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5)(第2/3页)

燕国糊里糊涂地受到了赵国的进攻,一直到赵国军队开到燕国国内,燕国也没明白过来,本来是秦国和燕国联合攻打赵国,怎么又变成赵国攻击自己了,看来国际形势实在是变化万端、风云莫测。但既然别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还得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才对,燕国想来想去又将目光对准了秦国老大哥。

燕国准备派人到秦国寻求帮助,却找不到去秦国的合适路径,借道韩、魏吧,韩赵魏本身是一家,人家也不让,想来想去要去秦国只剩下赵国这一条,燕国的使团只好顶风作案,取道赵国,结果赵国以非法入境罪扣留了燕国使者。

面对去找秦国求援的燕国使者,赵悼襄王当然不会让他们再去秦国,他以邀请使者团在赵国旅游为借口,留下了使者,有理又不失感情。可燕国使者发扬苏秦遗风,一顿忽悠,阐述了如不放人就会破坏秦、赵联盟的悖论,赵悼襄王脑子本来不太好使,这些悖论让他更迷糊了,于是他迷迷糊糊地放燕使去了秦国。

燕国使者既然能忽悠赵国放行,当然也能忽悠秦国出兵攻赵。始皇帝和燕使会晤之后,认清形势,发觉让赵国攻燕其实是中了赵国的圈套,只能在此时和燕国两面夹击攻击赵国才是上上之策。秦国出于自身利益,再次单方面撕毁协议,派出两路大军,互为掎角之势,浩浩荡荡地杀向赵国。

秦国派王翦、杨端从西路进发,桓齮从南路进攻,两路大军齐头并进,进攻赵国。对于这些大将来说,去赵国打仗是熟门熟路,而且对赵国的兵力部署、战术应用、人员素质都一清二楚,仗打起来那是相当轻松,很快攻取了赵国九座城池。

首都邯郸告急,正在燕国大肆抢掠的赵将庞煖急忙调转马头,回国救援,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秦军已经将赵国南部的广阔平原变成了秦国新的军事基地,这就意味着秦国彻底切断了赵国同魏、韩的联系,而秦军的后勤补给完全可以依靠赵国供给,赵国首都邯郸再也无险可守,变成一座孤城。

不管赵悼襄王的能力如何,要论自觉性,他还是素质较高的,当他看到祖宗的江山将要败在自己手中,自觉地两腿一蹬,到阴间找祖宗谢罪去了。这可愁坏了他儿子赵幽缪王,老爸把祖宗基业传给了自己,可传下来的是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看来自己注定要做老爸的替死鬼,承担起亡国之君的罪名。

赵王迁史称赵幽缪王,他是真正的受命于危难之中,以前多次申请担任赵王职位,都被老爸骂得狗血喷头,这次眼看秦军将要打到邯郸,老爸才让位。不过赵王迁还是暂时保住了祖宗基业,因为秦国考虑到赵国掌门人刚刚上任,赶尽杀绝有损名声,再说秦国在南方还有事需要处理。

公元前235年,魏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起因还是秦国,魏国景湣王是个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的有心人,秦国攻赵之后,他实地参观了赵国的惨样,魏景湣王认为赵国的失败在于没能早点吞并燕国,魏国目前如果要不重蹈赵国覆辙,就应该及早下手吞并楚国,建立起一片抗秦根据地。

看到秦国在赵国的军事恐怖主义,魏景湣王决心攻打友邻楚国,原因有三个:楚地地形复杂,战略位置重要;楚国是个软柿子,人民害怕战争,士兵战斗力不强,战斗素养较差;楚国政权把持在阴谋家兼人贩子李园手中,国内政局不稳,如果打着为楚锄奸的口号,可以争取到很多人的支持,也可以暂时迷惑秦国。

始皇帝之所以能成就霸业,不是幸运使然,而是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魏国对楚国的小把戏中,始皇帝看到了其中的不和谐的因素。面对魏国的拙劣表演,始皇帝思来想去,觉得以目前情况分析,此时发兵攻魏是下下之策,助魏攻楚才是上上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伤亡耗费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

看到魏国侵略楚国,始皇帝没有帮楚国打抱不平,反而要帮助魏国,他认为如果秦国伐魏,必然会损耗魏国和秦国的军事力量,楚国坐收渔人之利,实力不会有丝毫的影响,对比魏国和楚国,魏国不过是暂时得势的小人,不会兴起大波浪,反而是楚国好像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会给秦国带来无尽的伤害。

秦国通知魏安釐王,想派兵助魏攻楚,魏安釐王不太情愿,因为这样一来,魏国部队的后面,就有了一支数量庞大的秦国监军,倘若魏国攻楚不利,秦国到底打谁还是个未知数,但以魏安釐王的智商,抓拍脑袋也想不出拒绝秦国的理由,只好违心同意秦国要求。于是秦国与魏国合兵一处,攻打楚国。

始皇帝派兵协助魏国攻楚,一方面可以了解魏国军队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魏国去试探楚国的能力,巧妙的计划只有碰到能完美实施计划的人才能成为成功,可惜这次始皇帝没有用到这样的人才,最起码这次伐楚行动的秦军总指挥辛梧不是,由于辛梧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最终导致这场战争惨淡收场。

秦国大将辛梧这次派到楚国战场上担任伐楚的秦军指挥,明眼人都知道是让他镀金来了,这样的只赚不赔的买卖实在太难得了,本来秦国的作战目标是静观其变,伺机而动,力争在秦国努力下让楚、魏两败俱伤,而辛梧要扮演的就是渔翁的角色,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都能砸到辛梧头上,不能不说他是个幸运儿。

听说秦、魏联合伐楚,楚国令尹李园没有惊慌失措,根据他多年阴谋诡计的经验,他想出来利诱秦国总指挥辛梧的办法来解决危机。李园亲自出马,化装成楚国说客,以秦将井忌为鉴,提醒辛梧如果秦军得胜,秦、楚修好之后辛梧肯定性命难保。出于同情心和好事做到底的考虑,李园为辛梧设计了按兵不动的妙计。

辛梧采纳楚国好心人的建议,迟迟按兵不动,直到半年后才发兵攻楚。为楚国争取到了组织防御的时间,楚国也因此暂时免遭了灭国的危险。李园凭借阴谋诡计,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改变了楚国的命运,成为楚国有胆有谋的不世之臣。最可怜的是辛梧,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名将的序列,却被李园硬生生地拉回地狱。

纵观战国大局,唯有秦国独好,始皇帝摆平了魏、楚、燕等国的各项事宜后,又把目光对准了赵国,由于地缘政治的需要再加上赵国自身能力的缺陷,始皇帝打算把赵国当作他统一六国的突破口。公元前234年,始皇帝任命大将桓齮为灭赵总指挥,正式出兵伐赵,桓齮也意识到了领导的决心,他发誓不破赵国终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