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秦国发展篇生逢乱世,身不由己(2)(第2/3页)

急于施展才华的苏秦由于锋芒毕露,虽是一匹罕见的千里马,却遇不到伯乐。苏秦一心想做大事,想不到竟面临着饿肚子的风险,怀才不遇的苏秦整天用“头悬梁、锥刺股”来折磨自己。其实苏秦不必难过,这段艰难的求职之路是他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很快他就会受到上天的垂青。

苏秦求职四处碰壁,心理素质不佳的他患上了心理疾病,还好他及时咨询了医生,慢慢恢复了正常,可是求职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主动降低了门槛,到燕国这个小衙门谋了个差事。苏秦抱着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决心帮助小国抵御大国的称霸,从而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强大。

秦昭襄王和齐湣王相约称帝的时候,苏秦正在燕国做着高级公务员,此事发生后苏秦分析:齐、秦两国同时称帝,绝对不能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解释,这充分说明两个大国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不管他们如何协商,强强联合的结果都是会形成超强的垄断集团,这对其他各国尤其是燕国这样的小国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

苏秦看透了秦昭襄王和齐湣王称帝后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明白两强称帝后一旦结成同盟,燕、韩、楚、魏、赵被瓜分在所难免。权衡利弊之后苏秦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对齐、秦两国挑拨离间,两国一旦对立,就必须拉拢中间势力,那时候弱小的诸侯国不但消除了危险,反而会成为两大国眼中的抢手货。

为了天下弱国能头顶一片湛蓝的天空,苏秦向燕王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请求领导批准自己出使齐国,挑拨齐、秦两国关系。在燕王的支持下,苏秦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劝说齐湣王的任务,实现了给齐、秦两国之间制造了裂痕的目的,可苏秦的宣传让其他国家彻底了解秦、齐两国的野心,结果导致了战国彻底的混战。

在苏秦甜言蜜语的劝说下,齐湣王放弃了皇帝的名誉称号,不过齐湣王却不是个厚道人,他很有政治想象力,认为可以利用称帝事件好好打击一下秦国。齐湣王通过各种渠道宣告称帝是受了秦国的迫从,自己是追悔莫及,为了替领导周天子打抱不平,他决心现身说法,还原真相,将秦国的狼子野心昭示天下。

齐湣王想在称帝事件上做文章,就借口为周天子维权,联合诸侯声讨秦国。但齐湣王还是江湖经验不丰富,根本没有意识到他面临的诸多困难:首先,秦国的实力和齐国相当,一旦搞对抗容易形成两败俱伤,其次,各国情况复杂,由于齐国地缘政治的特点,攻秦必须借道别国,这些国家未必对齐国大军放心。

在齐湣王心目中,借为周天子维权的名义组织成立抗秦联合国军,不是以打击秦国为最终目的,而是要抬高自己和齐国的国际地位,通过号召韩国、赵国、燕国、魏国同时向秦国进攻,从而增强齐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要是真正和秦国开战,他肯定不干,因为那只能增强韩、魏、赵三国的势力,对齐国没有好处。

得到齐湣王的召唤,韩、赵、魏三国举双手赞同跟随齐湣王攻秦,傻子都会算这笔账,跟随身强力壮的老大一起去攻打另一位身强力壮老大,肯定比同时受两位老大的欺凌要合算的多。况且秦国如果遭受重大打击,综合国力肯定会倒退,此消彼长等于给了他们更大的生存空间!

作为挑拨离间秦、齐两国关系计划的发起者和实施者,燕国更是有着攻秦的理由和需求,当然也支持齐国攻秦。齐国胜利的话,作为战胜国燕国肯定能分一杯羹;如果秦国有能力展开反击,齐国倒霉了,燕国和秦国的领土并不接壤,根本不用担心秦国的报复,参加这样的军事行动,燕国怎能会不同意呢?

然而由于是利益的结合体,这场联合行动刚开始,各国就都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五国联军和秦军耗了一段时间后,进攻的、观望的、拖后腿的都出现了,步调难以统一,当然不会有什么成效。韩、赵、魏最终也头脑清醒了,长期下去,利益是没有的,得罪秦国是一定的,五国联盟开始同床异梦的生涯。

还是赵国领导最机灵,看到五国联军失败的必然性,首先派了部长以上级别的高官,跟秦国首脑进行了秘密会晤,会谈中赵国讲述了秦、赵两国的传统友谊,说明了这次联合攻秦赵国的无辜,强调了齐国的威胁是这次糊涂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了表示诚意,赵国愿意在五国联军中作秦国的内应,配合秦军的反侵略军事行动。

面对赵国在对抗中向秦国示好,国际社会颇有微词,都认为赵国的行为是投降主义。其实为了保证赵国的利益,赵国只有挑拨秦、齐之间的矛盾,逼迫齐国认真攻打秦国,毕竟赵国长平之战后军事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想再和秦国搞军事对抗只能借助他国的力量了。

其他国家听说赵国和秦国亲密接触之后,一边谴责赵国的不仗义,一边效仿赵国,去跟秦国进行了接洽这样的歪风邪气,彻底瓦解了五国联军的战斗意志。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国都认为再打着攻秦的幌子也没有任何意义了,还不如早点回家。五国联军正式解散,齐国也在这次攻秦中和各国都结下了怨恨。

五国联合攻秦的闹剧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联合攻秦并没有对秦国带来实际的伤害,但秦昭襄王仍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一直对齐湣王组织五国联军的举动怀恨在心。公元前284年,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在秦昭襄王诚恳的威逼利诱之下,秦国出面组织秦、韩、魏、燕、赵、楚六国联军,正式向齐国开战。

六国联军伐齐之前,秦国军事委员会做出了详细的战前分析,秦国总结了上次齐国伐秦失败的原因,最终认定是齐国的信心不够坚定,才最终导致联军离心离德。秦昭襄王吸取了齐国失败的教训,主动放弃了六国联军的主导权,通过暗箱操作,推举燕国的大将乐毅为联军总司令,表明秦国攻齐的坚定态度。

在六国联军伐齐战前总动员会上,秦昭襄王作为德高望重的领导,代表各国诸侯王讲了话,在表明秦国在此战中的决心之余,引用上次联军攻秦的失败战例,侧面警告各国要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否则事后秦国会给他点颜色看看。秦昭襄王高水平的演讲使各国免除了后顾之忧,都齐声表示愿意甩开膀子跟着秦国干。

这次秦国组织的六国联军完全是明星阵容,军中将星如云,燕国的乐毅、赵国的廉颇、秦国的白起,这些将领的加盟可以说是代表了战国时期的最豪华组合。反观齐国,长年征战令将士非常厌倦战争,国内经济疲软,综合国力不断下降,外汇储备空虚,外交更是一塌糊涂。因此这场战争没开始就已经决定胜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