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4)

始皇帝看到吕不韦的影响力后,很是气愤,但他再看到吕不韦后面的表现,就不是气愤了,而是要除之而后快。吕不韦在撤职之后,四处宣传《吕氏春秋》,含沙射影地鼓吹君臣分权的理论。他虽然把政治权力交出,但他一手经营的大财团,却始终控制着秦国的经济命脉,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经济的良性运转。

吕不韦下岗之后,始皇帝仍然感觉不到自己君王的权威所在,吕不韦依靠自己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依然在左右着秦国的政局,种种迹象表明吕不韦还没有放弃对秦国政权的掌控。长此以往,他甚至还有重回咸阳执掌朝政的那一天,看到这些种种不正常现象,始皇帝真正对吕不韦产生了铲除的念头。

为了彻底消除吕不韦对秦国政治的影响力,始皇帝给吕不韦送去了一封简短的信笺,斥责他功劳与待遇不相符,暗示要把他发配边疆。吕不韦看完信后无奈决定饮鸩自杀,免得像范雎那样在流放途中被始皇帝裁决。吕不韦被彻底清扫,始皇帝也完成了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一名残暴君主的华丽转身。

始皇帝认为,吕不韦死了,他在秦国的影响力也到此为止了,但他想的太简单了,吕不韦死后,吕不韦的哥们在洛阳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这些人还非法集会,公开宣扬了一些反动言论,还有些极端分子在吕不韦的坟前静坐,借以表达某种情绪。始皇帝晕了,看来吕不韦还是阴魂不散呀!

为了把吕不韦在秦国的势力连根拔起,始皇帝在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他首先冒着影响国家政体的风险,把跟吕不韦有关的人全部清理,虽然这些人已经深入到秦国的各个阶层、遍布到各个领域。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始皇帝总算是清除了吕不韦的政治崇拜者。

在整风运动开展的同时,始皇帝根据可靠情报,发现了吕不韦还有通敌卖国的嫌疑,在秦漂一族中,很多外籍人士都领过吕不韦的生活救助基金。而这些人正是吕不韦死后施行那些非法举动的中坚力量,于是始皇帝又下达了“逐客令”,准备把在秦国工作的外国人全部驱逐出境,以绝后患。

纵观吕不韦一生,他虽然专权,男女作风也有点问题,但他高超的资本运作能力,超人的谋略,不凡的交际能力,超群的政治才能以及在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都是值得后人学习和肯定的,吕不韦死于被权力扭曲的人格上,虽然在临死的一刹那,他或许认识到了名利财富都是浮云,但老天再也不会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了。

在秦国的政治历程中,和其他国家一样都经历了贵族、外戚、权臣,这些架空君主权力、危害君主专制的恶势力,但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这些恶势力都被秦国君主一一扳倒,也正因为如此,秦国才在战国列国中脱颖而出,没有了国内各种矛盾的羁绊,秦国正式开始了一统天下的伟大历史进程。

公元前246年,面对秦国恐怖式的疯狂扩张,韩国君主韩恒王开动脑筋,想出来一个不动一刀一枪却能阻止秦国侵略的金点子。他派韩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郑国,充当间谍,让他去秦国游说修建一个浩大的水利工程,从而消耗秦国的力量。这就是传说中的“疲秦”的策略,目的在于延缓秦国对外扩张的脚步。

郑国不但是水利工程专家,而且还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行骗者,他来到咸阳,拜见了嬴政和吕不韦后,以李冰修建都江堰为例,介绍了水利工程对国家的种种益处,并阐述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理论,勾画了兴修水利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经济状况的蓝图。在他的忽悠下,秦国耗费巨资在泾水上修建郑国渠。

郑国渠的工程量,在当时秦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个工程一修就是十年,直到清理吕不韦集团之后,始皇帝才发觉,郑国渠的修建严重影响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这项工程不折不扣是韩国的政治阴谋。始皇帝震怒之下要杀郑国,以便于对秦国上下有个交代。

得知秦王识破了自己修建郑国渠的阴谋,面对始皇帝的屠刀,郑国坦诚修郑国渠有延缓韩国灭亡的目的,同时他又一次分析了郑国渠对秦国的巨大作用,始皇帝也明白郑国渠已经劳民伤财,如果半途而废,先前的付出就都成了泡影。最终始皇帝决定,把郑国打成政治犯,责令他戴罪立功继续修建郑国渠。

郑国渠修建虽然是偶发事件,但从此始皇帝对所有投奔秦国的外籍人才都起了疑心。他认为这些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对秦国忠心耿耿,而且来秦的外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难保其中没有几个像郑国这样的间谍,如果他们在暗中破坏秦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危害巨大,以此为据,始皇帝签发了逐客令。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各方面都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和秦国的人才引入机制有很大关系,始皇帝一叶障目,驱逐外国投资者和技术移民,说明他对问题的思考太过简单。如果这条法令真的被实施,严重的人才流失,将给秦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幸运的是上天给他派来了李斯,阻止了逐客令的实施。

自公元前247年起,战败的联军再也没能组织起合纵队伍,合纵抗秦的故事也再没上演。而此时的秦国,也需要及时调整战略,不动声色休养生息,所以暂时没有去找列国的麻烦。从小便才华横溢的嬴政亲政后,如何有效整合六国成了秦国朝堂经久不息的话题,而提出有效策略的人正是李斯。

李斯,楚国人,家境贫寒,座右铭:知识改变命运,主要经历:由于父母官的推荐,刚毕业不久,年纪轻轻就被举荐成为一个仓库保管员,后应聘秦国,最高职位丞相。特点:洁身自好,在做仓库保管员时,从不倒卖仓库的粮食。

李斯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在做仓库保管员时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和粮仓里的老鼠贫富差距很大,生活质量差别甚远,通过研究,李斯认为生存的环境决定了生活的质量,把这个科研成果适用到了人的身上,李斯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完全在于能不能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

一心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的李斯,不顾单位领导的挽留,离家出走,拜闻名天下的大学问家荀卿为师,学习法家思想,具体说就是帝王之术。在异国求学期间,他苦心钻研学业有成,并结识了韩非等一大批知识界精英。

李斯求学有成后,根据他善于分析国际形势的专业特长,出于职业前景的考虑,他没有选择回国效力,而是决定到秦国去打拼事业,因为他知道除了秦国,他最终都会步回生活的老路,不可能得到任何国家的重用。虽然李斯选择会遭受许多人对他缺乏国家荣誉感的谴责,但他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