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伐军指东打西征上都(第3/6页)

脱火赤面色凝重,心中没有一丝兴奋,反而隐隐不安:怎么没有见到南蛮惯用的火箭?此刻风向对他们有利,为什么不使出这惯用杀招?

前面战局惊心动魄,后面脱火赤再三琢磨,终于明白:李文忠这是怕风向突变,那时岂不等于放火烧了自己?

心中稍安,却突然发觉突击点战势大变:从明军工事中突然推出无数圆木,顺地势滚滚而下,只一瞬间,顽强进攻的蒙古铁骑人仰马翻,如同被一片洪流冲泄而下,攻势就此瓦解。

脱火赤那个心疼!这可是自己的体己部队,哪能就此消耗在如此攻坚作战中?紧急下令吹起暂缓冲锋号角,元军的首次进攻就此铩羽。

令脱火赤略微庆幸的是,明军并未趁势掩杀,看来那个李文忠还是心虚畏战,一般来讲,这种情况下就是做做样子也要追杀一阵的,即便是步兵追不上骑兵,总能捡拾一些兵械作为战利品吧?

这次试探进攻令脱火赤更加为难了,再往下应该如何把握战局?

强攻肯定不行,收兵?那还不如不出击呢!

对峙下去?终究不是办法,磨蹭到天晚还是要回头,不然扎营野外风险更大,那些明军步卒肯定会借夜色掩护反守为攻,一旦在元军营地四周弄出些绊马索之类的东西,第二天这仗就更没法打了。

脱火赤一生还从未经历过这种不合情理战事,弯刀高高举起了,却发现身边没有敌人,偏偏还明知道敌人就在不远,这种仗怎么打?

但是,无论如何也要继续耗一阵,不然如何向出征的将士交代?全军士气一旦不在,往下战事定然凶多吉少!再说,焉知李文忠会不会跟踪而至,趁势把大宁城围住?

狡猾的南蛮!

脱火赤心中暗骂,却感到阵阵苦涩泛起,无奈之际传令:前军下马休息,尽量摆出懒散模样;却下令中军近卫做好突击准备,一旦明军脱离掩体进袭,便冲上去砍杀个痛快!

但愿李文忠能上钩出动。

但是,脱火赤又失望了,明军不为所动,还是没有主动求战的意思。

脱火赤渐渐怒了:这算什么?不是你们自己打上门来的么?世上哪有这种无赖!

如此一来二去,这不死不活的战事也就拖到了午后,脱火赤只得下令全军分为两拨,轮换举炊进食,不管是进是退,先混饱肚皮再说。

突然,一阵战马銮铃从后方传来,片刻之间,一个浑身是血的蒙古士兵连滚带爬挣扎进了脱火赤的临时军帐:“相爷呀,大事不好,大宁……大宁城丢了!”

脱火赤只觉得天旋地转:“丢了?丢给谁了?”

“常遇春……是常遇春的旗号……那个常蛮子让我们全宁的蒙古骑兵引路赚开了城门,弟兄们……连放火都来不及呀!”

脱火赤感到遍体冰凉,顿时明白了:这个李文忠目的就是把自己黏在此地,以便给常遇春偷袭大宁留出时间!完了!彻底完了!

脱火赤迅速镇定,极快推理出自己的下步险恶处境:李文忠继续与自己耗下去,而常遇春的骑兵肯定会从背后杀来,那时元军前后受敌,岂不面临全军覆没之境?

就算两位都老实不战,自己的万余人马如何就地支撑?吃些什么?要饭也找不到主家呀!

要说脱火赤也不愧刚毅果断之将,立即下令:“不吃饭了!全军丢掉现有那点辎重,立即开拔!”

有名部将不由插问:“将军,咱们回大宁城?”

脱火赤此刻知道所有部将们的心思:家眷都在大宁城内,总要拼命解救自己的妻儿老小吧?

可是,你们就不用脚后跟想想:现在大宁已经沦落敌手,再回师大宁,谁还能当真与捉到了自己爹娘妻儿的强敌开战?

“蠢才!回大宁干嘛?去找常蛮子送死?”脱火赤总算找到一位发泄怒气的对象。

“那……我军啥时能再开饭?”

脱火赤恨不得立刻拔刀劈了这家伙,但还是不得不回答:“锦州!全军兵退辽阳!咱们找纳哈出太尉讨口饭吃去。”

65

大宁之战,就这么以荒丘上的一阵乱箭滚木宣告结束,一场预料中的恶战竟然没啥短兵相接,脱火赤败得确实有些窝囊。

但不管如何,脱火赤计点全军,战损不大,也就丢了个城池以及一些辎重而已。钱财么,本来身外之物,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主要的生力军总算大部得以生存,脱火赤懊恼之余还是有点庆幸。

脱火赤庆幸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毕竟不愧为大元右丞,逢惊不乱,遇变不惊,能壮士断腕般果断撤军,若是稍微迟疑不决,被那传说中的“常十万”给从背后围上来,结局就绝不会这么幸运了。

脱火赤唯独没有想到:哪来的什么常遇春?此刻的常遇春正回师至全宁与大宁之间的一处四叉路口:新店。

新店位于辽阳至上都驿道,由大宁到全宁的大路也从这里交叉而过,常遇春主力骑兵回到此地之后,即按照与李文忠的约定分兵两千支援大宁作战,自己率主力就地休整,因为此地距上都最近,常遇春准备在此等到大宁之战的确切消息便就地挥师西进。

紧急驰往大宁的两千骑兵之中,携带了全宁大战中战场投诚的数百蒙古兵,能顺利唤开大宁城门就是有赖于他们——也速丞相派兵救援大宁,守城小卒能不乖乖开门么?

李文忠在与回师偷袭大宁城的骑兵汇合之后,并没有率部进城补充休整,而是下令将大宁辎重粮草全部装车,由部将率兵一部慢慢在后押运,自己却带一个骑兵小队连夜赶往了新店。

这么急于同常遇春汇合自然是由于探到了紧急军情。

因为此刻,也速率余部进占大兴州的消息传到了李文忠军中,而大兴州原来就有蒙古的上都丞相脱大赤驻守,现在也速率部与其合兵一处,实力大增,并且此地是大宁至上都要道之上,明军势必要在此苦战攻坚。

李文忠琢磨出了一个“赶狼出窝”巧计,自己汇合常遇春便是为实施下一步的大兴州之战,临行前吩咐部将:步兵全军顺大宁至上都的驿道进逼大兴州,由常将军派来的两千轻骑在前开路,各部旗帜集中到这两千前锋部队,专门用以一路张大声势。

等待大宁战况的常遇春等来了李文忠本人。

此刻,也速部进占大兴州的消息也传到了常遇春军中,常遇春正准备传令李文忠由正面进兵,而自己率所部八千铁骑顺落马河西进侧击,两军汇合于大宁州,对其实施强攻。

李文忠说了自己的来意:“元军虽然已经两股合一,但也速已是惊弓之鸟,我大军若逼近大兴州,此贼必走新开岭山区与我周旋,如此紧逼未必能擒获此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