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3/3页)

李纲听得此话肃然动容,连忙向欧小凤拱手道:“欧头领言重了,李纲何德何能,岂敢承此盛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份责任李纲当仁不让。然而正是为了报效天下百姓,李纲必须去赴阙领罪。”

欧小凤问:“此话怎讲?李大人陷于囹圄,又焉得能尽责尽忠?”李纲反问:“怎见得我便要身陷囹圄?”欧小凤说:“据我所得探报,李大人回京后即要交刑部从严议处,只怕下狱还是轻的。所以我才紧急下山,奉劝李大人莫去自投罗网。”

李纲感激地道:“欧头领拳拳之心,李纲深领;欧头领消息之灵通,李纲亦甚佩服。只是依我揣度,这消息里可能有讹传的成分,事情未必会如此糟糕。”

欧小凤问:“何以见得?”

李纲解释道,如果皇上真欲重治其罪,便不会让他这样自行赴阙,而是要戴镣上枷囚车押送的。从这个迹象看,他的种种罪名,在皇上那里充其量是个莫须有,尚待进一步勘查。皇上可能会将他削职为民,但不见得会下狱,更不至于问斩,本朝历来是有不可擅杀大臣的条律的。只要他谨言慎行,来日澄清事实,大可东山再起,重新参与朝政。而唯其如此,方可论天下,因为人微言轻,所谓报效国家造福社稷云云,实则只有大权在握才能做得到。小不忍则乱大谋,欧头领是通晓兵法之人,以退为进的道理,应当是懂得的吧。

李纲说的这些,是他在接旨卸任后,经过冷静分析,对自己的处境、前程以及应对策略得出的一个基本认识。这些想法本不可言之于外,但为打消欧小凤的担忧,更为避免欧小凤强行挟其上山,他不能不这样把话说透。从欧小凤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个有理有据的解释,她是听进去了。

“假如欧头领诚心想帮我李纲,我倒另有相求之处。”

“好,”欧小凤沉吟着点点头,“李大人但讲无妨。”

“解围太原一仗,无论谁为统帅,皆希欧头领相助一臂之力。”

“这不消说,责无旁贷。”欧小凤爽快地应诺,但随后却提出疑问,“只是这一仗,不知宋军是否还能打?”

这也是李纲所担心的问题。他顿了一下,坦言相告,他对此亦很不乐观。宋军兵力不足,很难与金军对垒,倘无得力的救援,太原必陷无疑。太原一旦失陷,两河的局面即会变得十分严峻。而假如他被重新起用,首要的任务,必然仍是奔赴前线抗击金军。

“所以说,欧头领若能在抗金战场上有所作为,就是对我李纲最大的帮助。”

“小凤明白了。”欧小凤深深地点了一下头,端起酒碗,“我听李大人的,愿苍天保佑李大人早归帅位。”

“愧领欧头领的厚望。”李纲也慨然端酒,“但愿来日能与欧头领精诚合作,尽驱金虏,复我河山!”

话虽如此,李纲心里却清楚,皇上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再付与他兵权的了。如其不然,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国朝的局势,又沦落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面对着欧小凤殷切的目光,他真是不忍心将这一点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