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战略战术性混合作战(第5/6页)

一支军队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实施的撤退,都会受到敌人的追击。

撤退时,哪怕军队完好无损,组织严密,往往占优势的也只是追击的军队。战败后的撤退以及远离本土的撤退,往往是最艰难的行动。如果敌人的追击非常巧妙,那么困难还会加剧。

统帅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两军的物质、精神状况,是决定追击军队勇气和积极性的关键。在追击时,以下几点建议是非常实用的。

1.追击最好指向撤退敌军纵队的翼侧,尤其是在本国境内追击时,更应该这样做。运动方向可以与敌人作战线交叉甚至垂直。切忌迂回过远,这样容易放跑敌人。

2.交战取胜后追击敌人时,积极大胆的行动更为适宜。因为被击溃的敌人,士气往往都不高,很容易在追击下被歼灭。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为保障撤退顺利进行的一些战术措施。

强化官兵的认识,是撤退行动的重中之重。首先,要让官兵明确,无论敌人会从哪儿冒出来,任何回击敌人的追击,都应毫无畏惧。其次,他们还需明白,要想获救,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秩序。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看出严格纪律的重要意义,严格的纪律永远是维持良好秩序的保证。为了保持军队的纪律,必须保障军队给养,以免发生溃散和兵变。

骑兵的速度快,拥有骑兵,不仅利于快速撤退,它还能承担侦察任务,保卫翼侧,阻止敌人的骚扰等任务。

在撤退时,后卫部队能将敌人阻止在撤退主力半日行程的位置,就足够了。后卫部队不应距离主力过远,否则会遭遇危险。但是,如果后卫部队后面有可据守的隘路,那么就可适当地扩大活动范围,甚至可与主力相距一日行程的距离。如果撤退军队的兵力很多,那么就应该加强后卫部队的兵力,它就可大胆地在距离主力较远的位置上活动。总之,距离根据后卫的兵力、当地的地形和追兵的情况决定。如果敌人步步紧逼,则应该适当控制军队各部分的距离,以便部队能随时停下来出其不意地反击敌人。卡尔大公在内雷希姆,莫罗在比贝拉赫,克莱贝尔在乌拉克特,都是我们的榜样。

后卫指挥官必须沉着冷静。后卫指挥官还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参谋人员,这些参谋人员负责选定防守的据点,以便后卫部队扼守以阻止敌军的追击,或是便于部署编有炮兵的预备队。

撤退时的渡河是我很感兴趣的问题。如果面对一条小河,河上又有固定的桥梁,那么这时候的渡河,就与通过一条隘路没什么两样。如果面对的是一条大河,首先要先让辎重渡河,避免它妨碍部队的运动。后卫部队应该适当强化,当部队主力渡河时,后卫部队要在桥头占领阵地,这样,部队可有秩序地过桥。在决定性时刻,最好能以精锐部队接替后卫部队的任务。渡河后,部队应该迅速整理队伍,部署炮兵,掩护后卫兵力,而且还要尽快拆毁河上的桥梁。

为了保证部队顺利渡河,最好能事先采取措施,在精心挑选的架桥地点修筑桥头工事,如果时间仓促,也要尽力地修筑几个多面堡,掩护最后撤退的后卫部队。

以上仅是在渡河时受到敌人从后面追击的情况,如果撤退部队被前后夹击,桥上又有敌人重兵防守,要渡河就更是难上加难了。1812年,别列津纳河上的渡河行动,就是这类作战的经典范例。这一支军队的处境之艰难,是我生平未见的,这支军队脱险之巧妙,也是我从未见过的。当时,远离作战基地2000千米的法军,饥寒交迫,在别列津纳河两岸的沼泽和森林中遭敌人夹击,他们是如何安然脱险的呢?

在别列津纳河,法军以极高的代价换得了无上的荣誉。他们的英勇值得每个军人钦佩。此役,俄军的作战计划为,从摩尔达维亚、莫斯科、波罗茨克分别向别列津纳河推进,而法军则顽强地闯出一条生路。

1812年的这次战役,为这种恶劣境况提出了原则:避免拥挤;隐蔽渡河点;抢在前面阻击的敌人之前发起猛攻,使其无法与后面的追击部队联系。

撤退部队为渡河,必定会千方百计地保护桥梁,而追击的军队也一定会拼尽全力破坏桥梁。如果撤退的军队在下游渡河,那么追击方就可以利用纵火船和堵塞船进行破坏。1796年,奥军追击儒尔当时,就曾在新维德采取了这种方法,重创法军。1809年,在埃斯灵,卡尔大公毁掉多瑙河上的桥梁,使拿破仑的军队陷入危亡的境地。

有几个方法能阻止敌军破坏渡河活动,如横跨河流插一道木桩,掩护桥梁;串联几条船组成一条浮动掩护防线,拦截敌军放下的物体;准备灭火工具,对付敌人的纵火船。

军队行军宿营

本课题与本书的主题间接相关,所以我只简单地介绍下。

激烈的战争中,不论如何安排军队的宿营,都很难保证不受敌人的攻击。大城镇比较多的国家,往往比城镇稀少的国家,更方便安排宿营。城镇较多的国家,不仅军队给养比较方便,由于军队相互距离较近,还可以保持各部分相对集中。

我认为,阻止敌人突袭舍营的最好准则就是,集中舍营,营地空间长宽相等,避免延伸过远而遭敌人突入;在有江河掩护的地方建立营地,或者要有以野战工事为依托的第一线部队掩护;规定集结地点,在通往军队道路上派出固定的骑兵巡逻队;规定警报信号,防止敌人突袭。

在战争期间,无论是在行军还是在执行监视任务,或是在等待时机恢复进攻,军队都完全可能在所占领的战略位置上保持集中舍营。这就要求统帅善于计算,选择合适的位置。

军队必须占领足够广大的空间,获得充足的给养;还需要保持战斗力,便于迎击敌人可能发动的攻势。这两个要求很难同时满足。最好将全军部署在一个近似正方形的空间里,这样便于军队随时集结到敌人可能进攻的任何一点上。

登陆作战

在军事行动中,登陆作战往往很少被采用。如果面对的敌军是一支准备充分的部队,再采取登陆作战,就更加困难了。

自从发明火炮以来,海军飞速发展,装备上百门火炮的大船,威力远远胜于运输船只。现在想要登陆作战,必须有以战列舰编成的控制着制海权的强大舰队的支援,否则登陆作战任务很难完成。

为什么远古时代,登陆作战的战例多于近代呢?那是因为,那时运输船又是战斗舰,由人力操纵,较轻便,可沿着海岸行驶,运输船数量与登陆部队的数量成正比。当时,风暴是影响登陆计划执行的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