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收兵(第2/3页)

刀芒如银雪,衬得狼头也杀气十足,大约是因为是跟在殷湛上过战场的刀,刀下亡魂无数,刀也是凶神恶煞的。然而和刀纠缠在一起的却又是一把华丽的扇子,刀锋伤人,扇风也伤人,交手几个回合,二人身上皆是挂彩。

“阿……阿蘅……”姬老将军叫姬蘅的名字。

“毕竟世叔的卑鄙,爹娘已经领教过,做侄子的可不敢掉以轻心。”姬蘅懒懒地回道。

姬蘅握住他的手。

他毫不在意地抹掉那把血痕,道:“这暗器真阴毒!”

“我知道,你怨我年轻的时候,我明明知道,此事和谁有关系,明明知道杀害暝寒和红叶的人是谁,却不肯为他们报仇,你是姬家的独苗,我不能让你有危险,我忍了二十多年,忍到你长大了,殷湛自己回来了,我我终于可以为暝寒报仇了。”他吐出一大口血。

姬蘅淡笑:“好用就行。”那扇子开合间,从殷湛的身边掠过,殷湛的脸上顿时多了一丝血痕。

姬蘅看着他,一滴泪滴到了姬老将军脸上。

殷湛的武器是刀,刀看上去极重,刀柄雕着一只狰狞的狼头,被他挥动的时候却轻如鸿毛。他瞧不上姬蘅的那把金丝折扇,朗声笑道:“世侄,你的武器未免脂粉气息太浓了些!”

没有人看过姬蘅流泪,这孩子似乎天生就不会难过,也不会害怕,更不会哭。似乎除了他完全不懂事的婴孩时代,他就再也不会哭了。就连姬老将军也没能见过姬蘅哭了。

刹那间,满座宾客,拍案而起,兵兵乓乓,各自打作一团。中间便是殷湛和姬蘅二人,一人甲衣粗粝,一人红衣翩跹。谁也奈何不了谁。

“哭什么”姬老将军笑了一下,“不像个男人。”

姬蘅似乎早有所觉,把玩折扇的动作丝毫不动,连人带椅往后退去,恰好避开殷湛的刀芒!

虞红叶死后,姬老将军也曾查过的,他之所以不让姬暝寒继续查下去,只觉得虞红叶当时进了宫后,尸体莫名出现在自家门外,此刻为宫里人所为。他怕姬暝寒冲动,着了别人的道,却不知姬暝寒无法容忍自己妻子被人侮辱杀害,不惜与全族决裂也要找到真凶。

直到殷湛喝到了最后一坛酒,他单手提着酒坛,笑容爽朗英俊,仿佛还是当年那么在沙场上英勇无畏的昭德将军,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猛地出手冲向姬蘅!

红山寺那夜,姬暝寒除了自己前往以外,还带了跟着他的七十二赤霄骑。殷湛的弓箭手埋伏,七十二赤霄骑全军覆没,活着的最后一人把姬暝寒带回去藏起来,一年后想办法联系到姬老将军,告知姬老将军真相,再过了几年,那人身亡,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姬老将军,那人就是文纪的父亲。

这是一场早就心知肚明的埋伏刺杀,彼此都知道对方有后手,只是不知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姬老将军知道一切真相,但他什么都不能做。林柔嘉已经生下孩子,他没有证据。重要的是姬蘅年幼,一旦林柔嘉觉察,只会率先对付姬蘅。

一人优雅,一人粗豪,一人从容,一人放肆。倒也是一幅好景象,满座宾客安静,仿佛天下间陡然无声,只有戏台上的人们,不知疲倦地演着悲欢离合。

他们姬家日后,就只剩下姬蘅一个人了。他不能让姬蘅出错。

姬蘅拿起酒壶。

姬蘅一日日长大,他比姬老将军想的还要聪明。从他知道他父母离奇地失踪后,就一直在查探。他一定是查出了什么,姬老将军能感觉得到。他一日日变得阴沉不爱说话,喜怒无常,从少年时候起,他不再亲近任何人,喜欢的东西就得到,得到了也不珍惜,视人命如草芥,看上去毫不在乎,实则什么都清醒。

殷湛洒然一笑,他道:“不说,喝酒!”

“你怪我,阿蘅,对不起……”姬老将军道。如果不是他容忍,姬蘅不会过早地知道真相,他以一种绝对残酷的办法走进了地狱,这孩子是他一手造成的。

姬蘅弹指间,看也不看,扇子上几粒珍珠从二楼飞落,继续落在那只翠色瓷碗中。珍珠衬着碧玉,盈盈流光。

“我没有怪你。”姬蘅轻声道:“换了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那虞姬唱腔悠长:“我一人在此间自思自忖,猛听得敌营内有楚国歌声。哎呀,且住!怎么敌人寨内竟有楚国歌声,这是什么缘故?我想此事定有蹊跷,不免进帐报与大王知道。”

姬老将军看着姬蘅,看了很久看久,他从未见过这孩子这么温和的时候,没有任何锋利的棱角,他看着自己,用可以原谅一切的目光。

殷湛再开一坛新酒,仰头灌下。

“这把剑……”他努力地摸到了身边那把宝剑,“青冥,这是我的剑也是你爹的剑,你要保护好。”

就此沉默。

殷湛的手下已经全部都解决了,那些锦衣的公子也有不少再也醒不过来的。赵轲和文纪站在姬蘅身侧,他们亦是伤痕累累,然而沉默不肯言语,悲伤地盯着姬老将军。

姬蘅眉一挑,“那又如何?我这个人,命硬。”

这位老将军将要死了。

“肃国公当心杀孽太重。”

姬蘅握住了那把剑,声音轻得像是怕吓到了他,“好,祖父。”

“那就更简单了。”姬蘅淡淡一笑,“我先杀你,再杀太后,再杀殷之黎,最后杀尽十万殷家兵。”

“这出戏很好,很好。”姬老将军说着说着,目光落在了天上,仿佛那里有什么似的,他费力地伸出一只手,遥遥地指向天上,微笑起来,“暝寒,红叶,夫人,你们你们来接我了。”

“肃国公太年轻,想得太简单。我以性命为我儿开辟道路,我儿必不会因太后而自投罗,再者,你未免太小看柔嘉了。”他轻叹一声,仿佛一个和善的长辈听了不知深浅的小辈的话,半是好笑半是解释,“至于我殷家的兵马,降者无一人。”

那只手突然垂了下去,姬老将军闭上了眼。

姬蘅举杯,看着手里的酒盅,淡道:“我不死,今夜就先杀夏郡王,再以太后性命威胁殷之黎,殷之黎自投罗,再杀殷之黎。你殷家的兵马,降者收归,不降者杀灭。”

他的嘴角还噙着微笑,神态十分安详,仿佛很高兴似的,又像是卸下了多年的负担,终于在这一刻如释负重。

虞姬走到了账外,仰头唱道:“看大王在帐中合衣睡稳,我这里出账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姬蘅跪倒在地,对着姬老将军,深深地磕了个头,他并没有再起身,而是伏在地上,久久不曾起来。不知是在哭泣,还是因为悲痛而无法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