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统一六国篇始皇帝的追梦历程(2)(第3/3页)

尉缭运用兵法理论对李牧进行的分析让始皇帝感到很迷茫,任你把兵法讲烂仍然是纸上谈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该打不过李牧仍然打不过。想把李牧调走,可没有合适的阴谋诡计,挑拨离间已经用过,用美人计吧!据情报分析李牧好像有点性冷淡。尉缭面对始皇帝狡诈的一笑,说对付李牧只需用小人计即可。

抛开道德不说,做小人的好处真不少,古人云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见小人一般不会受到人们骚扰,而且每次事件都能昧着良心得到很多实惠,这也是千百年来小人不绝的原因。说起小人,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小人郭开,忆往昔就是他搬弄是非让廉颇客死他乡,这次尉缭又想利用一下他的小人品德致李牧于死地。

郭开凭着自己对小人事业的钻研和实践,成了国际小人界的一名旗帜,名气之大让始皇帝都怦然心动。因此当尉缭提出利用郭开的特殊功能,派人携重金登门拜访,共商以小人之术除掉李牧的计策时,始皇帝那是满口答应,马上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行动。

始皇帝派遣使者携带巨额支票和郭开进行了联系。在郭开热情的接风宴上,使者提出,让郭开给赵王迁吹吹风,李牧和司马尚有谋反的迹象,不宜在前线领兵。巨额支票的回报和始皇帝的垂青让郭开倍感荣幸,本身挑拨离间陷害忠良就是他的专业,他马上答应了要求。

郭开秘密策划对李牧下手,在他的精密策划下,他向赵王迁汇报说自己已经得到可靠情报李牧、司马尚二人拥兵自重,他们正跟秦国谈判投降后的待遇问题,一旦近日谈判成功肯定会率部谋反,希望大王能早做决断,遏制危险在萌芽之中。

赵王迁本身智商就不高,由于他母亲出身欢场,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对儿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所以赵王迁从小是个软耳朵的人,是非观念不强,容易听信谗言。这次郭开诬陷李牧二人,赵王迁根本不去调查真伪,本着疑人不用的原理,就立即签发命令解除李牧、司马尚的军权,即刻起押解回邯郸受审。

在后廉颇时代,赵国之所以边境稳固,之所以秦军屡次败于赵国之手,全靠李牧的苦苦支撑,李牧就像赵军的一面旗帜,而现在旗帜将要被郭开的小人风刮倒,在李牧收到赵王迁的逮捕令后,考虑到自己一旦离开必然导致军心不稳,就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为借口,没有理会赵王迁的命令。

有了上次与李牧的对决,秦国军队似乎有了恐李牧症,军队在前线推进的速度非常慢,但始皇帝并不着急,因为在与赵国决战的方针政策中,除了军事措施,他还有另一方法可以战胜,果然在李牧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的配合下,赵王更是对李牧、司马尚二人有谋反之心深信不疑,此时任谁也救不了李牧了。

在始皇帝的计划中,只要能把李牧调离前线就万事大吉了,赵王迁的本意也只是希望李牧能乖乖回去解释清楚,并没有想杀掉李牧,这些显然不是李牧这等粗人能够考虑到的,他只是考虑一定要坚持打完抗秦的最后一战。他的忠心为民正中郭开下怀,他也由嫌疑人的身份变成了犯罪分子,最终赵王迁借机解决了李牧。

人无完人,兵带得好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暴躁,一直在赵国搞军事化建设的李牧亦然。李牧自身性格的缺陷促进了秦王的小人诬陷李牧计划的顺利实施,在赵王的压迫下拒不交出兵权,这件事也是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同时也连累了司马尚。

缺少了李牧的赵军像是无头的苍蝇,一盘散沙。而他在的时候,赵国全民皆兵。百姓都是训练有素的间谍,只要秦军有任何风吹草动,马上一传十、十传百,乃至成千上万。并且秦军除了要花大部分兵力对付赵国的正规主力部队,还得下大工夫组织反恐武装,因为,会有时不时的民兵组织自杀性的攻击……李牧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小人解决了,不知道一代名将死掉前的一瞬间有没有搞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的一腔报国热血变成了被判处死刑的依据。历史不是电视连续剧,忠臣死了还会更有能力之人代替他去为国效忠,赵国对李牧的不公平待遇,只能最终用国家亡国灭种的代价来偿还。

李牧死后,郭开这小人的胆儿是越来越肥了。要说奸臣,无论是在当代还是在整个历史上,郭开怎么都入不了排行榜前十的。但是在这个小人的成就方面,他却接二连三地搞定了廉颇、李牧两代名将,仅仅从小人使坏效率来看,他这个小人工作做得是很到位的,甚至后来的秦桧、魏忠贤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

当然,郭开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阴谋诡计,责任不能完全在他身上,最起码赵王迁和当时的赵国环境也应该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如果不是赵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恶化,他的小人成就也很难成就,况且当时赵国王族权贵当道,遍地腐化,这都给郭开种种可乘之机。

名将手下无弱兵,明君手下无奸臣,赵王迁是名君但非明君,所以在他主持工作的时代发生了李牧被小人陷害的惨痛教训,反过来说任何一代“名奸”都造就了一代的昏君,赵悼襄王和他的逆子赵王迁,这都是郭开一手忽悠出来的昏君。所以要从责任制来说,他们的领导赵王才应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