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加里波利大撤退(第4/5页)

黑格高昂的精神因英王乔治五世来访而遭受短暂的挫折。英王来到英国远征军总部,从一名英军将军那里借了一匹马骑。英军舍伍德森林人团的一名下士记录下士兵们那天排列好等待检阅的情况:“国王骑马走过前三排(或许是四排),然后跨过马路去检阅另一边,国王与军官们不断交谈。上级给我们下达了指令,在检阅结束的时候,我们脱帽举到刺刀尖的高度,然后挥舞和欢呼。所以,我们山呼‘万岁’。就在这个时候,国王的马暴跳起来,国王摔下马来。他似乎在地上打滑,但我们此时再次山呼‘万岁’。这个场面很丢脸,我们看见许多高官都从马上跳下来去帮助国王。最后,国王在帮助下站了起来,在众目睽睽下匆忙地骑着马跑了。”

法军在发动步兵进攻前,足足进行了4个昼夜的大炮轰击。这样的大炮轰击有一个优点,能摧毁德军的第一条防线和守卫部队。不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让德军知道有大的进攻要来了。步兵攻击的那个早晨,战斗进展得很顺利,英国发动进攻的地段出现问题,风向不合适,黑格不敢决定是否释放毒气。黑格的士兵蜷缩在战壕中。有人回忆道:“有人在哭,有人在祈祷。”士兵们一边等待命令,一边喝朗姆酒,他们喝干了手中所有的酒。大约早晨5点50分,风向似乎变得合适了,黑格发出命令,然后爬上高塔。突然,风向又变了。毒气反向飘往英国士兵。毒气散尽后,没有被毒倒的英军士兵开始发动进攻。像北面和东面的法国士兵一样,英国士兵的进攻进展很快。

此后,各地的战斗接连出现失误,而且失误的方式新鲜得离奇古怪。在香巴尼战场,法国人越过被炮火摧毁的德军第一道防线,以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快速度提前抵达德军第二道防线。当法军士兵刚进入德军第二道防线的战壕,法军炮击的炮弹正好落在法军士兵的头上。没被自家炮弹炸死的法军士兵为活命赶快逃跑。当法军再次组织起进攻时,机会早已消失。德军的后备部队赶到,并带来机关枪,很快地占领法军放弃的阵地。德军增援部队中有法金汉从东线急速调来的两个军。法金汉本人也在场,他看到眼前的局面正是他所担忧的兵力短缺问题,于是他立刻采取行动恢复德军的防御线。稍早,当法军发动猛烈攻击时,他抵达德国第三集团军总部,不料竟发现其参谋长正准备下命令撤退。法金汉当场解除那参谋长的职务,命令部队不惜任何代价坚守阵地,等待他盼望即将到达的增援部队。

阿图瓦的战况也出现类似情况。法军首先取得极好的战绩,在一年的时间里第二次占领了维米岭顶峰,可是受阻于德军的第二道防线,最后被德军击退。霞飞一直认为,取得香巴尼的胜利是关键,而阿图瓦的重要性不高,于是他开始玩起阴谋诡计。此时,英军正在卢斯发动进攻,目的是策应法军在阿图瓦的战斗。霞飞要求英军继续在卢斯的进攻,但是他暗中却让法军停止在阿图瓦的进攻,因为他判断法军在阿图瓦难以取得任何战果。所以,他一方面停止了阿图瓦的进攻,而另一方面却假装向英国表示法军正继续在阿图瓦作战。然而,即使是在单独作战,英军的表现仍然是很好的。像法军一样,英军顺利通过了被炮火研磨成粉的德军第一道防线。与法军不同,虽然英军攻破了德军第二道防线,但伤亡惨重。前方的战场已经没有敌人,如果后备部队能跟随上来,长期渴望的攻入德军腹地的愿望就能实现。但是,弗伦奇把英国远征军的后备部队安排在背后10英里(约16公里)远的地方,而黑格违背军事常规没有从自己的部队中留出一部分做后备部队。调动后备部队上前线花费了几小时;当后备部队到达时,德军已经弥补了防御线的漏洞,机关枪又开始了扫射。当英军再次发动进攻时,结果是一次对英军最不公平的大屠杀:仅在数小时内就有7861名士兵和385名军官伤亡。在英军最后撤退的时候,德军停止了射击,让英军安静地离去。一名德国人在写这段历史时说:“德国机关枪手因看到布满战场的尸体而感到恶心。”

一名英国士兵写道:“从战场上回来我一天都失魂落魄。我不敢相信眼睛看到的情景。如果你能想象一群羊躺在田里睡觉,英国士兵的尸体就密到那个程度。有些人还活着,他们呻吟着,要水喝,拉我们的腿。一个肌肉发达的家伙抱住我的双膝。‘水,水!’他哭叫着。我记得我水壶里还剩下一点水,于是准备把我的水壶的软木塞打开,后面的人立刻推我:‘快走,快走,我们再不走就落入两军阵地之间的无人地带了。’同情不得不服从于纪律,所以我走开了。”

霞飞继续在香巴尼猛攻,一直猛攻到11月份还不住手,后来贝当开始不执行他的命令。最后,第二次香巴尼战役法军的伤亡人数是14.3万人,德军伤亡人数是8.5万人(包括2万战俘)。英军在卢斯和阿图瓦的进攻中损失6.1万人(2名将军、28名营级军官),德军5.6万人,法军4.8万人。法国再一次被打晕了。然而,霞飞在告诉巴黎报界时说,总体上看,他的损失不如德国人多,所以他的战役胜利了。实际上,德军的兵力远不如协约国,但给协约国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还保住了自己的阵地。在秋季攻势过程中,德国人用事实说明,协约国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派遣到加里波利或其他战场。霞飞和弗伦奇一直想说明这一点,但他俩的说服工作做得不如德国人好。对那些了解实际战况的人来说,霞飞的信誉受到严重损害,但是他熬过了这一关。

约翰·弗伦奇没有能熬过这一关。在卢斯战役还在进行之中,黑格就开始向众多身居要职的朋友抱怨弗伦奇。黑格说自己没有取胜是因为弗伦奇的无能。“只要附近再有一个师的后备兵力,”他后来声称,“我们就能走过敌人的阵地。”实际上,黑格自己也有失误——自己不准备后备部队,这是他在卢斯战役中犯的错误之一。但是,弗伦奇在拼命为自己做辩护时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愚蠢地伪造战役中所发布命令的记录。黑格知道了这件事后,通报给英王乔治,英王乔治命令首相干预此事。阿斯奎斯给弗伦奇一个辞职的机会,他屈服于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意辞职。黑格从而获得自大战开始以来就不断争取的职位,几乎没有人对黑格获得任命感到吃惊。弗伦奇回到英格兰,被授予伊普尔子爵。

就在西线的战斗渐渐平息下来的时候,东线疲惫不堪的士兵停顿下来准备过冬,人们的注意力回到巴尔干和爱琴海,具有关联性的事件接连发生,频率很高。还在夏天的时候,保加利亚是双方竞价争抢的对象,很像早先意大利被拉进战争的过程。保加利亚政府与意大利政府很相似,主要考虑哪一方能帮助自己从邻国夺取更多的土地,其在9月初的态度是参加轴心国一方。在西线秋季攻势前,德国和保加利亚有较明显的意图,要一起去攻击塞尔维亚。加里波利登陆失利后,塞尔维亚的陷落将危及协约国在欧洲东南角落最后的一个小落脚点。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拼命想把保加利亚拉回来,提出了许多优惠条件。由于塞尔维亚是英国的同盟,格雷无法像德国那样能把塞尔维亚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夺取的土地还给保加利亚。此时局势严峻,如果不能保护塞尔维亚,俄国人将进一步陷入士气低落的状态,希腊和罗马尼亚也有可能随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要保护塞尔维亚,就等于要派兵去塞尔维亚。由于俄国被赶出加利西亚,去塞尔维亚只有一条道路:通过希腊中北部港市萨洛尼卡,它曾经是爱琴海进攻计划中攻击达达尼尔海峡方案之外的另一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