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讨淮西(第3/12页)

自从李纯下诏征讨淮西以来,韩愈一直关心战事的发展。近来由于前方战事进展缓慢,许多朝臣向李纯施压请求停止征讨淮西,这让韩愈感到有必要向李纯进言,分析战场的形势,提出具体建议,坚定李纯继续用兵的决心。

于是,经过慎重的思考后,韩愈挥笔写下了《论淮西事宜状》,呈献给了皇帝李纯。

在奏文中韩愈针对朝臣们要罢兵的议论,仔细分析淮西目前的局势。他认为淮西镇虽然貌似强大,但难以持久,因为淮西镇以三州之地偏居一隅,而朝廷举天下之力攻破淮西是必然的。韩愈重点建议李纯一定要坚持征讨淮西,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尤其是不能受四个方面的干扰,即经费问题、反战言论、伤亡情况以及国家暂时遭受困难的影响。

韩愈的这些言论并非无的放矢,自从元和五年(810年)朝廷征讨成德无功而返之后,在很多朝臣和将领看来,皇帝李纯对待藩镇的招数,无非先是征讨,征讨不了就进行招抚。正是基于这种看法,这次征讨淮西,虽然很多将领身在一线战场,但都抱有坐而观望不肯主动出战,遇上小挫便畏缩不前的想法,甚至有人还和吴元济暗中来往。例如,李师道就暗中资助过吴元济很多食品和药物。

所以针对上述种种情况,韩愈尖刻地指出了李纯尤其不要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对于下一步的战事,也提出了六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改变军队组成方式。韩愈认为有必要进行改变。因为现在诸道发往前线的军队,一般由两三千人组成,势力单薄又对敌军不甚了解,因而往往会产生怯敌心理,难以前进。而且将帅们因为士兵不是原来所属,所以缺少优恤之心,有的还将本不属于自己的士兵分割开来,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地方,让士兵和原来的将领分离,这样极大打击了士兵们的士气。针对这种现状,韩愈认为陈、许、安、唐、汝、寿六州与淮西接壤,每个村落的百姓都有兵器,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百姓的作用。因为他们都会担心淮西镇会侵扰他们的家乡,都有保卫自己家乡的意愿,即使不是朝廷刻意组织,他们也会自发组织,防备侵略。如果朝廷再加以招募,立即就可以编成新军,而且还能随时补充兵员,等到平定淮西后,予以重赏荣归故里。

二、集中兵力,协调攻防。韩愈指出环绕淮西各州县的防守线,官军虽然都有大量军队屯驻,但具体到每一处,则兵员甚少,而且相互之间距离也很远,难以互相接应。所以常常被淮西军队劫掠造成伤亡。如果将这些征讨的军队整体划分为四道,每道各领兵三万,选择要害地区屯聚一处,审量事势,乘时逐利,四道可以一同进发,进而一定会使淮西军队狼狈不能相顾,首尾不能兼济。如果不便于进军,则构筑高垒坚守,这样就可以不分散兵力分别设防。对于前线临敌的小县,可以将百姓迁到方便的地方作为行县。

韩愈关于集中兵力、协调行动的建议,是抓住了官军一再失利的关键所在。事实上朝廷的官军总数远远超过淮西军队,但具体到每一城、每一县,甚至是每个堡栅,则由于兵力分散,使得局部兵力反而不如淮西镇。从吴少诚接手以来,淮西镇凡派遣诸将领兵出战,都听由各位将领依据实际情况各自为战,授以机动作战之权,所以就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才能。例如,吴元济部将赵昌洪、凌朝江等人都成为了机动灵活、独当一面的将领。试想以这样机动灵活、兵力充足的劲旅,攻击分散固守的朝廷官军,胜败肯定立即能够分出。

三、关于对淮西镇将士的政策问题,韩愈也提出了具体建议。韩愈认为蔡州士卒已被官军击败者,不能大肆杀戮。在韩愈看来,淮西将士为吴元济所胁迫,迫不得已才与官军为敌,而实际上这些人都是国家的百姓。韩愈希望皇帝李纯应该向诸道军队发布诏令,和淮西军队作战时,重点应该是攻心为上,如果对方失去抵抗能力,则不应该过分地杀戮,对每个人都应该广泛宣扬皇上圣德,放他们回家,使其心悦诚服。

四、韩愈在奏文中一再说明万万不可轻易罢兵,甚至将它列为专项的一点,来为李纯详细说明。韩愈认为官军之所以屡次征讨无功而返,都是因为欲速则不达,换句话说叫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原因在于朝廷很在意战争耗费的钱财,只要稍稍亏空,立即请求罢兵。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无论是河朔三镇还是淮西镇,都已经摸透了朝廷的脾气,知道朝廷必不会毕其功于一役,所以全都并力苦战,然后请求赦免恩赐。而这种情况又会对朝廷内部产生反作用力,那些主张罢兵的大臣,不惜损害皇权也会主张罢兵。

韩愈在这里着重提醒皇帝李纯,不要因为某些大臣出于私心请求罢兵,就轻而易举地放弃征讨,也不要在淮西镇请求赦免时去轻易地赦免。站在皇帝李纯的角度,必须要做好将征讨淮西坚持到底的准备,直至最后的胜利,即使打上三年也要在所不惜。

五、从整个战略角度来看,韩愈认为征讨淮西要想取得胜利,朝廷在目前局势下不能树敌过多,尤其要稳住成德、平卢二镇,不能让它们与淮西镇联合起来。因为平卢的李师道、成德的王承宗,与淮西吴元济属于同一类人,现在他们听到朝廷讨伐吴元济,其内心必然有援救之意。只是因为两镇实力有限,不会公开支持吴元济,但朝廷应该采取措施提防他们暗中勾结。韩愈建议李纯应该立即下诏,说明朝廷本有意让吴元济担任节度使,只是担心他年少轻狂,所以暂时没有任命,可是吴元济不理解朝廷的良苦用心,抗拒朝命,擅自攻城略地,朝廷是迫不得已才进行征讨,朝廷征讨的用意在于使吴元济归顺,不会占有淮西的一寸土地。

韩愈提出上述建议,显然是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在集中力量讨伐淮西的情况下,要想让王承宗、李师道不因自己也是世袭节度使而产生不安,就尽量使他们相信朝廷不会在平定淮西以后对成德、平卢有所图谋,防止他们倒向吴元济一边。

总体来看,韩愈的《论淮西事宜状》比较全面地指出了征讨淮西战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很多见解都属于精辟之见。这在朝廷罢兵呼声极高的情况下,确实给了皇帝李纯巨大的支持。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李纯对待韩愈的这些建议的态度,但从后来李纯坚定不移地将征讨淮西进行到底的行动来看,韩愈的建议大多被李纯采纳了。同时也因为韩愈坚决支持李纯征讨淮西的立场,两年后韩愈被李纯任命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裴度的行军司马,和裴度一起奔赴征讨淮西前线进行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