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连横与合纵(上)(第4/8页)

张仪一听,有道理。

于是,又跑到赵国。

他到了赵国之后,立即去找苏秦。

哪知,苏秦这时缺德得要命,老早就对门卫说,如果张仪来了,坚决不让他进门。

张仪去了几次,每次门卫都不给他通报。他气得要命,以前还是同学,你在路边撒尿时,老子都可以在旁边观摩啊。现在怎么连个面都不给见?但他又舍不得离开,大老远跑过来,连个面也不见,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但更不够意思的还在后面。

苏秦终于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接见了这个老同学。

但苏秦把排场摆得很大,自己高高在上,让老同学坐在堂下,给了他几个美女和仆人,以及一些口粮,然后教训了他一顿,说:“你不是说你很牛吗?怎么会堕落到这个地步?现在我根本不跟你交谈,直接给你富贵,让你去享受,因为你的水平太低,一点儿不值得重用。你好好享受吧。好,我还有很多事要办。没有时间陪老同学了。你没有的吃了,尽管跟我要。然后站起来,拍拍屁股走人。”

张仪连一句话还没有说出来,他就已经进入内屋去日理万机了。

张仪受到这个待遇,不由当场气爆。

可气爆之后,你还得面对现实。现实是,苏秦是六国协约长,张仪只是一个破落青年。你如果搞不出一番事业来,你永远就得受苏秦的气。

张仪再一次把诸侯老大拿来进行评估,既然苏秦在赵国牛哄哄,天天联络其他五国对付秦国,那老子就跑到秦国去,跟你苏秦作对到底。

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实现他的理想。

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苏秦的掌握之中。苏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苏秦知道他气乎乎地向秦国动身了,就对他的舍人说:“别小看这愤青啊。他的水平天下无敌,估计我也比不过他。现在我虽然比他先得志,但我可以断言,以后掌管秦国大权的一定是他。只是现在他很穷,身上一点钱也没有。你是知道的,现在没有钱就等于没有机会。我是怕他因为现在太穷,以后会把钱看得太重,会因为小利而不能成功。所以,把他羞辱了一把,目的是激发一下他的斗志。你现在的任务是暗中跟过去,向他提供活动资金。他一定会成功的。”

然后苏秦又去找赵肃侯,从国库里拿出大量的现金,给他的舍人,让这个舍人跟随张仪,当张仪的财政部长。只要张仪想花,就给他花,花多少给多少。不要怕没有钱,就怕张仪不花钱。

那个舍人没几天就跟上了张仪,想办法接近了张仪。这时张仪正穷得没有办法,突然得到这个人的资助,当然很高兴。

张仪利用这个资金很快就见到了秦惠文君。

秦惠文君觉得这哥们儿不错,就让他当了卿。从此,张仪正式走进这个历史舞台。

秦惠文君天天跟张仪讨论如何打诸侯的大事。张仪也越来越得到惠文君的信任。

这时,那个赞助商向张仪告辞。

张仪说:“你还是不要走吧。我马上就要富贵了。我是依靠你的赞助才有今天啊。我还要报答你呢。”

那个舍人说:“我对你的认识其实等于零。真正知道你、了解你的是苏秦先生啊。苏老大怕秦国攻打赵国,坏了他的约从策略。他认为,只有你才能拿到秦国的权柄,这才先把你惹怒,然后让我带着大量的资金跟着你,向你提供活动经费。现在你已经被重用,苏老大的计划已经成功,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所以我要回去向他交差了。”

张仪一听,呆了半天,这才说:“这样的策略本来是我研究的专业啊。可现在却被老同学拿来玩我。看来我真的比不过苏秦了。我现在才刚刚上路,怎么会去打赵国呢?请你回去替我向老同学表示感谢。只要老同学还活着,就没有我发言的机会。何况他还在赵国,我哪敢去打赵国呢?”

张仪就这样成为秦惠君的红人。但首席大臣仍然是公孙衍。张仪必须找机会把公孙衍排挤出去。

公孙衍这时也许还没有感受到张仪会出来搞定他,自以为自己帮秦国猛打了魏国几次,拿下河西土地,个人事业如日中天。在接受魏国的巨额贿赂后,便按照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原则,叫秦惠文君放过魏国,去占那些少数民族的便宜。

秦惠文君虽然很聪明,但这时给胜利冲昏了头脑,只要公孙衍提出的,他根本不经大脑过虑一下,就直接说同意。

公孙衍一听,觉得自己的计划应该没有什么障碍了。

哪知,这时张仪站了出来,说:“我反对公孙衍同志的方案。现在魏国四面受敌,一副挨打的壮态,我们更应该继续打他。千万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分心去玩周边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力量就是那点儿,几百年来就没有什么变化过,什么时候都可以收拾。可魏国是咱们的死对头。历史已经证明了,要是让他们再缓过气来,拼尽全力来向咱们进攻,那麻烦就大了。所以说,公孙先生的这个建议是误国的建议。

秦惠文君一听,果然清醒了起来,大叫:“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啊。”

公孙衍一看,这个贿赂还真的拿得错了。他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还坚持,自己除了死路之外,没有别的路子走了。

散会之后,立即跑路。他没有跑到别的地方,而是跑到魏国来。

魏国这时也需要人才,而且给这哥们儿打了几次,知道这哥们儿真是人才,于是就让他当了相国。

秦惠文王很想让张仪填补公孙衍的空缺,但考虑到他没有一点儿功劳,于是,就叫他和公子华带部队去打魏国。

公元前328年,张仪和公子华把魏军打得大败,又拿下蒲阳这块地皮。

如果是别的人拿了这块地皮,肯定回来就把它加进本国的版图里。可张仪却不是这样。

他觉得这样做,这块地皮就太没有利用价值了。

他建议他的领导,把这个地皮又还给魏国。而且还派那个公子繇到魏国当人质,跟魏国搞成友好联邦。然后他再亲自跑到魏国,做魏王的思想工作,直接举这个事例,说秦国对魏国好吧?占领了蒲阳,又还给魏国。现在还派人质到魏国来。魏国可不能不讲信用啊。

魏惠王这时不知道哪根神经发生故障,硬是忘记了张仪可是纵横术的代表人物,是说话最不算话的牛人,居然给他说得满脸堆笑。他觉得秦国这么厚道,自己可不能不够意思啊。于是,大笔一挥,大大方方地把上郡十五个县送给秦国。

秦国用了一个抢过来的蒲阳换了十五个县,又让魏国大大地感激他们,是典型的得了利益还卖乖。魏国呢,是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服务实在是太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