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3/3页)

李纲平素很少对某人怀恨在心,即使是与不同政见者争执得脸红脖子粗,一般也是对事不对人。然而这一回,他却是对童贯恨之入骨了。一个人的心肠黑暗歹毒到这步田地,已经是无可救药。他攥着密信拍案发誓,一定要彻底铲除掉这个对社稷危害极大的毒瘤。

状告童贯谋害钦差,仅凭这封来历不明的匿名信是不足为据的。不过这不要紧,以李纲目前的官职地位,收拾童贯不一定非借助这个罪名,而且李纲也没打算用它。因为若以此为由,就需要进行一系列很烦琐很困难的调查取证工作,反而把事情搞得麻烦起来。而且以此为由收拾童贯,在外人看来,亦未免显得其中掺杂着个人恩怨。李纲很注重个人的名声,不愿意造成这种误会。童贯作恶多端,罪名俯拾皆是,信手拈来几条,就能整他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靖康新朝建立后,他的罪行已被大臣们大量揭露,他早已是铁定的黑名单上的人物。所以只要想治他,罪名不是问题。

在惩治罪臣的尺度把握上,像李纲这样的重臣的态度是举足轻重的。此前李纲对罪臣的处理态度,倾向于能从宽还是尽量从宽。而这一回,他却是不再心慈手软。陈员外所期待的,正是他这种斩草除根的决心。

当时的政治气候对严惩童贯非常有利。金军撤围后,惩办祸国奸臣的呼声再次风起云涌。侍御史孙觌、御史中丞陈过庭、右正言程禹等诸多大臣接连上书,强烈要求朝廷继续惩治六贼及其党羽。处于如此一种氛围下,对童贯的罪行无须多列。李纲只是实事求是地向赵桓补充具奏了一条:“据臣所知,皇上与太上皇相疑者,皆因童贯从中挑拨所致。”

就凭这一条,童贯就死定了。一个当权者,能容忍千条万条,但绝不能容忍有人想动摇他的权位。怀有如此狼子野心的人,自然是十恶不赦可杀而不可留。因此后来,名列六贼之首民愤滔天的巨奸蔡京虽被一贬再贬,乃至客死潭州,却非绝命刀下。那个与六贼关系密切的高俅也被放过了一马。而对于童贯,赵桓却在将其由池州而郴州而吉阳军数加贬窜后,仍未罢手,终是下诏予以诛杀。

可笑的是直至死到临头,童贯还抱着东山再起的幻想。

谋刺李纲事败后,为怕露出马脚,童贯未敢再有任何不轨活动,也没再试图劝说赵佶西行。面对大局已定的现实,他不得不大幅度地调整行事策略。

他想,赵佶那个昏聩不堪的糊涂蛋是指望不得了,一旦返回龙德宫,他便成了个彻头彻尾的废物。胳膊扭不过大腿,欲求摆脱逆境,还得依傍新朝。新朝容不得他,这只是目前的状况,时过境迁则不见得没有变故。政坛风云变幻莫测,谁也说不准明天是哪一块云彩能下雨。只要能留得这条命在,他童某人将来未必不能重起炉灶。

问题是如何能留住这条命。现在别的途径都走不通了,除了潜逃隐匿,唯一的办法是对新朝表现得顺从顺从再顺从,表现得像一条再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的可怜虫落水狗,使人觉得他简直已是不堪一击不值一打。这一着棋很险,但不排除有走活的可能。而若潜逃隐匿,纵使不被捕获,亦将永无出头之日。

经过反复考虑,童贯决定硬着头皮押上一宝。于是,他乖乖地随同赵佶回到了汴京,乖乖地向朝廷交出了兵权,又乖乖地踏上了流放之途。当然,在背后他是备有周密安排的,如有风吹草动,他将立即隐身。直到这时,甘心为他效力者仍不乏其人。童贯树大根深之状,于此可见一斑。

数月的时间过去,除了一再迁移贬谪地,并未听到朝廷欲向其开刀的动静。童贯那颗紧缩的心一点点地舒展开来,他认为自己毕竟是见识过人目光远大,采取这种忍辱负重以屈求伸的策略是相当正确的。所以当索命钦差在广东南雄州追上他时,他还以为自己是否极泰来了。

那是靖康元年的七月间,精明强干的监察御史张明达奉诏带人前去诛杀童贯。为防行动有失,张明达先遣亲事官携礼拜见童贯,诈称因边事所需,朝廷已委其为河北宣抚使,特招其从速赴阙受命。童贯得讯喜出望外,全然未生疑心,主动提出要设宴款待钦差。就在次日的宴会上,他被张明达出其不意地一刀枭首。其实他在流放途中一直雇有秘密保镖,宴请张明达时,负责斟酒的一个伙计便是由秘密保镖充任。然而当时酒桌上喜气洋洋,使得童贯及其保镖都放松了警惕。而且张明达的出手速度实在太快,就在他笑眯眯地起身向童贯敬酒的一瞬间,突然寒光一闪,谁也没看清是怎么回事,童贯的脑袋便噗的一声滚了出去。童贯既已授首,杀他的人又是钦差,那保镖也就未敢稍有动作。

之所以拖延数月才动手诛杀童贯,是考虑到童贯不同于六贼中的其他人。他长期执掌兵权,在禁军里培植的亲信很多,其中颇有些利害相连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如不先期妥善地解决掉这些人,处死童贯有可能引起不小的麻烦。童贯也正是估计赵桓不敢贸然要他的命,才有那个胆子回京。逐步清除童贯的亲信需要有个过程,这一拖便拖到了七月份。

诛杀方案是李纲提出来的,由于他任职枢密使,具体实施亦是由他主持。李纲对童贯的阴狠深有领教,因而向张明达提供了那个以毒攻毒的计策,果然一举成功。童贯的首级被用水银生油浸泡,储以黑漆木匣,由张明达带回汴京,经验查无误后,曾在开封府衙门前出榜悬标多日,受到千万百姓的争相唾骂。陈员外闻讯专程从南都来到汴京,亲自欣赏了这个场面。

此后不久,朱面力、蔡攸亦相继受戮,喧嚣一时的六贼势力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