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图哈切夫斯基案与苏联红军第一次“大清洗”(第3/5页)

德国文献还指出,图哈切夫斯基是第一个看到使用伞兵作战可能性的人,并且早在1931年就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伞兵部队。

非常重要的是,在苏联军人中,图哈切夫斯基是第一个看到在希特勒独裁统治下德国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的人,这与他和德、英、法等国高层人士多有接触有关。1932年他应邀率领一个11人代表团访问魏玛德国,为期4周,会见了总统兴登堡元帅和多名德军高级将领,包括当时担任国防部长、11月出任德国总理的库尔特·冯·施莱歇尔(Kurt von Schleicher,1882—1934),后来担任德国战争部长的布隆伯格,后来反希特勒密谋集团主要成员之一卡尔-海因里希·冯·史图尔普纳格(Karl-Heinrich von Stülpnagel,1886—1944)。1936年他作为外长李维诺夫率领的苏联代表团成员前往伦敦参加英王乔治五世(George V,1865—1936)的登基大典,途中在柏林停留,又会见了一些德军高级将领,包括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弗里茨。在伦敦他会见了时任英国战争大臣、第二年(1937年)改任海军大臣的达夫·库珀(Alfred Duff Cooper,1890—1954),此人后来成为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1940)内阁成员中最有名的公开批评其绥靖政策的人,《慕尼黑协定》签字第二天即以辞职表示抗议。回国途中在巴黎停留,会见了贝当元帅、法国外长皮埃尔·弗拉丹(Pierre Étienne Flandin,1889—1958)和法军总参谋长莫里斯·甘末林(Maurice Gustave Gamelin,1872—1958),还会见了多名“一战”期间曾经是德国战俘营难友的法国军官,包括戴高乐。

但是,苏联红军“大清洗”的受害者远不只是“图哈切夫斯基案”这8个人。1935年11月20日苏联恢复军衔制,首批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有5个人,而这5人中便有3人(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和叶戈罗夫)被清洗,只有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两人保留下来并且受到重用。他们都是能让斯大林放心的人,据说当“大清洗”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位骑兵将军对时任红军骑兵总监的布琼尼说:“谢苗,看看正发生什么!他们在一个接一个地把人整死。”布琼尼回答:“别担心,他们不会碰我们的,他们要收拾的只是那些聪明人。”

1935年11月,苏联开始实行军衔制,首批5位苏联元帅,前排左起图哈切夫斯基、伏罗希洛夫、叶戈罗夫,后排左起布琼尼、布柳赫尔。

布琼尼出生在顿河下游罗斯托夫州哥萨克聚居区,不过他自己并不是哥萨克。入伍前是农场工人,入伍后参加过日俄战争。“一战”期间是一名士官,因作战勇猛曾四次获授圣格奥尔基十字奖章,那是沙皇俄国授予作战勇敢士兵、水兵及士官的奖章,授予军官的则为圣格奧尔基勋章。十月革命后他在顿河下游组织起一支哥萨克骑兵队,与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军队并肩作战。不久就在伏罗希洛夫引导下加入红军并且迅速发展壮大,演变成红军第一骑兵集团军(通常只称“第一骑兵军”),他自己也于1919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伏罗希洛夫出生在乌克兰一个铁路工人家庭,但并不是乌克兰人,而是俄罗斯人。15岁开始在当地一家冶金厂当工人,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他的军事知识都是在打仗中学来的。尤其重要的是,内战期间他们和斯大林有过重要合作,那就是保卫察里津。察里津后来(1925年4月10日)被命名为斯大林格勒,显非偶然。

内战期间第一骑兵军战功显赫,参加了西到波兰,东到堪察加半岛以及苏联最东端、隔白令海峡与阿拉斯加相望的楚科奇半岛,还有高加索、西伯利亚、中亚、阿尔泰边疆区和外蒙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得到“不可战胜的第一骑兵军”的美誉。在红军发展过程中,这支队伍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从它走出了许多红军最重要的将领,包括红军首批5名苏联元帅中的3名(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和叶戈罗夫),第二批(1940年5月7日由大将晋升)的3名:铁木辛哥、格里戈里·库利克(1890—1950)和沙波什尼科夫,“二战”期间又有朱可夫、罗季翁·马林诺夫斯基(1898—1967)和基里尔·梅列茨科夫(1897—1968)3名,“二战”后还有安德烈·格列奇科(1903—1976)、安德烈·叶廖缅科(1892—1970)和基里尔·莫斯卡连科(1902—1985)。

瓦西里·布柳赫尔(1889—1938),红军最杰出的指挥员之一。1918年9月16日苏联设立“红旗勋章”,第一个获得者就是他。此后他又在1921和1928年各两次获授,是两位五次获授该勋章的人之一(另一人是铁木辛哥,但主要是在后来苏芬战争、卫国战争中获得的)。在1930年4月6日设立“列宁勋章”之前,那是苏联最高荣誉勋章。苏联内战结束后,从1924到1927年,布柳赫尔被派往中国,担任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军事顾问,为建立黄埔军校、平定陈炯明叛变和北伐战争做出很大贡献。在中国他以“加伦将军”闻名,那是化名,化自他妻子加林娜的名字。1927年“四一二事变”以后布柳赫尔返回苏联。1930年苏联设立“红星勋章”,他又是第一个获得者。1938年7月30日,日军入侵位于苏联、中国、朝鲜三国交界处的张鼓峰,8月2日苏军开始反攻,将其击退。8月10日,日本向苏联提出停战,随即签订和平协议。这一短暂战争被中国和日本称为“张鼓峰事件”,苏联则称之为“哈桑湖战役”,该役苏军指挥员就是布柳赫尔。

但是,哈桑湖战役结束仅仅两个月,1938年10月22日,布柳赫尔就被逮捕。18天后,战斗中先后负伤18处也没有死在敌人枪下的红军元帅死在了审讯室里。法医鉴定说他死于“骨盆静脉形成血栓引起肺动脉栓塞”,由此不难理解“大清洗”中为什么许多人会屈打成招。布柳赫尔的死讯一直没有公布,1939年蒋介石还向斯大林提出请求,再次派加伦将军来华协助指挥对日作战。回答是他已经去世,但怎么死的?没有说。1956年布柳赫尔获得平反,第二年曾经是黄埔军校教官的叶剑英元帅访问苏联,有感写下诗篇:

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 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

亚历山大·叶戈罗夫(1883—1939),原为沙俄军队少校,十月革命后参加红军。内战时期主要在乌克兰作战,是红军第一骑兵军主要指挥官之一。波苏战争期间,他是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当时斯大林是他的军事委员。内战结束后(1925年)被派往中国,担任冯玉祥将军的军事顾问。1927年回国,他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1931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红军总参谋长。1938年2月被捕,后来死在监狱里。被捕、处死原因都不详,死亡日期也不详,一说1939年2月23日,一说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