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统一六国篇始皇帝的追梦历程(3)

公元前228年,随着李牧的死,赵国边防制度彻底瘫痪。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李牧的继任者赵葱此时彻底显现出他的无能,其实他就是赵王迁的本家,并无将才。即便是才华出色,换了领导的核心的队伍也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行,更何况他仅仅是靠着赵王迁对他比较信任才上台的呢。

职位意味着责任,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因此能力有限的人职位低下或许并不是坏事。果不其然,新任总司令赵葱真的很“葱”,很快就被王翦阵前诛杀,此时赵军战斗意志彻底崩溃,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总司令王翦一路攻城掠地,直取东阳,并且所到之处都会建立临时政权,尽快地对当地的管理进行交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公元前229年,正在遭受人祸的赵国又偏偏遇到了大地震和灾荒,房屋倒塌严重,人民死的死、伤的伤,本来就生活困苦的劳动人民生活的更加不堪,赵国综合国力从此迅速降低。

本来秦国就对赵国有想法,只是由于赵国有李牧而不能轻易得去,现在李牧死了,赵国又经受到百年难遇的自然灾害看,国力空虚,趁此机会公元前228年,王翦方面军与杨瑞和率领的南路方面军胜利会师,两兵合为一处,一举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就此灭亡,秦国统一六国的征途又缩短了一步。

邯郸被占领后,按照大秦律例,赵国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同时,赵国历史上的繁华也随之褪去,辉煌不再。

在秦军的大肆抢掠之下,国际性大都市邯郸城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邯郸城的八大胡同,丝竹管弦、声色不歇。越是国难当头,越有人寻花问柳、求欢买醉,只有流连教坊才能暂时忘却痛苦。

有句诗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讲的就是燕国太子丹的秘密武器荆轲的故事,这是勇者的故事。逆流而上的荆轲,虽被汹涌的浪头击得粉碎,但却青史留名。

在战国历史上,讲到荆轲刺秦王这段历史的时候,除荆轲外其他的人物的好像都不那么重要了,他们似乎都成了英雄旁边那个拿剑的书童,都成了英雄旁边的点缀。但是对这次刺杀行动拥有决策权的人不能不提,那就是燕太子丹。

公元前232年,燕太子丹抓住李牧大败秦军、始皇帝对他监管不严的机会,逃脱了。带着布满创伤的心灵,拖着残破不堪的身躯,回归燕国。他从此立下重誓:此仇不报,永不为人。一开始想起报仇的时候,燕太子丹尚且知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道理,但是拖着拖着,心理藏不住的他就忍不住了。

燕国屡受秦国欺负,可能有些人都习惯了,但燕国太子丹却习惯不了,他决定报仇,可当拿着自己的地图看了看,又拿着秦国的地图看了看,便灰心起来。如果硬打,无疑是拿着鸡蛋碰石头。硬拼不行,只有智取。苦思冥想之后,他琢磨出刺杀始皇帝的主意。正是这个臭点子,导致了他最终的生命以非正常方式结束。

想到报仇办法的这些日子,是太子丹生平最开心的时刻。燕太子丹脸上天天露出阴灿灿、略带满足的笑容,虽然计策不够完美,但总算是有结果了,连续的日思夜想还是有了成效,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明眼人都看出燕太子丹的想法有多幼稚,只能用漏洞百出来形容。正常的始皇帝英明神武、处事练利、礼贤下士、重用人才,不仅秦国百姓拥戴,秦军将士也都对他敬服。这也是为什么物转星移、几度春秋,始皇帝能够历经宫廷变故而始终稳坐王位、不动如山的原因。想让秦国生乱?只会给四国招致更大的兵患。

别看燕国农民都不富裕,但卑贱者聪明、高贵者愚蠢的道理在燕国同样适用,所以在贫穷而又朴素的生活之下的燕国并不乏聪明人。比如说太傅鞠武对事情分析精准、老道,可惜生不逢时,面前的老大仅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已。

看到幼稚的燕太子丹一步步走向深渊,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思想,燕国的重要责任人之一的鞠武不得不对燕太子丹的“完美计划”给予打击,首先他利用中外历史典故告诉太子丹,这么做是行不通的,太子丹不理。他又运用各处中思想告诉他刺杀失败之时即是燕灭亡之日,太子丹仍旧不理。

燕国谋士鞠武阻止太子丹刺秦王讲理不行,就问太子丹四个问题:刺杀上朝,肯定要经过复杂的安检,凶器如何携带?刺杀需要贴身,秦国朝堂,百官罗列、文武俱全,如何靠近秦王?倘若刺客得手,秦王答应而大臣又拒不履约,燕国怎么办?秦王死不应允,刺客痛下杀手,秦国必然会兴兵报复于燕,燕国如何避祸?

燕国太子丹是个头脑比较简单的王二代,他的指使刺客行刺秦王的计划也都是在瞬间形成的,所以当老师兼谋士鞠武为了分析行刺的可能性,向他提出一连串儿的问题时,太子丹头当时就有点大了,没想到杀人还有这么多的事,考虑到自己的行动计划的确有失水准,便向他的恩师鞠武问道有何良策。

听到脑袋不太好使的学生太子丹向自己问如何刺杀秦王计,感觉责任重大的鞠武严肃地说道:刺杀秦王断不可为,而今之计,燕国应该西与魏、东与齐、南与楚联合,搞好关系共同抗秦,同时再北上跟匈奴讲和,引进强有力的外援,四海同心、齐力断金。只有采取这种方式燕国才能避免被亡国灭种的危险。

听到恩师鞠武的四处联合、广招外援的破秦计划,燕太子丹虽未否定,但是考虑到这样一来,报仇计划周期过长,如果依照他的那个方法去操作,估计等可行了黄花菜又开花了,甚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了,所以性子急躁的他便委婉地否决了鞠武的提议,还是坚持自己的拼一拼运气刺杀秦王的想法。

看到自己这个固执的学生,鞠武不住地叹息,虽贵为太子丹老师,甚至连说服都说服不了学生,这真是太失败了。无奈之下,考虑到燕太子丹智商问题,鞠武更不能置燕国利益于不顾,再次沉思良久,心生第二计。这次的计谋只能用阴毒来形容,鞠武老而弥坚、矢志报国,不惜破坏自己淳朴善良的形象。

对秦国的暴力来讲,什么阴毒的技能都能使出来,所谓以其人之道还致其人之身,既然秦国如此不仁就别怪燕国不义了,于是鞠武思考过后无耻地向太子丹提出:干脆把樊於期的脑袋砍掉,然后派专人送给秦王,并表达燕国对秦国的仰慕之情,没准秦王看在太子丹立功的面子上能够放燕国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