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第2/3页)

介于先前曾发生过供品消失一事,且消失的东西相当之乱,刘家兄弟已经放弃了思考这其中的规律。然而,他俩是心大,可这事儿却如同一根刺一般,牢牢的卡在王妃心中。

王妃就想搞清楚,供品消失之谜。

最开始,她以为只有钱才会消失,像她的三万两银票和后来的碎银子等。当然,这个钱不包括纸钱纸元宝之类的阴间货币。

可谁能想到呢?猪油罐子也消失了。

再后来,老太太陆陆续续的要了不少东西,有一些是消失了,另外一些却是屹立不倒。

王妃是个有强迫症的好奇宝宝,她就跟这事儿较上劲儿了。之后,她也不让刘二太太插手了,也跟她儿媳妇世子妃别劲儿了,正好府里要守孝,她连各家宴请都不用去,有的是时间琢磨清楚这里头的规律。

然而,老太太要的东西太杂了,尤其这里头有很多重复的东西。她就搞不清楚,为什么猪油会消失,但一大块的猪肉就不消失呢?整个儿的羊腿消失了,但一整只肥鸡却供了一天还不消失,甚至在供桌上拉了一泡屎。

就很烦。

但还是想知道。

可惜,这么久过去了,她依旧不曾看透供品消失所遵循的规则。

结果就在这天,宫里赏赐下来的御酒,消失了。

王妃:……

这老太太真烦人!

今晚又要睡不着了嘤嘤嘤!

**

甭管永平王府如何,杨冬燕是每天都睡得喷香。至于守岁的事儿,这不是有儿子们在吗?再说了,乡下地头还真就没那么讲究,差不多困了就都回屋去了。

次日是正月初一,照例先去老叔那头晃一圈,之后就可以回家等着别人过来拜年了。

每当这个时候,杨冬燕就特别庆幸她借尸还魂的是个老太太。其实原主真不老,三十多呢,连四十都没有。可仔细想想,假如非常不幸的让她成为了二八少女……

这日子真的没法过啊!

整个初一都挺顺利的,杨冬燕倒是散出去了不少糖块点子。

别以为小孩子就真的啥都不知道,他们比大人都会看。

哪家有钱,哪家大人手松,还知道大过年的,就算上门讨糖块,对方不给也不会骂他们的。

甚至私底下他们还会互相交流经验,横竖每个孩子都只能往一户人家跑一趟,真要是赖着不走哭闹啥的,都不用那家人说啥,自家老子娘都能动手抽他们。

也是因为糖块的诱惑力太大,窝头又再度的享受到了众人环绕的感觉。

自个儿上门去要,肯定没有拖着窝头一起去效果来得好。尤其杨冬燕也是个精的,看到眼生的娃儿,她就给人抓一把花生。可要是看到隔壁魏大嫂家的小娃儿,她就给人把小兜兜里全装满,还会给镇上卖的那种芝麻糖、红枣糕。

如果是窝头的小伙伴……

甭管是不是塑料友情,自家娃儿的朋友肯定是要受到优待的。

窝头高兴坏了,除了跟小伙伴一起满村跑着要吃的外,他还好生显摆了自己过不了多久就要去私塾念书的事情。

他的语气太嘚瑟,脸上满是憧憬和向往的神色,把那些涉世未深的乡下娃儿唬得一愣一愣的。

礁磬村这边,普遍还都处于温饱线上的,也就是糊口没问题,但想攒钱做其他事儿就难了。也因此,整个礁磬村竟是没一个人念过书。

倒是隔壁南田村,一则相对富裕一些,二则私塾就在村里头,那些有远见的家长,还是会咬咬牙送孩子去念书,当然一般一户人家只能供一个孩子。

听说窝头要去念书了,以后就是能读能写的读书人了,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像萝卜和土豆还好,他俩早先就已经听窝头提过了,倒是没太大的感觉。其实还是因为他俩心大,心不大的也不会在其他小伙伴都不跟窝头玩了,他俩还眼巴巴的凑上去的。

这俩是没啥反应,其他小伙伴有啊!

仗着是在正月里头,这帮小娃子想着父母长辈常说的“大过年的”……顿时,心中充满了勇气,毅然向父母提出要去读书的愿望。

于是就轮到当爹娘的傻眼了。

也谈不上有多生气,就是感觉特别摸不着头脑。想想自家娃儿,早先还在闹着要吃要喝要铜板去买麦芽糖,怎么才半天工夫,就变成了要去私塾念书呢?

“啥玩意儿?念书?”

“嗯,窝头说的,念书可好了,去上私塾可有意思了,他还说只有最聪明的娃儿才能去私塾念书!”

窝头反反复复的嘚瑟了好多遍,还是那种来个新人就重新炫耀一遍的,听得多了,好些娃儿都能把他的话给背下来了。

等老子娘一发问,他们挺起胸膛,神情傲然的将窝头所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同时,他们还觉得自己也很聪明,一点儿也不比窝头差。

“这啥乱糟糟的?行了,去打雪仗,不然回头让你哥给你堆个雪人!”

小娃儿们觉得他们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谁要打雪仗啊!谁稀罕堆雪人啊!他们要念书!

……

杨冬燕咋都没想到,她孙子会这么能耐。

真不愧是她孙子,是个干大事的!

“……你真要把窝头送去念书?”隔壁魏大嫂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杨冬燕,有心想说什么吧,可就算家里从没出过读书人,她也不能说读书不好。

就跟先前老魏家想要起新屋一样,外人是觉得没那个必要,毕竟他们家的老房子也没到住不了人的地步。可人家执意要起新屋,外人也不能说啥。

同样的,送自家娃儿去念书也是这么个意思,是没必要,大可不必,可人家就是要去,你还能咋地?

别人也就在心里嘀咕两句,魏大嫂则是一个没忍住,就跑来跟杨冬燕叨叨。

杨冬燕浑不在意:“对呀,这不是家里还剩下一些钱,就索性送窝头去念书。南田村离咱们村也不远,又是我娘家,我叮嘱了二牛和他媳妇,明个儿回门时也提一嘴,没指望他们帮着照顾,可真要有啥事儿了,都是亲戚也会帮衬一把的。”

这一带多数人家还是没有午饭的概念,因此倒是没必要让窝头特地跑去杨家吃一顿。

真要是担心中途肚子饿,也可以带上一些吃食。像煮鸡蛋、土豆饼、红枣糕之类的,放个半天坏不了,也不会变味道。

魏大嫂欲言又止的看着杨冬燕,半晌才叹气般的道:“认识你那么多年,我还真是头一次知道你志气高。”

“啥玩意儿?”送孙子去念书就是志气高?

好在杨冬燕也不傻,略一琢磨还是弄懂了魏大嫂的言下之意,顿时没了好气:“就送孩子去私塾里学个认字,省得那娃儿跟他爹他二叔一样都是睁眼瞎!再说了,村学又不贵的,又不买书又不买笔墨纸砚,一年的束脩也才二百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