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7月29日至31日:恐惧是个坏谋士(第2/6页)

7月30日,星期四

欧洲人清醒了,意识到战争的可能性,人们急忙到银行取钱。奥地利、德国、俄国开始从外国银行取回外汇储备。股民恐慌性抛售,柏林和布鲁塞尔的股市被迫关闭。

尼基与维利之间的电报联系也开始出现问题。午夜,沙皇尼古拉发了几份电报给德皇,努力表明俄国没有威胁德国的敌意,他在一份电报中愚蠢地说:“所有俄国方面的军事准备措施都是5天前决定的,其目的是为了防备奥地利的战争动员。”威廉看完电报后总结出一个结论:“俄国已经领先德国一周的时间进行战争动员了,这就意味着我必须也要开展战争动员。”

早晨,俄军总参谋部的首脑告诉萨索诺夫一个坏消息。他们说,俄军根本无法执行被批准的部分战争动员令,这个战争动员令规定只能针对奥地利作战。这种非正式战争动员导致俄军处于混乱之中,如果德军乘机发动进攻,俄军将处于无助的状态。实际上,只有战争总动员才是可行的,俄国已经到了再也不能拖延总动员的地步。萨索诺夫同意了这种观点,但是总动员的合法性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于是,总参谋长给沙皇打电话,再次要求他批准战争总动员令。尼古拉拒绝了,并说不必再讨论是否进行总动员的问题。总参谋长极力劝说尼古拉,尼古拉勉强同意与萨索诺夫下午3点面谈。萨索诺夫立刻出发上路。

萨索诺夫和沙皇尼古拉的会议开了很长时间,萨索诺夫极力争辩要求进行全面动员。萨索诺夫说奥地利正计划摧毁塞尔维亚,并且拒绝谈判。德国玩两面派,表面好像在约束奥地利,但实际上是在为其战争动员拖延时间,德国已经在战争动员这条道路上走了很远。俄国难以承担不做出反应的代价,俄国必须进行战争总动员,试着进行局部战争动员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其实,除了奥地利已经下定决心攻击塞尔维亚外,萨索诺夫所说的都错了。他不是有意撒谎,但他的头脑里存储了大量危险和错误的信息。

尼古拉还是不同意,萨索诺夫则继续恳求。沙皇深知萨索诺夫要求的分量,生气地大声说道:“想一想你要我担的责任!想一想我要送成千上万的人去死!”

最后,沙皇尼古拉疲惫地同意了。这也许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他是一个固执的人,但并不坚强。即使是最坚强的人,面对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一场祖国的生死存亡决斗,他也很难坚守初衷。萨索诺夫所提出的最有力的论据,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论据。他认为俄国的总动员不一定导致德国参战。萨索诺夫和尼古拉都没有理解一个关键问题:俄国的战争动员将在德国将军们内心产生一种恐慌,这种恐慌与驱使俄国人自己进行战争动员的恐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恐慌驱使德国将军要求德国必须做出反应。更糟糕的是,他俩根本不知道德国的战争动员能有那么快,其灵活性竟然那么小,因而也就无法理解德国的战争动员将有多么危险。其实,即使是德皇威廉和首相贝特曼–霍尔威格此刻也不完全理解一个事实:德国无法做到只进行战争动员而不入侵德国西面的国家,从而引发一场所有德国人都畏惧的欧洲大战。沙皇还犯了一个悲剧性的错误,他的决定完全依赖于萨索诺夫说的理由,而实际上,德国是当时欧洲大陆上唯一没有进行军事动员的国家。

奥地利宣战之后48小时,俄国决定实施总动员。俄国的决定增加了90万现役兵力,同时征召400万的后备兵力。这么大的兵力足以吓坏地球上任何国家。引发德国进行战争动员,就等于战争已成必然,这就使所有缓和局势的努力都变得希望渺茫,沙皇和德皇之间像亲兄弟一样的电报交流没有作用,任何想在最后一刻前平息危机的越来越绝望的努力(各国首都之间电报不断)也没有作用。谈判没有希望了,类似于“贝尔格莱德终点站”式的折中方案也没有希望了。

俄国的战争动员是可悲的,虽然战争动员的动机是出于军事考虑,但其军事必要性不高,而且事与愿违。从战术角度看,它帮助了奥地利人(康拉德本应该利用这点),奥地利人因不知道俄国人是否会参战而感到异常焦虑。从战略角度看,它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斐迪南大公遇刺产生的危机,其实对俄国没有直接的威胁。即使塞尔维亚被击败——这件事不用诉诸武力也能逆转——其对俄国战略地位的影响也不大。俄国还是拥有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世界上最大的军队,并且按照俄国的计划三年后总兵力还能增长40%。

有人将修道士拉斯普廷(Rasputin)给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Tsarina Alexandra)的电报呈送给沙皇尼古拉。拉斯普廷是一个神奇的人物,他依靠耍花招几乎变成皇室的成员,此时正躲在自己的位处俄国腹地的家乡疗养刀伤,刀伤很深,使他几乎丧命。由于他远离首都,身体状态也不好,所以他根本无法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然而,他的这封电报至今还带有神秘的色彩,就好像这位怪异的恶人身上发生的许多神秘的事情一样。拉斯普廷在电报里说:“不要让爸爸(拉斯普廷对尼古拉的称呼)策划战争。战争将使俄国和你自己毁于一旦。你将一无所有。”尼古拉看了电文,然后把它撕成碎片。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对危机不断加深感到惊慌,终于放下了外交家的架子开口说真话了。他在不知晓英国内阁态度的情况下,对德国大使林克瑙斯基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非官方看法:“除非奥地利愿意就塞尔维亚一事进行谈判,否则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他认为,英国将会与法国、俄国站在一边。当德皇和贝特曼–霍尔威格听到了他所说的话后,马上放弃一直盘旋在他们头脑里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场战争绝对不是只牵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局部战争,开始加大力度约束奥地利人。如果格雷能早几天拥有如此的远见,柏林肯定会迅速改变态度,更坚决地约束奥地利人。奥地利将推迟宣战,俄国将缺少战争动员的理由。然而,这一切都变得太晚。还有一件做得太晚的事——贝特曼意识到俄国误解了维也纳不愿谈判的态度。他通过契尔什基提醒贝希托尔德,但是局势发展过快,将军们已经放弃外交努力,几乎没有机会让谈判来避免灾难。

贝特曼向契尔什基发去了大量电报,结果是谁都比对方变得更焦急、更愤怒。贝特曼在一份电报中指导契尔什基,让他清清楚楚地告诉贝希托尔德,奥匈帝国拒绝与俄国谈判不仅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且“直接挑拨俄国武装干预”。在另一份电报中,他说:“我们当然准备履行同盟国的义务。然而,如果事先不商量不予尊重,我们则必须拒绝被迫拖人由于维也纳的轻浮引发的世界性的大灾难中。”但是,贝特曼的补救还是晚了,贝希托尔德龟缩起来完全不作声。他已经决定打仗,不愿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