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加里波利大撤退(第2/5页)

提基堆岭战斗之后两天,在澳新湾、赫勒海角两地爆发激战(凯末尔再次拯救土耳其,桑德斯任命凯末尔为该地区部队的指挥官)。又过了一天,凯末尔在朱努克山发动进攻,希望把澳新兵团驱赶走,他此时仍然不曾睡觉,为了还能在战场上奔走指挥战斗,他让一名医生跟着他随时提供刺激药品,在战斗中,他的腕关节被子弹射穿。这是最后的关键时刻,如果澳新军团能守住朱努克山,提基堆岭的失败还能被补偿。但是,澳新军团被赶跑了,第二次对加里波利的进攻实际上已经结束。倒霉的斯托普福德在8月12日、15日、21日发动多次进攻,最后一次进攻的规模是在整个加里波利战役中最大的。在这次进攻中,英国第二十九师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这个师自4月份以来就肩负着英国的厚望。这些蹩脚的进攻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战果,英军成功地将苏弗拉湾与澳新湾连接在一起。但是,英军没有能夺取被土耳其占据的制高点。双方进入僵持阶段。汉密尔顿给伦敦发电报报告苏弗拉湾的失败,并声称他需要9.5万兵力才能获得战场主动。他在8月份的伤亡人数高达5.5万人,仅在苏弗拉湾就伤亡了8000人。

当汉密尔顿令人失望的电报传到目的地时,基钦纳正好在法国参加一系列重要会议中的最后一场,这一系列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决定西线的战略。7月6日,法国北部海港城市加来,西线战略会议在这里召开,参加会议的人不仅有军界高级将领,还有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和法国战争部长米勒兰(Millerand)。这次会议不仅暴露出长期存在战略优先级分歧,而且还清晰地显示出有分歧的领域正在增加。霞飞介绍了他的秋季攻势。基钦纳以近乎嘲笑的方式反对该方案。阿瑟·贝尔福(Arthur Balfour)也表示反对,贝尔福是英国前任首相,不久前接替丘吉尔成为英国海军大臣。第二天,基钦纳和文官们离开会议现场。霞飞和弗伦奇在尚蒂伊(Chantilly)见面,私下同意不顾政治家们的反对继续秋季战役的准备工作。7月17日,又开了一个较大型的会议,许多英国和法国将军们参加,黑格在会上提出反对意见。黑格研究了霞飞、福煦、弗伦奇让他发动进攻的地区,他表示不愿在那里发动攻击,因为那个地区太开阔、太暴露。此外,他认为自己的炮火也不够充足。霞飞不改初衷。

8月中旬,基钦纳回到法国,不仅是为了最终确定秋季攻势的细节,而且为了讨论如何应对东线日益增长的危机。华沙陷落后整个波兰落入德国人之手,而且德国人继续在东线进攻,这表明俄军正处于崩溃之中。俄军撤退不仅引发令人吃惊的混乱,也引发大量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行。

在俄国,犹太人被限制在波兰东部犹太人生活区里已经有几代人的时间了,他们不许从事农业和知识性产业。1914年底,俄国人声称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而把50万犹太人驱逐出家门,让他们体验一下欧洲中部冬天的温柔和慈悲。1915年1月,又有8万居住在波兰、立陶宛、库尔兰的犹太人被沙皇的哥萨克骑兵赶到街上,哥萨克人不许犹太人用小推车将自己的财产带走。

尼古拉·努什克维奇将军(Nikolai Yanushkevich)指挥俄军撤出波兰,他是俄国战争大臣弗拉基米尔·苏克霍姆利诺夫的亲信,苏克霍姆利诺夫以腐败著称,是沙皇的大红人。努什克维奇是在大战开始后不久被任命为大公爵尼古拉的总参谋长的,大公爵尼古拉当时并不同意,但沙皇强迫大公爵尼古拉同意。努什克维奇在所有战区采取“焦土政策”,将所有犹太人和异教徒驱赶走。粮仓被摧毁;机器被搬上大车运走。有400万头牲畜被毫无理由地屠宰,导致俄国出现肉食短缺问题,甚至延续到战后。难民深受饥饿、霍乱、斑疹、伤寒侵袭。死亡的人数至今不明。

东线战争的规模大得令人吃惊。德军在占领华沙后不久,又占领了拥有众多堡垒的城市新格鲁吉耶夫斯克(Novo Georgievsk),俘虏9万俄国士兵、30名俄国将军,缴获700门大炮。几天后,德军攻克同等重要的城市科夫罗(Kovno),缴获1300门大炮。至此,德军已经俘虏了70多万俄国士兵,奥地利手中的俘虏规模与德国相当,德军、奥军继续向东挺进。俄军总参谋部对如此多的士兵投降感到惊慌,颁布严刑峻法。投降的士兵家属不能获得政府补贴,而投降士兵本人战后将会被送到西伯利亚。

东线的战报传到西线,英军中最接近法军最高指挥层的亨利·威尔逊将军开始利用这些战报为他的法国朋友谋求好处。威尔逊为人专横,喜欢操纵他人。他警告伦敦当局说,如果不全力支持法国的下一次攻势,霞飞和米勒兰将倒台,这将导致法国想单独与德国进行和谈。基钦纳果然转变态度,告诉汉密尔顿不要希望加里波利能获得更多的军队。基钦纳还给英国远征军发出清晰的秋季进攻的命令。他说:“英国必须最大限度地支持霞飞的攻势。即使我们将遭受沉重损失,我们仍然要提供支持。”基钦纳说这番话背后的考虑是惊人的。他即使在私下场合也不曾说新攻势会有任何成功的希望。他的目标不是要取得战场上的胜利,而是把协约国捆绑在一起。8月底,基钦纳的恐惧略有缓解,因为沙皇尼古拉解除了大公爵尼古拉俄军总司令一职。沙皇的新任命让大臣们感到惊骇,他自己将担任俄军总司令一职。沙皇尼古拉以温柔的方式将自己的堂兄革职,他在革职信中写道:“担任总司令一职是上帝赋予他的为国家服务的责任,与军队一起分享困难和辛苦保护俄国不受敌人的冲击。”大公爵尼古拉在听到被革职的消息时表达得十分简练:“赞美上帝!皇帝把我从一份我不适合做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沙皇尼古拉自告奋勇担任俄军总司令,这展示出他的本质特征:有勇气,无私,但极度愚蠢。那个夏天,他曾做出过几个重要决定,亲自担任俄军总司令的决定,很有可能是这几个决定中最糟糕的一个。6月底,他最终决定勇敢地面对无能的战争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苏克霍姆利诺夫有个不能饶恕的弱点,他为了讨好女人竟可以置战场最紧急的情况于不顾(炮兵司令找他要炮弹,理由是如果没有炮弹俄国就不得不和谈,苏克霍姆利诺夫说:“闭嘴,见鬼去吧!”)他任命有能力、精力充沛的阿列克谢·波利瓦诺夫(Alexei Polivanov)为新的战争大臣。获得任命后,波利瓦诺夫立刻着手改革,他彻底改善了供应体系,建立起一些专业委员会管理军需品、食品、燃料、运输、难民,开始与俄国立法机构杜马进行建设性交流。沙皇尼古拉还任命了其他几个新人,都获得好评。但是,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不喜欢,她认为解决俄国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让沙皇尼古拉变得更加独裁,不能容忍改革和自由。“你将为俄国历史和自己的皇位写下光辉的一页。”她写信给自己的丈夫,要求他不要理会一些大臣的建议,这些大臣规劝沙皇不宜担任总司令一职。她内心有一个乖戾的想法,这些大臣不仅怀疑沙皇做决定的智力,并且怀疑沙皇作为独裁者的权威。她认为这些人都是皇位的敌人,应该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