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2/5页)

“操,刚谈到兴头上。”炊事员说。

李明强跑进队部,拿起电话:“喂,首长,我是李明强。”

“小李子,你是怎么搞的?打了我儿子,又欺负我女儿,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老头了?”

“首长,我——”

“哈……,没事儿,别紧张。小颖说你好长时间没来了,她去请你都请不来,现在正在屋里哭鼻子呢。”

“首长,我——”

“别我我的了,快过来吧,你阿姨也想你了。”田副师长的话不容李明强做否定的回答。

“那,是,首长,我,我马上就到。”

就这样,李明强在田副师长的炊事员陪同下,又走进了田家大门。他与田聪颖逢场作戏,一直到参加全军统考。统考完了,田聪颖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理由请李明强天天去她家了,就同母亲回老家山东去了。

干部文化集训班也在全军统考前结束了,教导队一下子松起来。教员休假的休假,探家的探家,留守的有家属的来队。几个光棍汉,有李明强在,便四处找对手打篮球,赢汽水和啤酒。

李明强没有了考试压力和田聪颖的纠缠,如释重负,把陪战友们玩当作锻炼身体,回到队里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的逻辑与语言,静下心来思考写作。他看到巴尔扎克为拿破仑写的“彼用剑所未竟其业,我将以笔锋竟其业”的两句话后,就在自己笔记本的扉页上写道:吾将用剑笔竞其业!

这一天,李明强他们与汽车连比赛篮球,教导队留队的人会打的都去了,赢了汽车连八分,汽车连请他们吃饭。

酒足饭饱后,一帮人有说有笑地回到了教导队。值班员交给李明强一封信,是《启明星》杂志社寄来的,很厚,牛皮纸信封上扣着一个红色大方框,框子里圈着三个大红宋体字“印刷品”。

区队长喝高了点,一把抢过,抬手扔进了纸篓,吐着酒气说:“费那老劲干什么?你以为人人都能成为作家呀!又耽误工夫,又花钱,也没见你发表一个字啊!”

教导员赶忙去纸篓里捡起那信,冲区队长喊:“你喝多了,瞎说什么?秦皇岛电台前一段不就播了小李一篇稿子吗!”

“我是为他好,他的津贴费全都用来寄稿子了,也没见变成一个铅字。”

“走吧,走吧,休息去,睡觉儿。”人们嚷着推着区队长往宿舍走。区队长不干,嚷道:“你们干什么呀?我没喝多!来,小李,我告诉你,还是那句老话,你好好复习,一定要参加考试,考上军校出来,就像我一样,当一辈子正排,也能养活住孩子老婆。”

教导员一听区队长说“当一辈子正排”,心里就像吃了个苍蝇。这区队长什么都好,就是一喝就高,高了就放炮。教导队在师部院内,师首长抬脚就到,没有不知道他的。“喝酒误事儿”,这是领导对他的评价。教导队是教学单位,时间划分严格,区队长都是在业余时间喝酒,从来也没有因为喝酒误过事儿,可就是提不起来。报一次,被主管直属队的田副师长刷下一次。区队长一直对田副师长卡着他提不了副连而耿耿于怀,就故意借喝酒撒酒风,一次竟喝了酒跑到田副师长家里闹。

教导员怕他再闹事儿,就叫通信员赶快去叫区队长的家属。区队长还大着舌头喊:“小李,你记住我的话,一定要想办法考。别听那老王八蛋的话,他直接给你提干?他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我告诉你吧,年底就给他免职了。别告诉别人啊,小李。别认为这是小道消息,哪一次红头文件不是来证实小道消息的?这年头,谁不相信小道消息,谁是傻B!你去找你老乡,找……”

“哎呀——,你们怎么搞的?让他喝这么多?”区队长的老婆一边喊一边跑上来拉区队长。

“我没喝多少,不碍事。你先回去吧,我待会儿就回……”区队长冲他老婆嘻笑着说。

“走吧,还没喝多呢?舌头都硬了。”区队长老婆半嗔半怒地说。

“走,走,还是老婆心疼我。走,走,睡觉去。操他娘的,老子不——唔。”区队长没骂出口,他老婆就一把捂住了他的嘴,轻声地说:“心里不痛快就别喝酒,实在干不下去,我们就回家。”

李明强看着区队长和他老婆的背影,心里酸溜溜的。区队长老婆是所有来队家属中最漂亮的一个,也是文化素质最高的一个,大学生,准确地说是大专毕业,在区队长老家的县医院当医生。人很漂亮,也很贤惠,一结婚就把区队长的父母接到县城了去住了。区队长讲起老婆对他父母的孝敬,眉飞色舞,说老婆是他生活的支柱。李明强整天听他讲老婆老婆的,想可能是个黄脸婆,谁知一看真人,要不了解底细,真还认为是个黄花大姑娘呢!老教员给区队长开玩笑:“人呀,没有十全十美的。你情场得意,官场失意。若把你老婆贡献一下,别说提个副连,保你提个副团!”

李明强一边想一边走回宿舍。他一滴酒都没沾,他知道自己新兵的身份。他懒洋洋地把那封信扔在桌上,像扔口袋似地把自己扔在床上。又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从桌上拿过那封信拆开,原来是两本《启明星》杂志。怎么寄了两本?李明强很纳闷,翻开一本看目录。这一看不要紧,李明强的眼睛直了,那上边清清楚楚印着李明强的名字,只是那文章的名字叫《感悟写作》。李明强没有写过这个题目,他想是不是重名重姓,但是,这教导队就他这一个李明强,这《启明星》杂志社又是怎么知道这一详细地址呢?

李明强带着许多疑问,掀到了第十七页,真的,真的是他李明强自己写的文章,就是那天夜里,在楼顶打过拳后,不经意间写的那篇文章。编辑还加了评语,一段很长的话,主要是说感情真挚,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情感是文章的灵魂。

李明强看了好几篇,抑制住自己的怦怦心跳,将他的第一篇铅字无声无息地锁进抽屉。他好像感悟出了一点写作的奥秘了,不是人家编辑们不看你的稿子,是你的东西不够档次。

李明强又针对这篇《写作感悟》蘸满感情地给编辑写了一封信,最后还是以一首诗结尾:

有人在玉石上雕刻,
欲留下不朽的名字。
吾愿在汗珠上雕刻,
以达到人生的充实。

李明强很快接到了张仁杰编辑的回信,称赞他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文学青年,要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李明强终于看到了阳光,心情豁然开朗。张编辑的信像卫和平的信一样,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使他更加坚定了走向文学巅峰的决心,挤出一切时间苦读笔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