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二、六军团的行踪(第3/3页)

1934年9月9日,红六军团根据中革军委指示和湘桂两省敌军集结重兵,企图围歼我军与城步地区的情况,由西延地区继续西进。11日至城步以西的丹江口地区,跳出了敌人合围,而后转兵向南。17日乘虚袭占通道城。18日进至靖县新厂,在新厂东北岩崖山,歼灭孤立之敌五百余人,缴枪三百余支。20日六军团进至贵州清水江以南的黎平,这里是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由于国民党政府与军队的歧视与压迫,与汉人矛盾很深。初时,他们又误以为是反动军队,手执刀矛弓弩,扼山守寨,给红军造成很大困难。由于红军纪律严明和广泛宣传,并积极争取团结土司头人,才消除其敌对态度,转而帮助红军筹粮筹款、勘察渡口、找船只、绑扎木筏、架设浮桥。

红六军团于9月23日由锦屏县的瑶光及清江县的南孟两地渡过清水江和沅水,拟向铜仁、江口方向前进,同位于印江思南附近的红三军(后改为二军团)取得联系。

此时,湘、桂两省敌军为了阻止两个军团的会合,已抢先开到沅水以北地区。

所以10月4日,中革军委急切地发给红六军团一个命令:“桂敌现向南开动,红二军团(即红三军)已占印江。六军团应迅速向印江前进,无论如何,不得再向西移。”可见,中央红军多么殷切地期待着二、六军团迅速会合,以便迎接他们即将开始的西征。

1934年10月26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进至四川的酉阳南腰界,召开了两军会师大会。

红三军经党中央批准,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团约四千四百余人。红六军团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谭家述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红二军团部兼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两个军团的行动。

从此,红六军团为了配合中央战略转移,历时八十余天,行程五千余里的战略转移任务终于达成,转入到创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中央红军急切地循着六军团的开进路线匆匆而来,抢渡湘江的地点仍是六军团的渡江地点,过江后的开进方向仍是西延地区。作战局提供的一切情况表明,形势还是有利的,在李德、博古看来与二、六军团的会合已为期不远。

他们凝视着地图上大约有筷子那样长的距离,沉浸在与二、六军团会合的遐想里,一时间,忘记了湘江两岸还在激战,也忘了由于损失惨重,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李德猛然间把脸仰起来,蓝色的眸子一扫憔悴沮丧的神情,射出欣慰的振奋的光彩,望着周恩来:“即使困难再多、再大,我们在一个月内总可以跟二、六军团握手了!”

“这是一种乐观的估计!”周恩来是有南昌起义经验的,他一直担心,路上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困难,但他不能说出来,信心是一切胜利的前提,“我的想法是,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处争取!”

李德过分亢奋、过分乐观的情绪,由于周恩来的提醒,慢慢冷静下来:“万一不能会合呢?”他的心境顷刻之间变得黯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