人)。等到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发动起义,赛尚阿、琦善这两个大学士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领着八旗精兵远征,拖延贻误了战机,令敌方扩张了实力,到这时才开始知道旗人军队不能用,委派、任命汉族人执掌军事,于是就从这里开始了。所以金田一战,实际上是满、汉两族权力削弱和增长的最开始的重要关头。等到曾国藩、胡林翼在湖南、湖北起兵,成为平定江南的中坚力量,即使这样,朝廷仍然任命正白旗的官文大臣,以大学士的头衔当钦差大臣。在当时的情况,朝廷虽然不得不依靠重用着汉族人,然而怎么能一下子就对汉人推心置腹呢?曾国藩、胡林翼费尽心思取悦朝廷派来的官文,每当有军事上的事情上奏朝廷时,一定会让他领头签署。遇到论功行赏的事情,或者向朝廷上报胜利的消息,也一定要等到官文过目后才发出去,这种形式上的谦虚虽然值得敬佩,他们的良苦用心也是很可怜的。试着去读一读《曾文正集》,自从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曾国藩就战战兢兢,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一般坐立不安。就算是曾国藩这样学识渊博、修养深刻的人都是这种感觉,更何况是李鸿章这个自信力还不如曾国藩的人呢。所以我才说,李鸿章所处的地位,是和诸汉的霍光、曹操,明代的张居正,和与他时代相近的欧洲、美洲、日本等所谓的立宪君主国家的大臣们,有着迥然不同的地方,是当时的形势导致的。

姑且可以谈论李鸿章的地位,但是更需要或者说是不能不明白的是中国的官僚制度。李鸿章曾经担任过的职务,有大学士,北洋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商务大臣,江苏巡抚,湖广、两江、两广以及直隶总督。从表面上来看,李鸿章可以称得上是位极人臣了。然而,清朝自从雍正皇帝以来,政府的实权都掌握在军机大臣手中(虽然自从同治皇帝以后,地方总督巡抚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所有的都一样)。

所以一国政治上的功劳和过错,军机大臣应当负其中责任的一大半。虽然李鸿章当总督巡抚时候和寻常的总督巡抚不太相同,至于列举近四十年的政治失误,都归罪于李鸿章一个人,那么,对李鸿章肯定也有不公平的地方。试着列举同治中兴以来的有实力的军机大臣如下:

第一 文祥、沈桂芬时代 同治初年 第二 李鸿藻、翁同龢时代 同治末年及光绪初年 第三 孙毓汶、徐用仪时代 光绪十年至光绪廿一年 第四 李鸿藻、翁同龢时代 光绪廿一年至光绪廿四年 第五 刚毅、荣禄时代 光绪廿四年至今

说明:就这个表,也可以看出满汉权力削弱和增长的一些情况。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之前,汉族人没有真正执政的,文祥大学士提拔沈桂芬,实际上是汉人执掌政权的开端。他们后边是李鸿藻、翁同龢,接着是孙毓仪和徐用仪两个尚书,他们这些人的实际能力且不谈论,重要的是,同治以后,不仅仅是地方大臣中汉族人占了一大半,即使在中央核心部门,汉族的实力也骤然增加了。自从戊戌八月之后,形势又是一次很大的变化。这其中的内幕,说来话长,因为跟本书的内容主旨关系也不大,所以在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

由此来看,这数十年来和李鸿章一起共事的都是些什么人,就可以知道了。这些人是不是贤德的人,是不是满腹才学,在这里我们暂且先不细细讨论,最关键的,他们都不是和李鸿章同样的心思、同样的努力、同样的见识、同样的信仰、遵循同一个主义的人。李鸿章当时对比斯麦说的话是有根据的吗?他的话是有根据的!又何况那些军机大臣里还有一些只会盲目听从信奉朝廷旨意的,唯唯诺诺,这是我为李鸿章感到悲伤的原因。我在这里说的这些话,并不是有意偏袒李鸿章,或者说是为李鸿章开脱,即使李鸿章果真是有实权的,能够尽情实行自己的志向和政策,我敢断言他可以取得的成就也绝对不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成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李鸿章本来就是没什么学问和才识的人。假如李鸿章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豪杰,那么凭借着他在朝廷中本来有的地位,怎么会无法继续获取更好的官位,在天下广泛根植自己的势力,通过这些方式来期望在天下施行他的政策呢?像格兰斯顿、比斯麦,他们这些人在施行自己的政策的时候难道前方就没有阻力吗?所以想为李鸿章当辩护的人也很困难。虽然是这样,如果把中国施行政治的错误全都归罪于李鸿章一个人,李鸿章本人虽然没有什么可值得同情的,但那些掌管政治、贻误国家发展的朝中的内阁大臣,反倒是有了可以推诿的理由,用这些话来辩驳他人,来逃脱自己的罪责,而我们全国上下,四万万的百姓中放弃国民该承担的责任的人,也不会再知道自己的罪责在哪里。正是因为我看到李鸿章在国家中处于这样的境地,所以不得不来为他反复辩论。至于他的功劳和罪过,以及这个人的人品和才干到底是怎样的,敬请读者翻阅本书后面对他的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