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3/5页)

万氏头倚在陪嫁女婢的肩膀上,闭着眼睛一边流泪一边点头。

李渊离开万氏的小院时,派去看望窦夫人的仆从刚好回来。

仆从答道:“夫人说没事,只是今日在庭院里吹了些风,头有些疼,于是早早睡了。”

李渊双手握拳:“夫人也不相信我吗?”

仆从心里疑惑,道:“夫人看着气色不错,应当真的是无事。”

李渊挥了挥手,让仆从离开,大步迈向窦夫人居住的院落。

他进门时,窦夫人卧室的蜡烛已经灭掉。

李渊摸着黑走到窦夫人床榻边,坐到窦夫人身边沉默不语。

窦夫人最先开口:“郎君为何不声不响坐在黑暗中?是吓唬我吗?”

李渊道:“我知道你没睡,也知道你能听出我的脚步声。”

窦夫人道:“我只是有些头疼,休息一日就好了。郎君不用担心。”

李渊道:“你是担心我和母亲起冲突吗?”

良久之后,黑暗中才传出幽幽一叹。

窦夫人道:“郎君,帮我把蜡烛点上。”

李渊起身点燃蜡烛。

窦夫人坐了起来。

李渊回到榻边,帮窦夫人披上衣服:“小心着凉。”

他看着窦夫人的眼角,果然也是红的,泪痕都还未干。

窦夫人道:“郎君是国公,国公府的主人,国公府的事自然瞒不过郎君,是我多想了,唉。”

李渊挤出笑容,道:“是,瞒不住我。”

窦夫人道:“观朝中显贵,若是家中长辈出色,子嗣常常多人封爵;若是子嗣自己出色,该封爵时,陛下也不会看他族中是否已经有人封爵。二郎三郎出色,特别是二郎,去边疆立个功劳应是容易的。我一直想,李家的李安、李哲能一门双郡公,我家二郎三郎应该也是能的。”

窦夫人所说的李安、李哲是李渊七叔的儿子,李渊已经去世的堂兄。

李渊道:“不止李安和李哲,我几位叔父也都是高官,唉,哪怕是四叔李毕。”

李渊的大伯和二伯皆早逝,所以是李渊的父亲李昞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其余没有继承权的叔叔,皆在当时的北周身居高位,封爵者也不少。

所以哪怕李渊的四叔李毕起兵想要诛杀北周权臣杨坚,失败身死,杨坚建立隋朝后,仍旧重用李家人。

特别是当时站在李毕对立面的李安、李哲颇受杨坚信赖看重,共同掌管京中禁军,一门双郡公。

国公多是开国时就有的,和平年代很难再封国公。但目标指向郡公,李渊也觉得以自家二郎三郎如今的本事,不算好高骛远。

窦夫人道:“虽说为了家族好,大郎能继承国公,国公府的资源应该倾向二郎三郎,再为唐国公一脉增加两位郡公,才是最优的选择。但家人之间岂能如此功利?兄弟间相互扶持就行了。如之前,二郎三郎在外得了名声,大郎自然而然就享受到了好处,根本不需要让兄弟之间相互争夺什么。”

李渊叹气,难得听进去了夫人谈论朝堂之事:“是啊。”

窦夫人道:“人心都是肉长的,若偏向一个,打压另一个,兄弟之间岂有不离心的?才高之人心气肯定也高,二郎三郎连郎君你都不服气。”

李渊这口气叹不下去了。

他扶额,咬牙切齿道:“这两个崽子确实是谁也不服,连对着太子殿下都不够尊重,陛下常常笑话他们。”

窦夫人苦笑:“才华横溢者都是如此。郎君你不也只要说起射箭,就谁也不服?连长孙将军胜过你一次,不还被你拉着赢了回来。”

李渊略有些得意:“这倒是,他二人像我。”

窦夫人道:“商贾本来就是小事。从未听过哪个勋贵以商贾持家,都是吃租子。二郎三郎也是年纪小,才拿给他们胡闹。他们做香皂的时候,都没想过自己赚钱,全用的阿姊们的嫁妆,还问我和万娘子要了嫁妆压箱底的钱,说赚钱了就给我们这群女眷拿着玩。”

李渊深吸一口气:“嫁妆?!”

窦夫人苦笑:“是啊。他们还说,若是真的能赚很多钱,就把没出嫁的姊妹也拉进去。他们能建功立业,将来家产肯定是陛下赏赐。不说食邑,就是多给他们几个好庄子收租,不也比商贾这末流小道强?这做生意之事,本就是女儿家攒些零花钱而已。”

窦夫人拍了拍李渊的手臂,叹着气道:“大家曾经独力支撑唐国公府,郎君那时还小,朝堂上的人脉只能靠钱财拉拢,所以大家才重视钱财。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大郎有郎君这个父亲在,哪还需要用钱财讨好人?他等着别人讨好他就行。我们唐国公府啊,是靠郎君你才变得如此显赫啊。”

李渊捏了捏眉间,道:“母亲或许真的是穷怕了。当时我还没有多少俸禄,逢年过节准备礼物时,母亲就暗自发愁,嫁妆都不知道典当出去多少,还常常进宫向文献皇后借钱,遭了不少白眼。但现在确实是不同了,我还没死呢!李建成又不是孤儿!”

窦夫人失笑:“本来郎君你这么说,我该劝你慎言。但理确实是这个理。郎君你还春秋鼎盛,青云仕途才走没几步,将来前程还大着。等郎君你致仕时,说不定连最年幼的小五都当祖父了。唉,大郎应该想着自己赚个爵位,他当唐国公还早着呢。”

李渊道:“夫人的话极有道理,怎么不和母亲说?”

窦夫人叹气道:“你看我敢说吗?我稍稍一教训大郎,大家立刻说我偏心!所以我才头疼啊。”

李渊讪讪道:“母亲确实过于偏爱大郎。大郎是她亲手养大,她偏爱些也正常。”

窦夫人再次叹气:“是啊。只是大郎将来要肩负唐国公府的重担,太娇纵怎么能行?郎君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在战场上拼杀过的,郎君将来的目标肯定也是拜大将军。打仗可苦了。”

李渊安慰窦夫人道:“夫人不必担心,大郎虽然被母亲偏爱了些,但他弓马娴熟,打猎的本事相当不错。”

窦夫人心道,打猎和打仗能一样吗?但她还是点头道:“郎君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郎君,先安寝吧,这些烦心事,明日再说。唉,要不郎君去万娘子那里?我头还疼。”

李渊道:“不,我就睡这里,我又不吵你,你睡你的。”

说着他就钻进了被子里。

窦夫人哭笑不得,唤人来吹灭蜡烛。

……

“太子殿下,表兄殿下,你赶紧让皇后殿下加入吧,再不加入,我和弟弟就没法继续做更好的香皂了。”李世民拉着杨昭的衣角耍赖,“让我和弟弟给人打白工,我们才不干。若不是我们自己的作坊,谁没事琢磨这些?我们忙于读书习武呢。”

杨昭哭笑不得:“什么表兄殿下?叫表兄就表兄,别不伦不类。你们就该读书习武,琢磨这些工匠商贾之事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