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亲王十字军(第2/5页)

最后那条显然是不可能的。拜占庭帝国小心翼翼地在强敌环伺之下维持着如今的局面,就是因为除非必要,不然决不拿军队去冒险。为了生存,运用外交手段和仔细选择目标进行打击是必要的。但与阿拔斯王朝正面对抗,攻打战略上的孤立城市耶路撒冷简直愚蠢至极。拜占庭帝国和十字军目标上的鸿沟,最终将导致双方关系破裂,也是未来悲剧的起源。

不过,当时一切都还足够顺利。根据各种说法,阿历克塞一世展现出了东道主的风范。接连不断的礼物和宴请让于格简直眼花缭乱。然而,所有的礼物都有代价。皇帝对西方社会足够了解,知道骑士都要恪守誓言,他真正的目的是让这些骑士效忠于自己。阿历克塞一世可能从不信任十字军,但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利用他们。

起初于格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自己才是十字军的领袖,不愿意屈居任何人之下。此外,如果他立下誓言,而届时其他几大贵族都表示拒绝,那他就会显得很蠢。但阿历克塞一世步步紧逼。他暗示,如果于格宣誓效忠,并把之前夺走的任何城市或领地还给拜占庭,他就会考虑派帝国军加入十字军,甚至在时机合适的时候亲自出征。送给于格的礼物更加奢华了,但威胁的意味也开始明显起来。51护卫他回到宫殿的仪仗队忽然加强了武装,也没那么好说话了。于格试图返回营地,但护卫却礼貌地提醒说他是皇帝的贵客。被软禁几天之后,于格屈服了。

阿历克塞一世很幸运,他搞定了第一位抵达君士坦丁堡的东征亲王,而且没怎么惊动他的部队。让于格这样有野心也有权力的人宣誓效忠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过一旦成功,后来的贵族想要抵抗就很难了。无论如何,他及时获得了效忠,因为第二支部队马上就要抵达君士坦丁堡了。

第二支部队的领袖是下洛林公爵(Duke of lower Lorraine)布永的戈弗雷。这片领地包含了现今的德意志西北部以及尼德兰和比利时。戈弗雷的自信心比起于格只强不弱,身为查理曼的直系后裔,他是十字军领袖中声名最盛、血统最高贵的一位。他公开声明投身于东征事业,变现了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抵押了各种各样的物品用于筹钱,并把剩下的财物全部捐给了圣吉尔(Saint-Gilles)修道院。52

与于格不同,戈弗雷选择了隐士彼得走过的莱茵河—多瑙河路线前往君士坦丁堡。然而,贫民十字军已经败坏了当地人对东征者的印象。当戈弗雷抵达匈牙利时,对方直截了当地拒绝他们进入国境。他等了3个星期,最后只能把弟弟鲍德温送作人质,以保证军队绝不会行为不端。

等戈弗雷抵达君士坦丁堡时,他的情绪已经糟糕到了极点。他宣誓拯救东方的基督徒兄弟,自己在财产上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一路上迎接他们的只有怀疑和敌意。如今在帝国的首都,卑劣的行为还在继续。尽管于格的军队已经渡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到达小亚细亚,但他被要求向皇帝宣誓效忠的可笑消息还是传到了戈弗雷这里。所以当皇帝的使者邀请戈弗雷进宫时,他愤怒地拒绝了。

阿历克塞一世的回应是通知戈弗雷,除非他把所有占领的罗马领土还给拜占庭,否则他将无法通过这里。但戈弗雷依然不为所动,于是阿历克塞进一步施压,对他们关闭了帝国市场。戈弗雷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早听说于格之前就被投入监狱,直到他宣誓效忠才被释放,现在他已经看到了皇帝的背信弃义。愤怒之下,他率领部队扫荡了君士坦丁堡的郊区。

阿历克塞一世意识到自己把戈弗雷逼得太狠了,他立刻恢复了对十字军的物资供应,并匆忙把于格派去戈弗雷的营地,向他保证于格绝对没有被关入监狱或受到虐待。戈弗雷召回了掠夺部队,不过对于于格让他宣誓效忠的请求则充耳不闻。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表现得十分克制,而且丝毫不惧皇帝的低劣手段。于格想要巴结阿历克塞一世,没问题,但他戈弗雷可不是卑躬屈膝之徒。53

整整3周,戈弗雷都拒绝宣誓,但皇帝也没有降低要求的迹象。骑士们按捺不住了,他们做出了巨大牺牲来解放耶路撒冷,不明白为什么无法通过这里,局势变得紧张起来。显然,戈弗雷必须冲破阿历克塞一世的阻拦了。

这一次,阿历克塞一世的武力威胁失败了。后面的东征军不久就将抵达君士坦丁堡,他们加入戈弗雷阵营的后果是阿历克塞一世无法承受的。因此皇帝派出了帝国军,把十字军压制在军营里。公爵看清了形势。当皇帝的代表再一次礼貌邀请戈弗雷进宫时,已得到足够教训的他同意了。几天后,他极不情愿地宣誓效忠,随后带着部队渡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与于格的队伍会合。

阿历克塞一世对待戈弗雷时,并没有展现出对待于格一样的外交手腕,这是有原因的。帝国密探一直在关注剩下两支东征军的进程,他已经得到消息:诺曼冒险家博希蒙德的军队很快就要到了。

任何谨慎的领导人都会对这个消息感到万分警惕。在东征的所有亲王中,塔兰托亲王博希蒙德是最有野心也最可怕的一位。尽管有点驼背,但这位40多岁的金发巨汉颇有几分征服诺曼底的维京先祖的风采。54博希蒙德的父亲罗伯特·吉斯卡尔是史上最成功的冒险家之一,55而他本人完美继承了父亲冒险的癖好。甚至连他的敌人都能发现他身上某种特殊的吸引力。拜占庭皇帝的女儿安娜见到博希蒙德时年仅14岁,她认为他十分可怕,但也承认他“是个奇人,令人一看就移不开眼”。

这样的人领导的军队已经足够麻烦了,而阿历克塞一世害怕博希蒙德还有个人的原因。拜占庭帝国与博希蒙德的家族已是老相识。1071年,博希蒙德的父亲把拜占庭人赶出了巴里,那是帝国在意大利的最后一个据点。10年之后,罗伯特和27岁的博希蒙德又入侵拜占庭,在巴尔干半岛烧杀抢掠。阿历克塞本人在那次战役中受了伤,并眼睁睁地看着至少3支帝国军队在诺曼重骑兵的面前被撕得支离破碎。诺曼人认为自己已经击败了皇帝,开始计划把博希蒙德推上皇位。多亏阿历克塞反应迅速,进行了多次恰到好处的行贿,才把局势稳定下来。

3年后,博希蒙德卷土重来,这一次他的兵力更强。不过好运站在了阿历克塞一边,诺曼军队暴发了瘟疫。父子俩尚未造成太大损害,罗伯特就去世了。在继母的政治运作之下,博希蒙德被完全剥夺了继承权。接下来一些年里,他一直在试图重新积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