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鸣冤(第2/3页)

桐乡的百姓面面相觑,燕京城的百姓也交头接耳,便是囚车里的佟知阳一行人也有些诧异。他们都不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些缘故。

就像姜梨看她,虽然尊敬,但并不亲热一样。

姜梨道:“这些,换一个公平和正义,但未必知道结果。谁愿意站出来?鸣这个冤鼓?”

姜老夫人叹了口气,她其实觉得姜梨是个挺聪明的人。自打姜梨从青城山回到姜家后,她将姜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只觉得姜梨可能是这个府里小辈中,最聪明、看得最透彻的一个。但她对姜梨也说不上很喜欢,不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姜梨总是带着一种温和的疏离。

坐笞五十,至少也要丢半条命,有些身子弱些的,一命呜呼也有可能。这样的话,便是打胜了官司,付出的代价也实在太惨重了。

“娘,”姜元柏道:“儿子惭愧,是儿子没有教好姜梨。”

姜梨平静地道:“如果没有人愿意,这面冤鼓,就由我来鸣吧。”

见姜元柏来了,姜老夫人道:“老大,你都知道了。”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不过姜元柏二人也不在意,本就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她面色淡然,似乎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并不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要知道,她和薛怀远并未任何关系,却为薛怀远做了许多,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

姜元平惯来脸上的笑眯眯也不见了,显得几分严肃。姜元兴不再,自从姜玉娥嫁到周家做妾之后,姜元兴显得沉默了许多,从前和姜元柏两兄弟还会说两句话,如今见了,只是短暂地打个招呼,就没有其他往来了。

“怎么能劳烦二小姐。”一人从人群里站出来,从从容容地道:“我誓死追随大人,为大人翻案,是做属下的职责。这面冤鼓,由我来鸣。”却是彭笑。

来到晚凤堂,姜老夫人正与姜元平说着什么。

“还有我。”何君也站出来道:“坐笞五十,比起我们在桐乡被狗官动用的酷刑,实在不值一提。我也来。”

兵不血刃,那最好。

“还有我们。”古大古二也站出来,“不过是鸣冤鼓,我们兄弟二人愿意!”

当然了,季淑然巴不得她越闹越好,最好是闹得事情大到无法收拾,最好是将自也赔了进去。

叶明煜哈哈大笑起来,道:“这些人细胳膊瘦腿的就不必了,爷爷我皮肤糙,不怕打,我这辈子还没鸣过冤鼓呢,我来!”

还不等她出手,姜梨就自己往死路上钻。她一个妇道人家都知道,女人不可插手朝事,姜梨如今才十五岁,就搅得天翻地覆的,别的不说,哪个好人家敢要这么不安分的当家主母。姜梨这是一点点踩碎了自己未来可能有的好亲事。

“谁都别和我争了,这件事怎么能少了我。”张屠夫也站出来,“你们力气小,我是杀猪的,力气大,打一下,保管整个燕京城都能听得到,我来!”

“我去晚凤堂看看。”姜元柏说完这句话,拿起外裳就走。季淑然一边应着:“我也去。”面上闪过一丝笑意。

“我来!”

姜元柏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自来圆滑,为官如此,做人也如此,虽然虚荣,却并不爱出风头。要知道才朝堂之中,多少双眼睛盯着,越是出风头,越是会惹人嘴舌。姜梨倒好,一回京就闹出这么大阵仗,现在全燕京城的人怕是都留意到他们姜家了,姜梨要是做了什么出格的事,外人能嚼他姜元柏的舌根嚼一辈子!

“我来!”

“就在刚才,报信的人现在正在晚凤堂,和老夫人说此事呢。说二小姐带着上百号人,燕京城的街道都淹了一半,街上全是看热闹的人,都瞅着二小姐呢。”

“我来!”

“什么?”姜元柏喝茶的动作一顿:“什么时候?”

就像是被感染了,一个有一个的桐乡百姓站出来,争先恐后地要鸣这面冤鼓。

首辅府里,姜元柏刚刚下朝,才在书房里脱下外袍,喝了一口季淑然送上来的热茶,外头就有人来报:“老爷,二小姐回京了!”

就连柔弱的代云也道:“我也想鸣一鸣冤鼓,就算不为了薛大人,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冯裕堂在的这些日子,我们这些桐乡百姓,实在是太苦,太苦了。既然公平和正义这么难得到,坐笞五十又算得了什么呢?二小姐,您让我也来吧!”

“哎,这姜家小姐,真是太出格了。生出此女,家宅不宁,家宅不宁啊!”

没有一个人退缩。

“不知道,反正要是我,我肯定不干。”

那管着长安门的两个小将,木讷的神情第一次出现了变化。他们在这里守着两座石狮,见多了想要来鸣冤鼓的人。

有人问:“姜二小姐这是要把这些人都带回姜府去么?首辅家虽然大,但这么多人,只怕也住不下吧。而且首辅大人会让这些人住进去么?便是再心善……也可能招来麻烦的啊!”

若非走投无路,一腔冤情无处诉说,谁会来这种地方,那些来的人,大部分的人再次转悠了许久,都回去了。只因负担不起这公平的“代价”,只怕还没得了胜,自己就丢了命。那些没有回去的,大多数也是抱着必死无疑的决然,想着与仇家同归于尽,仿佛赶赴刑场。

“姜二小姐带着桐乡县民回来了”这个消息,潮水一般的迅速席卷了整个燕京城。大街小巷都得知了这个消息,看热闹的人都从家里出来了。

但是,但凡有任何一个选择,他们都不会主动去鸣那面鼓。

“首辅府?首辅府没什么人离京啊。莫不是姜二小姐吧,不是说她带着一帮乡民上京为罪臣翻案么,算起来现在回到燕京城,正是时候。”

两个小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一齐争先恐地想要将那面大鼓敲响,毫无退缩之意。就连被柔弱妇人牵着的女童,目光也满是坚定,并不动摇。

有人认出了车马队随行的护卫,偷偷与身边人说道:“哎,那不是首辅府上的护卫么?”

看来的确是有天大的冤屈,看来也无所畏惧。

桐乡人看稀奇的同时,燕京人也在看桐乡这一行人的稀奇。这么大一群明显不是本地人的外地人出现在燕京,怎么看都实在太显眼了。但随行的人衣裳打扮都很普通,甚至看着还有几分朴素,因此不是皇亲国戚出行。

燕京的百姓看着这头,渐渐地沉默下来。虽然他们是抱着看热闹的心,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么多人毅然决然,看来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燕京城的街道都比桐乡宽阔许多,街上人来人马,酒楼修得高大气派,四处可见杂耍艺人,卖糖葫芦的小贩。对于第一次上京的桐乡人,几乎要看花了眼。年纪大的还好些,虽然也觉得新奇,到底还能忍住。年轻些的便忍不住了,看得眼花缭乱,走路差点绊倒。